APP下载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1-11-22李龙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李虎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课外

李龙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李虎 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体系需要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和健康教育,其中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热情,带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伴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逐渐进行教学体制的升级完善,其中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当中重要的教学机制创新,对于学生体能发展和体育参与热情的提升来说,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发挥教育作用更为显著,教学创意价值较高。

一、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

现代高等教育的典型特点为现代化、大众化和终身化,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体育课程面向的学生群体更为多样,所承担的教育职责也更高。从时代发展角度来看,现代大学体育课程所面对教育环境更加复杂,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下所产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在较高的学习压力下,缺少体育锻炼时间,在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整体身体素质状况不佳。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高中阶段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体现在肥胖、近视等方面,体能测试平均达标率不足60%,身体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而在高中毕业之后,这部分学生的体能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即便在大学期间学习压力相对有所缓解,学生由于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导致仍然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能健康的锻炼与培养当中,大学期间学生的体能素质情况与高中阶段相差无几。高校教育需要承担起学生身体健康培养的责任,尤其是针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更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教育精力和教育资源来带动教育升级,借助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创新来实现体育健康意识和实践方式的输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实现体能素养不断提升。

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向

(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论基础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引发教育系统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依托课程教学体系建设针对课外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体育训练系统开发,将其纳入体育课程当中来。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运动环境当中,能够获得兴趣和自主性的释放,最终提升体育学习与参与动力。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当中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建设提出了要求,其中明确要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项目、校外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结合,以强化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彼此联合。对于课程教学创新来说,需要制定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建设,形成课内外体育运动体育锻炼项目的彼此结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当中明确了早操以及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以及群众性体育活动,都可以纳入课程系统当中,同时课程系统需要进行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大学在课程系统建设当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以及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甚至还需要纳入本地的体育文化底蕴等,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教学思路,进行教学体制的创新。通过一系列的课内外体育项目的融合,实现多渠道的体育整合,体现出大学体育生活化的基本特征,使公共体育课程能够真正起到为学生健康服务的作用。

(二)课内外一体化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框架搭建

现代大学教育系统当中体育学科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学科体系建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特点,还需要具备多元化的教育职能,能够从不同层面为学生的体能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传统体育教学系统当中,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彼此独立,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体育参与热情严重不同,课内外一体化的建设就是要进行优势整合,一方面发挥课堂教学中体育专业培养特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户外体育运动参与热情带入到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实现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因此在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框架搭建当中,大学教育系统应当充分认识到课程系统的多元整合作用,尝试进行框架优化。

根据课程教学的特征和学生的需求,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进行课外体育内容的参与,从学生课外体育项目关注出发,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专业化训练计划与整合项目,体现专业化特征,引入到课程系统之内;其二是需要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利用文化场景因素来推进环境建设,使学生能够在文化氛围当中感受体育价值,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其三要推进学生体质监测系统的完善,从课程教学评价视角出发,针对性开展体质动态监测,对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当中的体质提升状况进行观察,实时进行课程系统方式方案调整,以实现有效适配,发挥课程教学的优势作用。通过三个方面的模块建设,形成从教学机制引入、环境建设和教学评价的全面整合,保证公共体育课程能够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制创新

(一)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进一步优化

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创新首先需要进行教学目标的持续优化。大学教学系统需要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从参与目标、技术目标和健康、适应目标等方面进行体系化建构,以最终体现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保证课程系统在课内外一体化创新当中能够依据方向目标指导,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

大学在进行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建设当中,可以从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两个系统进行建设。其中基本目标为可量化的标准化目标,其中包含体育参与和技术动作掌握能力,在教学系统中主要提升学生体育参与频次,同时在体育运动当中实现某专项运动技能的强化。发展目标主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三个部分作为教育目标,关注学生体育健康所带来的未来发展能力。其中身体健康主要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不断强化身体健康素质,提升体质能力水平;心理健康要求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强化心理状态,能够锻炼敢于挑战、不断创新、拼搏奋斗、不屈不挠的心理能力,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获得乐趣和良性体验;最后是适应能力目标,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能够迎接不同的挫折和挑战。通过三个环节的目标设置,带动学生不断得到素养强化,更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发展。

(二)课内外一体化公共体育课程的课程安排

课内外一体化的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安排方面,需要综合学生体能要求和学生对于体育参与热情,从基础课和选项课两个环节来进行课程安排系统的搭建,同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进行内容的区分。其中男女生在体能锻炼方面主要区别在基础课方面。

大学一年级主要开展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同时引入体能适应课专业教学系统,开展面向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类练习项目。其中男生训练项目需要加入1500米跑项目,女生则加入800米跑项目。课内外一体化的关键在于选项课内容,以体现课外体育参与和体育运动兴趣为主。主要可以进行选择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三大球项目,此外,还可以引入太极拳、网球羽毛球、瑜伽、健美操等运动项目,根据学生喜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

大学二年级主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设体育保健理论课项目,进一步扩充理论课程体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体育理论思维,在选项课当中,增设项目内容,如自行车、攀岩、健身秧歌、定向越野等,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三年级主要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深入,以特色教学、趣味化教学为主,引入体育竞赛赏析、竞技比赛规则、运动处方等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场景。

大学四年级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主要以拓展选修为主要内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内容,或者选择通过参加体育协会、俱乐部等方式来获得成绩和学分。

通过四个阶段的课程系统建设,使公共体育课程能够完成从课程理论、趣味化教学和自选训练内容的相互结合,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相应的成长内容设置,保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彼此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公共体育课程当中获得体育乐趣,养成体育习惯,增强自身的体育能力。

(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起到评价分析和间接激励作用,同时要能够体现出课程目标和教学价值。本文认为,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在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当中,应当跳出惯性评价思维,而是将体质健康和体育能力两个方面作为评价对象,组织建构评价体系。

其中,针对课堂教学环节,主要开展出勤情况、积极性和合作态度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分析。此外,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运动技术能力进行客观量化测评,引导学生强化对于理论和专业技术训练的关注。

在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中,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业余训练情况和参与体育俱乐部情况等进行评述,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喜爱和参与情况,对后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除了以上两个环节的评价之外,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还需关注学生最终的体能体质情况,关注学生是否真正从课程学习中获得体能水平的提升。因此还需要采用体质健康标准评测项目,对学生体质优化情况进行监控。采用阶段性评价方式,针对学生不同时间不同体育状态进行监控,针对未能起到良好效果或者学生体能体质状况不佳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分析,积极有效地利用教学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课外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