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而为 构建趣味数学课堂
2021-11-22李红
李 红
(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江苏徐州 221003)
引 言
数学学科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学科教育的基础,也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学生享受快乐童年的前提下,让学生欣然接受数学学习,并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关键之处。一方面,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发学生潜能;另一方面,要和学生平等互动,为课堂增添童趣、活力,让学生主动学习[1]。
一、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必要性
虽然大部分教师意识到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并加以改正,但并没有将新的教学观念贯彻到底,导致现在的教育教学依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如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习表面化;课堂教学内容单一,学习碎片化;课堂教学指向应试,学习片面化。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任务,认为学习是灰色的,这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增加了教学难度,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2]。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与环境,明晰自己要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利用什么做,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策略
要想构建趣味数学课堂,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从生活实践、儿童天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3]。
(一)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学生,和学生多交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了解学情,以学生视角进行教材解读,根据学习难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讲解。同时,教师应适当解放儿童天性,通过课堂小游戏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效率[4]。
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先给学生编号,然后介绍游戏规则:“认真听老师的要求,思考自己是否符合条件并作出相应动作。”接着,教师宣布开始游戏:“编号是3 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正确完成动作的学生获得积分奖励,错误的学生要消分以示惩罚。教师接着说:“在站着的同学中,编号是6 的倍数的同学坐下。”第一轮游戏后,学生对倍数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教学“因数”时,教师举例讲解“因数”的概念:“12 可以由1 乘12、2 乘6、3 乘4 得出,那么1、2、3、4、6、12 均为12 的因数。”在学生基本理解因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开始第二轮游戏,让编号为36 的学生站起来,要求学生找一找他的因数,从编号为1 的学生开始提问:“1 号,你是他的因数吗?是的话,你和谁所乘得到36 呀?”1 号学生站起来回答:“我是他的因数,我和36 号本身相乘可得36。”接着,2 号学生站起来,18 号学生也跟着站起来……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在思考自己是不是36 的因数,又和谁是搭档。在这个环节,所有学生都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游戏中加深了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
(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多元、多层次全面发展
创新意识一般产生于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多给学生探索一题多解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产生创新思想[5]。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每日学习日志,把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录下来,有什么联想,或者一道题做错的原因,下次需要注意什么等,由此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高度,使他们获得多元化、多层次、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单元格为背景的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让学生求每个图形的面积,并说明如何求得;思考有的图形规则,但有的不规则,该怎么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学生求出规则的三角形的面积,并说明:“可以先数单元格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结果。”然后,学生继续探讨如何计算梯形面积,发现这个梯形可以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教师继续提问:“那不规则的多边形呢?”学生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尝试操作、转化迁移、推导计算,形成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想到了割补、拼摆、平移、旋转等方法。
本节课多元化、多层次的问题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立体学习脉络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如果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现有认知基础进行学习,虽然能大幅度提升自主学习的意愿,但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也不利于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育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找不到学习方法、理不清思维头绪。所以,教师应在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优化立体学习脉络[6]。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真正目标,从如何拓展学生认知的长度、宽度、高度思考教学设计,树立有关生命教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立体人生的教育愿景。其次,教师要有全局意识,积极探索主题教学和单元整合教学,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数学知识体系。再次,教师要积极打造无边界的数学课堂,促使学生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努力构建立体数学课堂新模式。最后,教师要多措并举,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层层递进地学习知识。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压抑紧张的课堂氛围、单调乏味的学习模式、枯燥无趣的学习内容,少一些任务,还给学生一些童真;少一些重望,还给学生一些童心;少一些说教,还给学生一些童趣,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此外,教师应不断探索并调整适合新时代小学生的多元化、多层次、全面、立体化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改善课堂环境,努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并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即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