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旅顺初中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现状

2021-11-22杨瑞雪赵特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中学

灌篮 2021年28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师资双减

杨瑞雪 赵特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一中学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式各样的电子设备进入到了青少年的生活中,学生的课余时间几乎被电子产品和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占据,学生缺乏锻炼,从而导致视力和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小胖子”的出现。教育部针对学生课业压力大以及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制定了中小学生减负的政策,但同时也出现了学生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脱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1]中提出:“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体育、艺术等活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以下简称“双减”)要求:“学校要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随着两个文件的发布课后体育服务应运而生,体育课后服务能够弥补体育课堂时间短的不足,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并且能够为家庭体育作业提供指导和方向。

二、结果与分析

(一)旅顺区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认知情况

1.校领导对于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认知情况

调查得知,校领导对于课后体育服务了解程度来看,“了解”程度占84.3%;其中“非常了解”占68.1%,由此可见,各学校校领导对于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都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说明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视和支持。

2.教师对于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认知情况

体育教师对于校内体育服务开展的态度调查中,持“支持”态度的教师占75%,持“不支持”态度的教师占25%,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还是非常支持学校工作的,持“不支持”态度的教师中有一半教师认为太累,这与学生多而教师少有关,校内课后体育服务都是由校内体育教师承担,体育教师不但要承担本职教学工作,还要承担体育服务,并且还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几乎没有个人时间。

3.家长与学生对于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认知情况

从家长和学生层面对于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态度调查中发现,大约30%的家长和学生对于校内课后体育服务非常不了解,她们拒绝参加体育服务,认为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但60%的家长和学生非常支持学校开展课后体育服务,认为学生能够因此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等;还有10%的家长和学生是在体验一次课之后觉得非常好。

(二)旅顺区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管理现状

1.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安全保障情况

调查开展课后体育服务的 10 所学校中发现,只有 3 所学校专门成立了课后体育服务的领导小组,仅占30%的比例,访谈得知未成立领导小组的学校都是由为主管领导与体育教师组长负责课后体育服务的方案制定等事宜,未形成系统明确的分工,而在责任细化方面所有学校都将课后体育服务的责任细化到了每个服务的教师身上。另外90%的学校并没有建立课后体育服务的紧急预案,可见,课后体育服务并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体育老师的压力。

2.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场地现状

场地是课后体育服务开展顺利的必要物质条件,经调查得知,10所学校都有相对标准的田径场地和室外篮球场地以及足球场地,有网球场地的学校只有2所,室外且不是很标准;有室内羽毛球场地的学校有6所;有排球场地的学校有5所;有舞蹈教室的学校有5所。经实地考察了解,有室内场地的学校场地都不是很大,一种项目只有一块,且存在多个场地交叠的现象,由此可见,各个学校都存在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现象。

3.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师资情况

由于初中的课业负担较小学重,所以决定了初中课后服务项目的有限性,所调查的学校都选择了体育服务与其他艺术类服务并在同一天进行。调查得知,90%的学校课后体育服务的教师都是有学校体育教师负责,10%的学校中聘请了校外专业教师帮助承担一部分教学。

(三)旅顺区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现状

1.校内课后体育服务的实施项目

经过调查得知,开设课后体育服务的学校都是按运动项目进行课后体育服务的,学生自主选择喜好的运动项目。由于每所学校进行的特色以及学校的场地情况不同,所以每所学校开展的项目不同,其中,开设足球、篮球、花样跳绳以及健美操的学校最多,足球是所有学校都开展的唯一一个项目。调查了解,男生多选择篮球、足球、网球以及跆拳道等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女生则多选择花样跳绳、健美操、排球等比较轻柔点的项目,还有一所学校开设了舞龙舞狮项目,也很受学生的喜爱。

2.校内课后体育服务时间安排及项目时长

每所学校的师资、学生人数以及场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每所学校的课后体育服务时间也不同,据调查得知,由于初中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所以每所学校都是每周开设一次课后体育服务。40%学校会每周统一在一天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因为学生人数不超过1000人,相对场地压力会比较小,60%的学校会初一、初二分两天进行,因为学生太多,场地有限,教师也有限。

初中的放学时间都在4点半-5点之间,调查得知,有60%的学校开展时长为90分钟,是从4点半开始到6点结束;有40%的学校开展时长为60分钟,从5点开始到6点结束。一般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时长都在1个小时及以上,这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同时这个结束时间能够缓解家长下班晚没法接送孩子的难题。

三、结论

(一)相关政策法规缺失,安全制度不健全

由于大连市中小学生推行课后服务的时间并不长,还处在摸索阶段,指导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文件主要是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大连市教育局会同市发改委联合制发的《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出台具体的课后体育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实施细则,各个学校的服务标准也都不统一,每个学校对于课后体育服务的监管都存在责任分工不明确,责任界限划分不清楚,安全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导致课后体育服务存在较大程度的安全风险。

(二)师资配备不足,服务效果不佳

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是课后体育服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师资力量决定了课后体育服务的质量[3]。调查得知,旅顺区参与课后体育服务的师资主要是在职体育教师与外聘的专业教师,但80%的学校都是在职体育教师负责课后体育服务,在职体育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本身就比较繁忙,还要承担课后体育服务,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师资配备不足就导致开设的项目少,从而使得每个项目的学生数量过多,老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状况,因此导致服务的效果不够理想。

(三)场地设施不足,项目开展不全面

场地设施的课后体育服务开展顺利的必要物质条件,经调查,每个学校都存在场地不足或场地划分不合理的情况。场地不标准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也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调查的学校场地设施方面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场地设施的不足,导致学生练习次数少,达不到理想效果。场地的不足也导致学校有些学生喜欢的项目开展不了,从而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建议

(一)制定实施细则,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全面的实施细则是课后体育服务开展顺利的理论支撑和保障,政府和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学校也要加大监管力度,将全力、责任明确到各个部门。学校首先要提高对课后体育服务的认识,重视课后体育服务工作,加强领导的监督巡查,对课后体育服务的开展情况给予评价建议;其次,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课后体育服务进行考核,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奖励,鼓励其发展[4]。

(二)完备教师力量,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保障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的“主力军”,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从学校内部进行挖掘[5]。其实学校内不乏有很多“运动达人”,例如擅长篮球、足球以及舞蹈的老师,完全可以对这些老师进行培训,让其承担一部分课后体育服务的工作,他们可以作为助教帮助体育老师管理学生,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与高校体育学院建立实习对接,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引入学校课后体育服务中,同时也给予了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一个积累教学经验的平台。

(三)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开发校内场地

场地设施是保障课后体育服务开展顺利的物质条件,场地设施标准安全也能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力度,尽最大可能保证场地的标准以及场地的最大利用率,既不浪费场地又能使课后服务项目更加多样。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师资双减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吉林省高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气排球选项教学模式归纳与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利用与开放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