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1-11-22黄倩倩
黄倩倩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80)
0 引言
供应链融资是施工企业解决资金流转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产业模式创新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施工企业缓解资金计划压力、稳固产业链关联的优秀路径,因此,在建筑施工项目市场准入降低、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众多施工企业纷纷开始探讨供应链融资方式在各自业务活动中的应用,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资金规划能力。但是受制于供应链金融的认识不足、供应链信用增级模式不成熟等因素,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控制效果依然有待提升,基于此,施工企业管理者应该探讨和分析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 施工企业参与构建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底层逻辑认识不足
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创新探索不仅解决了上游供应商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缓慢问题,也降低了处于链上企业单位的信息获取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的现金流稳定性,但是却忽视了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底层逻辑是利用链上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服务以使施工企业的应收和应付账款违约风险转换到供应链整体的产业链持续性风险,尽管如此,供应链融资模式的认识也不能称为一种万全的融资模式。一是融资信用风险的逻辑认识不足。由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本质上并不能彻底改善链上非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状况,一旦核心企业与链上非核心企业之间的需求关系、交易频率、产业依赖程度存在弱化迹象,那么供应链金融服务整体产业链运行的意义就难免丧失,使单个供应链企业“掉队、脱钩”的风险增加、增大核心施工企业的信用降级风险。二是供应链融资条件的评估风险。无论是以应收账款抵押,还是以应收账款质押等形式为基本融资条件的供应链融资,相对于施工企业的卖方企业获得流动性资产融资的前提都是资产或凭证抵押物的良好资质、稳健收益,一旦商业银行或保理机构没有全面可靠地收集、调研、分析供应链企业的供求关系信息、利益相关信息,使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范围确认存在误差,一旦链上非核心企业没有提供合格的实物产品和服务,或者说非核心产业链地位的企业被评估为核心企业,那么供应链企业套取融资的风险可能增加。
1.2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动机风险
由于施工企业所处产业链的主体地位差异,非核心材料的供应商企业、非核心的劳务分包企业、核心的施工企业和业主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动机往往不同,一旦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追求存在分歧,那么供应链金融的动机风险就会增大。一是核心企业的受益动机风险。由于施工企业一般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存在,其供应链融资活动的开展依靠自身产生的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融资,尽管缓解了自身的资金断流风险,但是假设上下游获得的授信额度不高、审批不达标等现象存在,施工企业难免会存在抵触供应链金融的状况,使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优势互补作用难以发挥。二是非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参与的利益动机协调不完善。无论供应链非核心企业是应用预付账款模式获取供应链融资,还是非核心企业应用应收账款抵押模式来获取融资,施工企业即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旦存在利益背离,整体供应链的稳定性就会锐减,继而不利于供应链融资为链上节点企业提供足够的短期融资便利。
1.3 供应链信息风险的评估识别不完善
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工程建造行业的健康运行,需要以区块链分布记账技术、供应链融资信息平台为依托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可靠收集和传递,但是有些施工企业还没有针对供应链信息风险实施全面的评估识别。一是供应链交易信息的真实性评估机制不健全。也就是说,供应链节点企业产生的采购、生产、销售、流通、再生产活动信息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评估非核心企业的融资资质合格与否的标志之一,但是个别金融企业参与建设的供应链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还没有建立起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背书机制,使供应链融资授信参考信息的可靠性有限。二是施工企业参与的供应链信息平台搭建不科学。由于供应链信息平台没有兼顾核心企业和资金方金融机构的信息交互机制,使资方金融机构无法及时依据核心企业提供的供应链信息做出投放资产决策,从而无法保证施工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帮助上下游企业合理增强自身的信用等级、融资可得性。
1.4 供应链金融的交互操作模式繁琐
