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1-11-22江雨燕陶承凤

对外经贸 2021年11期
关键词:工科青年教师工程

江雨燕 尹 莉 陶承凤

(安徽工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引言

新工科建设是为了应对新经济的挑战,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满足行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是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计划[1]。其目标之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比如“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其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2],新工科建设积极发展新工科专业,以此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工科建设,高校在开展工程学科时要突出实践性,因为实践性是工程学科的本质属性。中国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工科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可能会阻碍工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而工科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以及完善工程教育模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求工科青年教师要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一、新工科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一)理论与实践融合度有待提高

虽然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学术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相对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因此出现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契合程度低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与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较少。课程内容有待创新,较少对实际生产中的新设备、新仪器、新工艺进行相关介绍。其次在实践指导方面,由于许多青年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接受的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缺少一定的工程实践,因此导致其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在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过程中,也就难以熟练有效的使用实验仪器设备。

(二)师资来源较单一

现在选择到高校任教的绝大多数是刚毕业的高水平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虽然教师招聘时尽量避免“近亲繁殖”,但是“从学校走进学校”的结果可能会难以带来多元化的师资团队。此外,虽然高校引进青年教师的标准是专业知识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创新能力较强等,但由于可能没有注重到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实用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明显不同,导致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要求不高。在实际引进的人才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出站人员以及掌握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企业管理人员的数量占比也不高[3],为了丰富师资队伍和培养工程人才,高校应该侧重引进这些具有一定工程能力、工程素质的人员作为新教师。

(三)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师评价是指“学校根据相关标准对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就作出判断和评定的过程”[4]。目前在青年教师的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评价的标准是模糊的。目前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在青年教师的绩效考核中权重较高,而对其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不高。由于对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等内容的考核易于量化,学术性考核指标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考评指标与任务具体明确,而学校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考评缺乏具体明确的任务与指标[5]。其次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权重偏低。高校在青年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科技成果奖励中主要评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成就,注重论文及专著发表与纵向科研课题研究,而在技术专利、工程项目开发研究、产学合作与技术服务等方面获得的成果关注较少,忽视对工科教师实践能力的考察。这种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工程实践的评价机制也是造成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只有具备参与工程实践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才有可能积极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在现实中,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硕博毕业后没有经过足够多的工程实践锻炼而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6]。再加上以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还没有健全,使得部分青年教师在学生时代缺少工程实践训练。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青年教师未能够及时的根据自身能力水平作出调整计划,因此对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思想意识不够强烈,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认识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自身职业发展与科研项目、论文数量、教学工作量、学术奖励等直接相关。虽然高校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但是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相较于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高校更加重视科研成果。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知,科研进取精神强和拥有强大学习能力的青年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收益,因此其专心于学术求真以及做科研方面的探索,而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动力也就相对不足。

二、新工科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一)构建新型连结体,促进校企合作与师资培养一体化

目前,我国高校比较重视青年教师在职学历的提高,培训活动也更普遍侧重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由于培训方式和内容的完整性不强以及相关制度还是处于探索的基本阶段,因此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重视不够,相关培训活动也相对不足。与教学能力不同,如果仅仅依靠校内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难以建设一支与新工科相匹配的青年教师队伍。由此可见,除了学校本身,还需要其他相关企业或机构参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双方要不断丰富合作内容、优化合作方式,积极探索产教学研结合的新方式和新思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利益共生、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合作模式[7]。高校要致力于打造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产业—师资培训”的连结体,实施“时间经历积分制”的办法,在教师的岗位聘任中设置必要的门槛,制定相关政策要求一定比例的工科年轻教师进入企业,与企业达成一到二年的合作协议。此外,高校联合企业界设立专项基金,采取竞争性办法,资助一些青年教师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承担合作项目,教学模式创新项目,校企合作实验室建设项目等,支持相应的工程教育改革、工科师资培养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四种培养途径。

一是结合学生实践的培养方法。首先是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培训。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不仅为青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搭建了桥梁,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场所。在带领学生参观、实践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促进青年教师与企业的紧密交流,也增加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知识和技能。其次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实验室建设项目,在实验室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结合科研的培养途径。一方面,青年教师和企业共同承担横向项目,以工程实际为导向,重点解决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和施工操作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获得企业的资金、设备等物质资源支持,帮助其将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型研究,这一转化将增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并在此过程中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寻求与企业共建科研院所、实验室等产学研基地的机会,这将作为青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加强与行业之间的联系,为青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项目。

