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2021-11-22唐旖旎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执行力机制监督

唐旖旎

(宁夏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银川 750000)

0 引言

当下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和上升空间,就必须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以此确保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中破浪前行。本文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有效的帮助。

1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制度、健全的会计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严格的审批检查制度、严密的保管保卫制度、胜任的工作人员和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1]。众所周知,企业经营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涉及的环节和程序较为复杂,所以如果不运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甚至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发展和生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旦生产和决策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严格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中小企业稳定自身经营状况,继而避免被其他企业吞并的风险。第二,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所以必然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和方法。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可以成功的帮助中小企业,认清自身发展现状,以此更好地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第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质量,使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发挥出最大效能,不仅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的质量,还可以提升企业生产的效率,进而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配合强有力的执行力,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向着大型企业的方向迈进,所以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问题,实施有效的补救和整改措施,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2 中小企业内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前文提及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对企业发展和经营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就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而言,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例如内部控制缺乏良好的监督,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和内部控制制度反馈机制不健全等[2]。因此,下文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以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

2.1 内部控制缺乏良好的监督

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所以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速提升,国家认识到要想经济稳定提升,就必须确保企业可以稳定经营和发展。基于此,国家不断出台关于企业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其中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出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就当前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而言,中小企业明显存在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而导致这种问题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缺乏良好的监督。第一,中小企业虽然积极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从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落实中,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不合理现象。第二,有的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监督体系,但是在实际履行职责中,存在应付形式的心理,并没有发挥出监督管理的作用,而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相应的考评制度,只有将监督体系和考评制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加强中小企业的内部制度执行力。

2.2 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

当前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不仅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旦发生经营和生产问题,必然会对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只有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规避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3]。但是有些中小企业在建设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中小企业本着“独善其身”的思想,认为只要控制好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可以稳定的发展和壮大。此种经营思想下,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自然失去依赖和重视,也正是由于认识不到位,为自身发展埋下了风险。第二,有些中小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种管理方式和途径,不必浪费人员配置,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出现执行力严重不足的现象。第三,中小企业中的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表现为员工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缺乏了解,进而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

2.3 内部控制制度反馈机制不完善

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存在反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极大地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和企业管理优势[4]。主要体现在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评估制度,但是却没有做好评估反馈工作,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摆设”。此外,反馈机制能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企业如果不能及时反馈信息,就无法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生产模式,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失去了有效性。因此,反馈机制不完善,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存在的严重问题,是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3 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3.1 内部控制的建设要严格贴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所以要想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第一,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要从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出发,尽量避免生搬硬套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方式。因为一味地“生搬硬套”只会造成中小企业失去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点,所以中小企业需要认清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方式,以此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渗透中小企业的所有环节和程序。第二,一成不变的内部控制制度,只会造成中小企业出现“原地踏步”的发展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坚持不断创新的思想,以便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2 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执行力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以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也要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以此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第一,提高信息化程度,可以有效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和管理中,实现高度的信息化和系统化,可以尽快由人工生产和管理,转变为信息自动化生产和管理,如此一来必然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质量和产量。同时,实现自动化管理和生产后,就能够极大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影响,从而达到提升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力的目的。第二,信息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意义和作用,企业只有及时了解经济市场的状况,才能快速调整自身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以此稳固自身发展。因此,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提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时效性,并且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快速落实到企业基层。由此可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3.3 建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执行力监督评价体系

单纯地依靠人员的自觉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只能严重降低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和价值。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建立高质量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以及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第一,建立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评估制度。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全部方面,所以监督评估制度,也要结合企业的各项业务,制订与之相应的评价指标,以此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例如,针对会计制度,可以根据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使用流动性和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第二,组建独立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部门。主要是由于独立的监督部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有力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第三,提高对反馈机制的重视。反馈机制可以及时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馈,以此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4 强化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推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稳定企业的发展,调整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以及帮助企业规避各项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强化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第一,企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基于此,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同时针对风险做好评估,探明风险将会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从而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良好的风险规避和防控参考条件。第二,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较为严重,甚至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中小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就需要做好风险防控。因此,中小企业需要识别和评估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制订出风险指标警戒值。

3.5 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意识决定行为,中小企业要想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就必须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以便为执行内控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中小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实施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培训,从而使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势、作用和价值。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和反馈机制不健全等。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以达到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的目的,从而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执行力机制监督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