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2021-11-22⦿杨猛
⦿杨 猛
在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开展演唱、演奏和创编等实践活动,其核心目的当是为了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当然,学生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方能对音乐产生直接的感悟,继而在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亦能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并最终为其音乐内涵及素养的提升奠定牢固基础。
一、听觉灵敏度的训练
任何训练均需讲求适当的方法。如在教导学生该如何识别音高音低时,教师便可舞动自己的手臂,当发出高音时双臂上抬,低音双臂下垂,以此给予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这能帮助学生有效辨别音高。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各类教具,诸如用钢琴弹出不同音度的音高,而要求学生以双臂抬起与下垂来标示音高音低。同时,训练过程教师还可让学生将眼睛闭上,如此既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音度辨别,又能避免学生之间彼此模仿。
而在训练学生识别音的强弱时,教师亦可采取其他方式来配合教学,诸如以兼顾或配合动物玩偶来表现音的强弱。具体的表现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如在教学途中搭配玩偶,教师可搭配音乐,用玩偶张大嘴巴来表示强音,而弱音则以玩偶微微张嘴来表示。除此之外,在无道具的情况下,教师亦可运用自己的肢体作用。如在表现强音时动作略显夸张,而弱音则以缓慢的动作来表示。当然,学生的表现也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大声喊叫来表示强音,而弱音则轻声哼唱。如此一来,学生才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之中,继而也能让他们正确区分强弱音。
二、不同音色的识别
音乐欣赏当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最关键的环节,而欣赏音乐并非仅是简单地听声音,而是要在欣赏的同时辨别出不同音乐的音色。要知道,不同声音的产生是需基于相应的先决条件,且发生于物体运动之间,始终有着相关性。对此,若学生仅是运用自己的听觉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则判断的准确度必将大打折扣。对此,教师可首先从音乐的辨别开始。最初,教师可运用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声音,而学生在此阶段也仅需识别各种声音的区别。之后再提升难度,如在运用打击乐器的同时加入旋律乐器的音色,而后让学生分别说出听到的声音都是哪些物体发出的。当然,教师还可采取游戏的方式,一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则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如在欣赏歌曲《小鸭与大灰狼》时,教师可在学生欣赏完音乐后向其提问,如该音乐总共发出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是用哪些乐器来模仿的?当然,在欣赏中途,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来扮演相关角色,一来可达到以游戏来增添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二来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后当学生对不同音色建立起一定的概念后,教师再顺势将乐器图展出,之后的乐器音色辨别教学也便水到渠成。最后,当学生能辨别出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后,教师再将之具象化,如以乐器音色来代表某种动物形象,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也将变得直观,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必是大有助益。
三、关注音乐欣赏实践
欣赏音乐也不能漫无目的,而是要基于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思考怎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音乐之上,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从中获取到有效片段。这些均需经过音乐实践方能达成。对此,教师可基于音乐的主线,将音乐贯穿到整个课堂,而后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来展开教学,如此既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对音乐形象进行强化。而上文中我们提到,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形象,关键便是要有一个具象化的事物。对此,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让不同事物发生不同的声音,这样既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聆听兴趣,又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让学生更容易获知其中所包含的音乐内涵。
如在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时,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又可搭配图形谱,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结构,二来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潜藏的情感,这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而言自然大有助益。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道:“完整的音乐教育应是包含了审美修养提升、音乐鉴赏等众多方面”。对此,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亦不能仅是围绕听音乐学知识,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各类音乐实践活动中,以此方能赋予他们直接性的经验,继而在促使他们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总之,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极具复杂性的心理活动,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内涵均有较高要求。对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