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操作模式现状复杂,一是信息申报流程复杂。由于供应链融资模式需要上下游节点企业提供抵押资产凭证信息、全供应链交易信息、供应链支付付款凭证信息、企业供应链节点地位等关键信息,以供资方金融企业审批和授权信用,但是目前不少平台的申报信息流程还是相对烦琐,减少了供应链融资时间的便利性。二是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内容与非核心内容交互反馈不足。作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融资关键要素,信用额度、担保方式、利息率信息等内容决定了节点企业是否顺利融资,然而,由于缺少还款期限、支付方式、选择资金方等非核心内容的及时反馈,使节点企业无法科学合理地筛选出适合自身的供应链融资方式,基于施工项目产业链的供应链融资效率还存在提升空间。
2 提升供应链金融模式应用效果的可行对策
2.1 完善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底层认识
为保证施工企业可持续、低风险的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企业管理者需要完善供应链融资的底层认识。一是完善融资信用风险的系统性认识。这要求施工企业认识到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需要考虑到链上企业的综合交易关系、需求关系、物流交易流以及现金流的稳定性,从而促使施工企业健康维护与链上非核心企业之间的产业位置关系,紧密联系众多供应链企业,杜绝“链上脱钩”的信用风险,最终便于供应链金融切实服务于整体产业链的运行。二是供应链融资条件的评估风险。这要求施工企业及时地协助商业银行或保理机构全面可靠地收集、调查和反映供应链企业的供求关系信息、利益相关信息,同时对非核心企业的范围确认给予一致的沟通,通过信用评级的形式反映不同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资质,从而杜绝套取融资现象的发生、提升融资供应的精确性。
2.2 科学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平台
要科学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施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分布式记账本自发的强势打假机制,对供应链信息风险实施全面的评估识别。一是健全供应链交易信息的真实性评估机制。这一方面要求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平台能够有区别地开放对供应链企业交易信息的权限,以使供应链融资授信参考全面、可靠,另一方面要求施工企业在供应链平台上监督上下游企业提供足够真实的供应链信息,包括物流监管信息、凭证信息、承诺付款信息等,以便于资方金融机构可靠的进行资产投放。二是完善施工企业与节点企业的信息交互机制。要保证施工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帮助上下游企业合理增强自身的信用等级、融资可得性,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平台需要补充施工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机制,以使上游企业的资金短缺信息、下游企业的预付款需求信息及时反映到施工企业端,便于施工企业辅助节点企业开展融资合规性的准备。
2.3 厘清供应链融资活动的施工企业地位、协调融资主体的各方利益
要协调供应链参与主体的利益分歧、动机风险,施工企业需要厘清自身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一是明确自身的供应链核心地位。无论是从上游企业入手,还是从下游企业入手,施工企业作为核心企业都是供应链融资的受益者,相较于融资额度、条件费用的差异,仅仅是节点企业或施工企业的受益程度不同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对非核心节点企业的信用担保等形式的支持,通过多种手段帮助节点企业成功进行信用增级,从而发挥出供应链金融对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优势互补作用。例如,对基于节点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抵押支持证券的融资模式进行探索。二是使非核心企业和核心企业参与的利益动机协调。这要求施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强化信息沟通和融资需求协调,使施工企业始终对整体供应链的稳定性发挥积极影响,通过利益相关者捆绑、产业链关联度加深等形式,来实现施工企业、节点企业的利益互惠、融资共赢。
2.4 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操作流程
要简化施工企业对其他链上企业的条件评估和融资约束,改善施工企业供应链融资操作模式复杂的现状,供应链金融服务操作流程需要完善信息申报的简化流程、提升信息之间的反馈力度。一是完善信息申报的简化流程。这要求供应链融资模式需要重点审批和控制来自节点企业的抵押凭证信息、承诺交易凭证、融资种类需求选择信息,待资方和施工企业的信用信息库自动核查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实现快速审批和授权融资额度,提升供应链融资时间的便利性。二是提升各项供应链金融信息之间的交互反馈不足。要优化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融资信息之间的交互,平台需要及时的披露需求端的额度、利率、担保方式等关键信息的需求,同时对资金方要求的还款期限、支付方式、资金方主体等非核心信息也给予及时的反馈,使节点企业科学合理的筛选出适合自身的供应链融资方式,提升施工项目产业链的供应链融资效率。
3 结论
施工企业要科学稳步提升产业链地位、提升供应链融资的应用效果,不仅需要完善供应链融资的底层认识、科学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平台,还需要厘清供应链融资活动的施工企业地位、协调融资主体的各方利益、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操作流程,从而改善施工企业自身的供应链融资参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