三是结合社会服务的培养途径。一方面,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的顶岗培训。如果青年教师在企业的生产、维修、运营等一线部门进行培训实践,那么其工程实践能力可能会大大提高。青年教师在不同的工作部门之间来回切换,在部门之间轮换工作岗位,并且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指导,这对青年教师熟悉和掌握企业一线部门的生产操作流程以及积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经验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也会培养和提升青年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可以在企业里担任技术顾问,在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技术市场的敏感度以及熟悉技术规范和流程。

四是结合校内培训的培养途径。一方面,发挥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在有企业项目经验的老教师带领下参与项目研究或协助他们与企业建立联系,这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为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工程技能和经验创造了机会。此外,对那些缺乏青年教师参与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查、资助、奖励等方面制定一套制度,确保“老带新”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以讲座或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邀请企业工程师莅临高校开展指导工作,向青年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环节,讲解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学校青年教师提供工程新动态、新技术、新发展的同时,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二)制定“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方案,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的困难之处是其不是一组具有共通性的课程,而是需要针对每一个青年教师个体的一个评估过程。具体而言,首先要明确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对青年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紧接着评估每个人的能力、优势与差距等,梳理其具备的技术与能力。在评估完成之后,针对不同的教师个体经历、能力状况、专业领域等提出“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建议,在征询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可行计划,加强培养支持,以促进其所学、所教与工程实践的互联互通。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安徽工业大学鼓励和支持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制定《安徽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加以重点培养和支持,学院和学校积极支持培养对象申报研究项目、人才项目和出国(境)访学研修。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规划可以增强青年教师投入到新工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可以根据每一位青年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校未来发展的新工科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学科教学、工程实践、企业服务、科研创新等多种指标体系,对老师进行多方面综合性考虑,可激发老师在教育教学、工程实践、创新研究等方面的潜能。

(三)实施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良性发展

虽然青年教师的学历比较高,但他们缺乏实践教学经验,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派遣资深、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着青年教师一起实习。一方面,青年教师在有企业项目经验的老教师的带领下参与项目研究或协助他们与企业建立联系,这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为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工程技能和经验创造了机会。此外,对那些缺乏青年教师参与的工程项目,在项目立项、审查、资助、奖励等方面制定一套制度,确保“老带新”工作落到实处。在教学方面,可以设定一个月的期限,让青年教师跟着老教师系统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且走进实际的课堂,看看这些老教师是如何教学的,避免盲目教学,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以讲座或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邀请企业工程师莅临高校开展指导工作,向青年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环节,讲解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点,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学校青年教师提供工程新动态、新技术、新发展的同时,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更加密切。

(四)严把青年教师招聘入口关,打造优势互补的工程实践团队

过去,高校在人才引进上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几乎没有要求,但要从源头上改善青年教师队伍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就要严格教师招聘程序,打造优势互补的工程实践团队。首先,在青年教师的引进标准上,要重点关注其核心能力,适当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在招聘中的权重,围绕工程实践能力,设计引进标准,如将是否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主持工程型课题数量、参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和频率等作为重要标准。其次,引进教师人选上,除了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国内外高校毕业生之外,还可通过长聘或短聘等方式适当加大从行业企业中引进高水平、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的比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最后,高校要根据自身现有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改良引进标准、拓宽招聘渠道,引进具有不同背景、经历的人才,形成老中青、产学研多元的教师队伍。另外,由于青年教师来自不同企业,所以在工程项目管理、研发设计和实际操作上具有各自优势,因而可将新进教师、新进企业人才与现有教师结合来组建含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的优势互补的工程实践教师团队,以整体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五)完善青年教师评价体系

高校应完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提高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促使青年教师主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一是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一方面,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的评分项目,提高实践性教学在青年教师评价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加强青年教师对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观念,平衡好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实践教学和自身工程实践能力重视程度,教学评价指标应该着重考核工程实用性和综合性,注重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工程案例的运用情况,教学内容是否关联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方法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二是突出对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评价。高校要提高青年教师应用性研究成果的考核要求和权重,强化青年教师对工程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其重视企业项目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从注重考评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发表科学论文逐渐转变为以教师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主要考评指标。另一方面,提高横向课题所占的比重,促进教师和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鼓励教师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把握生产实践的新趋势。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成果的评价,对那些给企业带来高利润回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青年教师给予公开表扬与奖励,形成模范效应,从而普遍提高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动性和热情。

三、总结

青年教师作为新工科建设中的关键主体,其能力的高低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密不可分。高校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企业科技的要求,将产业技术发展与工程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新型连结体、设计“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方案、推行导师制、严格教师招聘、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来加强高校工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卓越的新型工科人才。

猜你喜欢

工科青年教师工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子午工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工程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工程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