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究

2021-11-22张京蓓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跨国民营企业融资

张京蓓,杨 峰

(长春工业大学,长春 130000)

0 引言

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相关交易的方式获得外国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从而获取被并企业的经营权和控制权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力军,然而由于民营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诸多风险,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在并购完成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探究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并进行有效的识别及防范,成为当下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

1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1.1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由于中国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在早期阶段其跨国并购不论是从数量还是金额层面都远远不及国有企业。2008 年,以全球金融危机为契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地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随后,在世界经济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坚定不移的实施“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数量金额不断增加,并在2016 年达到最大值,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数量和金额首次大规模超过国有企业。2017 年国内出台相对严格的政策限制跨国并购,并且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规模有所下滑,并在2019 年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

1.2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特点

(1)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交易数量上和金额上已经超过国有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相比于国企而言自身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所以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小规模交易居多。

(2)民营企业因受自有资金限制,更倾向于并购陷入经济困境的外国企业,具有“强弱联合”特点。

(3)由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而言受到较大的融资约束,非上市民营企业还无法在股票市场融资,使得民营企业在融资模式上较为单一,这导致较多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选择以现金支付为主。

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分析

2.1 准备阶段的估值风险

由于在跨国并购中并购双方国别不同,存在着制度距离、法律距离、文化距离等诸多复杂因素,导致我国和外国的会计制度存在明显差异,难免会出现并购双方财务信息可比性差的问题。而财务报表作为并购方对目标方进行估值的重要依据,需要并购方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但很多国外企业的内部信息往往不对外公开,并且部分国外企业为了吸引外资,可能会出现为隐瞒真实财务信息而利用相关会计政策对财务报表进行不同程度的修饰的情况,造成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严重加大并购方的估价难度[1]。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往往会选择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估值,但我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起步较晚,国内目前还缺乏具有丰富价值评估经验的专业中介机构,所以并购方通常会选择聘请国外的中介机构进行价值评估,但所支付的高昂咨询费用给很多民营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2 执行阶段的融资风险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需要通过融资方式筹集大量资金,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但内源融资具有较大局限性,民营企业的内部自有资金对跨国并购融资来说十分有限,很难通过自有资金完成收购,通过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也增加了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难度。因此,大部分民营企业都选择外源融资的方式进行大规模融资,虽然国内出台了大量扶持政策,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国有企业而言,对民营企业则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在通过银行进行融资时,我国银行也更偏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要求较高,条件严格,且审批过程复杂,办理周期长,这导致很多民营企业错过了跨国并购良机。除在国内进行融资以外,部分民营企业还会借助国际市场来筹集资金,然而国际市场利率波动以及汇率变化也会产生相应的风险。

2.3 执行阶段的支付及汇率风险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选择的支付方式通常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杠杆支付以及混合支付4 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带来的风险各有差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支付方式仍然比较单一,多为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2]虽然现金支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与目标方达成协议,取得目标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但在筹集阶段压力较大,民营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现金,并且即使筹集到足够的现金,企业也因短期内流失大量现金而产生流动性风险,进而增加民营企业自身的运营风险,削弱了其抵御外部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也需要承担由于汇率变动所引发的汇率风险,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往往周期较长,并购金额也较大,汇率的微小波动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影响。股票支付虽然可以降低因跨国并购所引起的资金压力,但会给企业带来股权被稀释的风险,容易激发股东之间的矛盾,还会导致企业因控制权分散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4 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风险

首先,由于并购双方处于不同国家,双方企业所采用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方法、财务管理模式都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没有合理统一的财务制度体系约束并购双方,就会引发财务风险,影响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其次,并购后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有效整合,但民营企业往往缺乏对目标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评估能力,这会导致并购后的资产负债比例失衡,增大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使并购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不足,并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目标企业的资源与技术,而忽略了与目标企业进行文化整合的重要性。并且跨国并购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由于国别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如果不重视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问题,很有可能和目标企业产生文化冲突,致使目标企业重要人员流失,降低并购整合效率。

3 我国民营企业防范跨国并购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3.1 制订合理战略计划,选择科学评估方法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并购方是否具有准确清晰的战略目标,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选择目标企业时,不能仅仅考虑短期企业效益,而应该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方向考量。我国民营企业首先要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定位,明确自身发展需求,合理评估目标方发展前景,谨慎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制订合理战略计划。

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需要全面衡量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等因素。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获取信息能力有限,可以借助目标国的专业中介机构进行详尽调查,利用其丰富的并购经验和其当地人身份的优势,对目标企业的现状以及潜力进行全方位判断。并且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种估值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准确估计目标企业的预期收益,选择最佳估值模型,降低估值风险。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协商议价能力尽可能地降低并购成本。

3.2 积极扩展融资渠道,科学制定融资结构

民营企业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融资额,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对并购是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民营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需要民营企业正确评估自身资本结构情况,可以参考同行业的平均负债率,借鉴以往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科学制定融资结构,确定合适的融资规模,既要避免因债务过多造成的还本付息巨大压力,也要考虑因股权融资过多造成的控制权分散。同时,民营企业还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自身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借贷、关联交易等方式进行内部融资,还可以寻求地方政府的帮助,通过政府获取支持,加快审批进度以减少成本。与金融中介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私募基金、投行等方式也能有效的分担交易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有效解决融资窘境。

3.3 多措并举分散支付风险,合理规避汇率风险

民营企业在选择支付方式时要具有灵活性,避免使用单支付的方式,可采取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减少流动性带来的财务风险,将现金、股权等支付方式合理组合,长短期资金需求合理安排,既要达到并购双方的要求,同时减轻民营企业并购后的还贷压力,确保财务安全[3]。募集的资金可以设置专户管理以降低其自身财务风险。对于汇率风险问题,由于汇率变动没有规律、难以预测,民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以此规避汇率风险,保证企业本身现金流的稳定。

3.4 进行有效财务整合,重点关注文化整合

跨国并购后的民营企业能否产生协同效应,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情况,而财务整合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民营企业应多吸收成功企业经验,在并购前期,并购方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尽调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上报,并商量科学合理的对策,做好初步的财务整合规划。并购完成后,企业应因地制宜地从并购双方角度全面地考虑,将自身发展战略和财务整合相结合,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首先,民营企业要统一与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学习掌握被并购方所在国的政策规定和财务制度。其次要与被并购方统一会计核算口径、编制规范以及具体要求,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统一的财务制度体系,以降低整合成本,形成协同效应。

在文化整合方面,民营企业不可将自身的企业文化强加于被并购企业之上,要尊重文化差异,重视员工培养。在整合初期可以考虑差别管理,保留部分被并企业的管理模式,赋予原有管理者较多的自主决策权以稳住核心团队,避免人才流失。同时积极开展跨文化培训交流,加深双方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共同打造企业新文化,使企业尽快度过文化磨合期。

猜你喜欢

跨国民营企业融资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跨国大瀑布,一起去探秘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