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落地 扎实生根
——落实语文要素的路径探寻
2021-11-22吴萍
吴 萍
(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江苏宜兴 214200)
引言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举是部编教材最鲜明的特色。面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在准确把握“人文主题”的同时,如何科学落实“语文要素”,并将其转化为能力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深度解读,寻微探幽,融会语文要素
(一)了解编意,制订教学目标
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先生认为,语文素养大致分四类,即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中。为了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各单元围绕同一个“人文主题”选文,所选课文也分层次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研读教材,制订目标时,教师一方面要读懂“语文要素”,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点;另一方面要读懂“语文要素”背后的“核心素养”。研究表明,语文要素的编排以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为显性价值,并牵引出思维、审美等隐性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要素”和“语文核心素养”联系起来,透过显性价值看到隐性价值,并将两者巧妙融合。
(二)反复阅读,破译写作奥秘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要想真正破解文章的写作奥秘,教师应反复阅读,厘清思路,领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揣摩其写作特色,只有把文章读熟、读透,才能充分认识“语文要素”在选文中的“典型呈现”。
例如,《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引领学生发现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情在题目上’,引用杜甫的诗句作题,鲜明而又富有诗意地表达了思乡之情;‘情在记叙中’,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讴歌;‘情在写景里’,晴空明月、清光四溢,与水中之月相映成趣,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情在抒情间’,运用对比手法,多次直抒胸臆,这是思乡之情的激情喷涌!”
(三)品读文本,感悟语文要素
感悟语文要素的方法很多,教师要立足学生学情,依据文本,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教学这一课“小艇的样子”这一部分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①读读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②对比句子,体会比喻的妙处;③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这样描写的好处;④体会其他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妙处。围绕语文要素,教师采用品读、对比、想象等方法,带领学生揣摩文章语言的奥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效果。
二、多向勾连,溯本求源,贯通语文要素
(一)聚焦单元,读懂要素的不同分布
在一个单元中,语文要素就像一串熠熠闪光的宝石项链,将“人文主题”和“核心素养”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具体到每一课,该单元的语文要素又分化成更为精细的要求,渐次深入、层层递进。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本单元课文的安排可谓别具匠心:《摔跤》一文通过一连串动作描写,表现了嘎子的机灵;《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借外貌描摹,展现了祥子蓬勃的生命力;《两茎灯草》一文采用典型动作的刻画,再现了严监生的吝啬;《刷子李》一课加入了徒弟曹小三的举止和心理活动,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的角度示范了写人的方法。
(二)横向关联,读懂要素铺陈体系
落实语文要素,在聚焦单元整体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横向关联,如本册教材学习哪些语文要素,每个要素之间有哪些关联,如何安排先后顺序……这些语文要素的铺陈也是有讲究的。
例如,五年级的语文要素中“感情”一词在两个学期中出现了五次。这样安排是因为《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了“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1]。因此,“体会思想感情”就成为这一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
(三)纵向把握,读懂要素发展趋向
同样是“体会思想感情”,同一学年中的要求和方法也不一样。综观部编版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体会思想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多次出现。二年级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四年级要求“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情感”“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在带领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进行关于新知识的针对性训练,才能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三、适度补充,涵泳体悟,拓展语文要素
(一)同类拓展,加深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类似的文本,加以补充练习,让学生的理解更透彻。例如,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有一个练习是领会作者通过对比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这是语文要素“体会思想感情”的一个强化训练。教师可以补充《桂林山水》的经典段落,让学生再次品读、咀嚼,这也是强化语文要素、内化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生活拓展,丰富体悟
拓展也可以表现在课堂的学习体验中。例如,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的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出示鸟的图片,让学生观看。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看这鸟的嘴多长啊!”教师赞许地点点头,对大家说:“同学们,这位同学看得非常仔细,发现了我们都没有发现的地方,这也是观察。”教者巧妙地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进行补充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语文要素的体悟。
四、形成方法,设境练习,学用语文要素
(一)提炼方法,循径而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路径,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押韵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二)搭建舞台,顺境而用
运用是能力转化的直接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相应的舞台显得尤为必要。例如,三年级下册《小真的长头发》一课,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漫画、品读文字、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想象世界,同时让学生继续想象小真的长头发,还会有哪些故事。这样的运用,合情、合理、合境,使语文要素得到了拓展,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可以运用研读、勾连、补充、设境等方法,通过“融会”“贯通”“拓展”“运用”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语文要素出发,但又不能拘泥于语文要素。教师只有融通拓展、多维融合,才能找到让语文要素“扎实生根”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