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技术

2021-11-22陆阳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院校信息化

陆阳春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高职学校在开展教学变革的进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变革,要顺应现代社会发展潮流,持续完善创新,让教学管理变成一个完整、健全的体制,使高职学校真正适应信息化发展时代。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面临的现状

1.1 信息资源建设滞后

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相对落后,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即是信息资源建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首先,各大高职院校缺少协调与合作,致使信息资源建设缺少统一、固定的标准。其次,在宏观角度上,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缺少正确指导,而且协调推动力度较差。最后,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相互间缺乏沟通与互动,每个部门均站在自身角度研发对应的管理信息系统,给学校使用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加大了数据收集和信息录入的重复性,从而导致学校整体工作成效和质量无法有效提升。另外,学校各个管理岗位未能做到教学管理数据信息共享,均是单独存在、彼此孤立,导致出现大量重复性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数据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1.2 教学管理团队问题

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科学与信息科学,了解现代教学思想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此同时,还要具有丰富扎实的管理经验以及创新能力,成为高素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复合技术型教学管理人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对其管理团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对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还要注重软硬件管理工作人员的配备。创建规范的、专业的、科学的、标准的信息管理制度,开展教学管理奖惩制度、考核制度。针对高职学校各级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来讲,必须提升其信息素养,并且要着重培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的作用

2.1 有利于信息输入及数据采集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事物烦琐且复杂,涉及很多信息获取与信息收集工作。而且,把各种信息展开全面收集与精准录入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日常的内容,比如高职学生与任职教师的个人信息、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教学评价等。伴随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与教学管理信息化相关的软件开发及应用频率不断提升,高职教师与学生随时随地根据手机或者电脑完成数据收集与信息填写。由此一来,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可从海量数据中抽身并迅速完成信息录入与数据收集工作。这样不仅提升了信息数据收集速度,还大大降低了数据信息录入的失误率,从而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2 有利于全方位反映教育情况

现如今,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中,可以有效解决高职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高职教学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解决传统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可以迅速分析和处理学校各种信息数据,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自身web 端与移动端实现信息数据收集并展开目标处理与目标分析。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分析报告、教学评价以及总结评价等,还能协助高职学校创建激励体系,以此激励学校教职工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2.3 有利于快速分析信息与数据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诸多便利。现如今,高职教学管理正在积极尝试应用全新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手段和产品。这部分新型手段和产品能够将web 端、教学公众号以及时间教学系统进行有机联系,可以真正达到教育信息与资源在手机上的共享和推送。除此之外,还可全面监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适当扩展趣味性教育活动,对课堂教学情况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映,以此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

3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法

3.1 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制度

高职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必须根据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来实施,在面对以往教学管理制度时,高职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对教学信息化制度展开变革创新。在以往高职教学管理模式中,高职教务处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对学校其他部门进行安排与管理,让它们各司其职,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但是,以往教学管理模式在制度方面存有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管理信息无法及时反馈、教学管理周期较长等多方面,均对高职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和管理成效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应当设定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现代信息化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与学校教务处展开及时沟通,重新安排高职院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推动学校教职工学习与应用现代信息化教学系统。另外,亦可应用会议的模式,让学校各个部门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进而设定出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然而要注意在制定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时,必须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

3.2 提升信息管理思想意识

就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现状而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在这一发展背景下,高职学校应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对教学管理系统展开完善创新,优化信息系统建设以及教学管理工作。而在创新与完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要重视学校各个部门相互间的配合,因此,高职学校各个部门工作人员均应当改变教学管理理念,对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出谋划策,并对其展开定期维护,进而保障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更好、更有效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比如,在创建新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时,学校各级领导要组织各部门开展会议,采取每个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和看法,并将其归纳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查找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不足并进行弥补。此外,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教导学生,而学校在建设新的教学管理系统后,必须成立专门机构对新系统进行管理,且保障新系统的顺利运行。

3.3 创建师生互动教学平台

在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创建师生互动教学网络平台。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创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任职教师可将课堂难点知识与重点知识传输到这一网络平台中,使高职学生在此平台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而且,还可在此平台中创建网络辅助学习板块,学生可根据这一版块展开线上提问、线上探讨、线上学习和线上测试等。除此之外,在此平台中任职教师能够实施资源共享,为高职学生安排作业或者解答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由此可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效。在高职教学管理信息化中,亦可将慕课堂、微课以及网络实训等计算机技术应用其中,以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3.4 提高管理者的信息能力

高职学校在开展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注重创建信息化管理团队,同步开展创建教育管理信息和管理工作人员素养提高工作。故而,高职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面对崭新的信息化系统时,应当充分掌握所有操作步骤,具备极强的操作技能,且在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时要熟悉这一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和作用,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还应当拥有加工、重造的能力。众所周知,高职学校信息资料十分庞大,因此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加工与归纳,对学校大量信息资料实行归类,此种方法能够对教学管理决策成效展开检测,亦能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相应参考。此外,高职教学管理人员还应当与学校其他各个部门展开协作,对信息化系统展开创新变革,主要由于高职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发展才可以实现,故而需要教学管理者展开沟通协作,根据团队协作,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价值和作用。由此可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应当在思想认识方面,把信息应用培训加入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体制中,强化管理工作人员、教师、学生和领导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与此同时,可把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入教师考核中,进而激励教师,使教师愿意学、主动学习信息化。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应用强且愿意应用的教师,在其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方面应进行优先考虑。此外,高职教学管理人员还要持续学习现代前沿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以此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开展信息化建设,因各院校实际情况不同,必须通过对本校校情的了解,选择最合适、最恰当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道路,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扎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院校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