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初探
2021-11-22刘晓燕
刘晓燕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石鼓中心小学,福建泉州 362600)
引 言
“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情境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综合性,动手操作时具有活动性和可操作性,解决问题时呈现多样性、灵活性与创新性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由具体单一转向抽象广阔,由表面浅层走向内在深入,由机械呆板进入创新灵活。
一、时空置换,让学习更具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开放性,根据这一特性,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开放性学习[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坐在封闭的教室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较为死板,参与的活动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难以实现深入拓展。而教师将课堂置于更广阔的室外空间或课外场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进行探究,从而收获快乐与成功。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更为灵活、更具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与创造性思维。与静态的学习方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而且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情智、培养数学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开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学生多角度观察校园内的每座建筑、每处绿化、每个活动场所,提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操作目的;其次,根据活动目的和学习目标,结合图形位置、测量、比例、数据收集等知识和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方案;再次,分工合作,进行现场实际测量,收集并记录数据;最后,分析收集的数据,运用比例等知识绘制平面图。完成平面图的绘制后,各小组先交流展示各自的作品,再相互评价活动成果,最后反思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活动中,学生从室内走向室外。教学场地的变化,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思考模式与解决问题的方式[2]。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团结协作,参与设计方案、测量绘制、整理分析、分享活动成果等一系列“做”数学,在“做”数学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积累了思考问题的经验,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自主性。
二、解决问题,让思考更有深刻性
有效教学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引发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并提升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将其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学课相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其有机会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预留思考的空间,将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就两者之间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生长点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深入交流和思考,从而有效整合知识结构,实现学以致用,切实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包装1个长方体入手,到包装2个、3个、4 个相同的长方体,让学生思考、探究新知,由此让学生讨论包装物体时应考虑什么问题,怎样包装才更节省材料,从而逐渐完善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各种包装方法,观察每种方法中重叠的面。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包装更节约包装纸。经过比较、观察、分析,学生得出,减少重叠的面就能节约包装纸。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渗透优化思想。在活动中,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思考、交流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结合不同的包装方法,得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案,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实现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有机渗透,促进数学思维的逐渐发展[4]。开放式课堂能够提高探究问题的效果,避免教学流于形式。教师不能让学生当机械的“操作工”,要让学生做有意识的“探究者”和“建设者”,让学生亲身经历“尝试猜想—自主验证—主动获取—发现巩固—内化建模”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发展。
三、动手实践,让思维更富创新性
活动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发挥动态教学的优势,设计有效的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简单问题的“小试牛刀”,化繁为简,探索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5]。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把长方形条由四条边、两个面,变成两条边、两个面,最后变成两条边一个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是几个面,是不是一条边一个面呢?基于此,怎样验证呢?学生思考后动手探究。随着学生探究的深入,教师适时引出莫比乌斯带,并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制作莫比乌斯带,让学生尝试动手做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并进行涂色,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普通纸环和莫比乌斯带的异同,初步体会莫比乌斯带的特征,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二是探究几等分的莫比乌斯带,让学生思考,如果沿线剪,剪完后会是什么样,并动手验证,引导学生进一步揭开“莫比乌斯带”的神秘面纱。原来二等分后的莫比乌斯带并不是两个小的莫比乌斯带,而是一个大的扭转的圈。这一过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主体性,通过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得出结论:偶数圈剪出来的都没有“莫比乌斯带”,且圈数为等分数的,都是大圈;奇数圈剪出来的都有“莫比乌斯带”,且只有1 个。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能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从而发展高阶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锻炼了空间想象能力,在猜想的基础上动手验证,不仅培养了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和科学态度,还有效提高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结 语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发挥自主探究性、学会数学思考、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活动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6]。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思辨反思,总结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