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策略

2021-11-22陈鲤华

名师在线 2021年28期

陈鲤华

(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数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条件[1]。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其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阻碍了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此进行调整,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文本涉及文字、图标、符号、数字等,这些内容可以组合成各种题型。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找出对应的关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最终正确解题。现阶段,中考与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文本阅读量不断增加,这就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文本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基础,才能实现对数学文本的有效阅读,从而理解其含义,正确解答题目。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掌握其中的定义、公式、数量关系,还要求学生全面地分析并理解题目要求,以找出有效条件,解决相关问题[2]。以“真分数、假分数”知识点来说,很多学生虽能够理解其概念,但在解题过程中仍会出现错误。例如,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中有一道题是让学生按要求在圈内写出两个以上分数,第一个圈里写分子是5 的假分数,第二个圈里写分母是5 的真分数。很多学生在做题时没有认真审题,混淆了分子与分母,把题目看成分子是5 的假分数与分子是5 的真分数,或把分子是5 的假分数写到了分母是5 的真分数圈内,把分母是5 的真分数写到了分子是5 的假分数圈内。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出现的错误较为普遍。由此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把阅读理解融入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做一些数学阅读示范,对较为关键的词进行慢读、重读,暗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题。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3]。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让学生思考:“请大家回忆我们学习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很多不规则的图形,其面积应怎么计算呢?如果我们想计算校园中草坪的面积该怎么办?”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图形及边长数据。学生只有具备解读图形的能力,抓住图中的信息,根据多边形面积知识来判断如何割补图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利用身边的具体实物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三)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要想高效、正确地解答题目,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文本阅读能力[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时候,教师评价学生做题马虎,阅题不仔细,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错误,实际上,这往往是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欠缺造成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阅读方法。教师在教学数学概念时,应对其中的每个数字、每个词、每句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将概念转化为数学语言,确保学生透彻理解概念,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语言时就能加以运用。以定理解读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阐明其中给出的条件或者结论,然后对该定理的过程进行推导或证明,找出其与之前所学知识的联系,并进行比较分析[5]。这样,学生在解题时,便能正确运用阅读方法,避免出现题意理解错误的现象。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重对题目条件的解读,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对此,教师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题目,并归纳、总结题目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李刚参加登山训练营活动,从山底到山顶全程有4.2 千米,他上山用了3 小时,下山用了2小时,那么上山、下山的速度各是多少?”在这道题目中,“上山”“下山”对学生造成了干扰,导致学生思路不清。一些学生在解题时直接用全程4.2 千米除以2,然后套用公式“路程÷时间=速度”,导致结果错误。此时,教师可以对此题目中的关键词“全程”做出强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避免出现审题错误。

(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阅读示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进行阅读示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特别是学生理解困难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例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述自己如何阅读,以及自己阅读后使用的解题方法[6]。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融入对数学内容的解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文本,发散思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教师在示范后,要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五)加强数学文本阅读训练

在开展数学文本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题目进行解读,还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7]。例如,针对阅读中出现学生不能及时转换的符号、图形等信息,教师可以对其中包含的新旧知识进行关联教学,用语言转化符号和图形,并据此展开专项练习,有效提高学生关联数学知识的能力。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思路。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训练,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特定符号对文本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标注,如重点部分用三角形标注、关键词下面用黑点表示、前提条件用横线表示等。这些标注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解题思路,节省解题时间。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从而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督促。

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是为学生升入初中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对数学阅读教学引起重视,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开展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