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选穴研究

2021-11-22耿庆文李姗珊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耳穴安神脏腑

耿庆文,李姗珊,黄 幸,王 丽,刘 颖,付 超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3.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致残性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患者在度过急性期之后常伴多种神经功能障碍[1]。卒中后失眠是指继发于脑卒中后,以患者经常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临床表现除了中风后遗留的各项躯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及深度的不足,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以及生活质量[2],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二次卒中[3]。

目前对于治疗卒中后失眠最常使用且有确切疗效的是镇静催眠类药物[4],然而长期使用该类药物会出现药物依赖或无效等现象[5]。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卒中后失眠上逐渐体现出新的优势,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广泛认可,其中耳穴疗法是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手段。中医认为全身的脏腑器官在耳部都有相应的反应区,通过刺激耳部的反应区能起到一定的调节脏腑功能、调畅经络气血及平衡阴阳的作用。因此,通过整理归纳耳穴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选穴情况,从而为耳穴在治疗该类疾病在的选择上提供一定的临床思路。

1 检索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以“卒中后失眠”、“卒中后睡眠障碍”、“脑血管意外”、“中风”、“失眠”、“不寐”、“入睡难”、“不得卧”、“目不瞑”、“耳针”、“耳穴”、“耳穴埋针”、“耳穴压豆”等为检索词,分别检索2019年1月1日—2019年11月1日之前,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与耳穴治疗卒中后失眠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文献纳入标准:耳穴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及报道;文献剔除标准:无明确耳穴选穴、非耳穴针刺激方法的针灸研究文献、综述类文献、重复文献、评价文献。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获得文献173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文献54篇,针灸研究文献、综述类文献、评价文献36篇,未提及耳穴取穴部位的文献2篇,阅读全文最后确定文献81篇,80篇为中文文献,1篇为英文文献。纳入研究的治疗组均使用耳穴相关疗法。文献一共涉及81项研究,21项研究治疗组采用单纯耳穴压豆治疗,12项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联合耳穴压豆,14项研究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口服中药,33项研究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其他疗法。

2.2 耳穴疗法干预方式

对81篇文章正文进行阅读时发现,采用耳穴疗法刺激的干预的方法中78项应用耳穴压豆,3项研究应用耳穴埋针。根据文献发表情况来看,近10年来耳针与中风病相关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的研究呈递增趋势。

2.3 对照组干预措施

15项研究采用常规护理,43项研究采用口服西药治疗,8项未设对照组,15项研究根据治疗组方案调整对照组干预措施。

2.4 治疗疗程

研究中最短治疗疗程是10 d,最长的是56 d,其余疗程在10~30 d之间不等。

2.5 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

81篇文献中,47项研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质量;10项研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失眠的疗效标准评价失眠改善情况;5项研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失眠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价;4项研究应用Hamilotn抑郁量表中与失眠相关的条目进行评价;3项研究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失眠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睡眠率;2项研究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价睡眠质量;1项研究参照《实用中医精神病学》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1项研究参照《精神疾病治疗效果修正草案》中失眠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1项研究应用睡眠质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1项采用中央神经监护系统的睡眠分析软件对睡眠时间等进行评价;6项研究直接通过计算睡眠时间、入睡时长等直接评价失眠改善率;1项未提及评价标准。

2.6 选穴情况

2.6.1 耳穴治疗卒中后失眠选穴:纳入的81篇文献研究中选用的耳穴主要有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肾、枕、神经衰弱点、内分泌、垂体。以上穴位出现的频次见表1.

表1 耳穴压豆治疗卒中后失眠常用穴位出现频次

2.6.2 辨证选穴:在采用耳穴疗法时,辨证选穴的文献30篇,均根据患者中医证型采取相应脏腑在耳部的反应点进行刺激,具体选穴见表2。

表2 耳穴疗法辨证选穴情况

2.6.3 耳穴刺激方式:纳入的81篇文献中,提及到耳穴疗法刺激方式的文献76篇,所有文献研究均指出对耳穴进行刺激时每次取单耳,双耳交替进行。单次按压时间1~3 min不等,每天按压2~5次。按压程度以耳朵发红、发热、发胀为宜。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逐渐成为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卒中后并发的失眠不仅能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还可加重病情并诱使中风再发。

从中医角度认识,卒中后失眠应归属于“因病致不寐”的范畴。关于本病的病机,《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火旺,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指出不寐的病机主要是“营卫失和,阴阳不交,气机失调”[6];《医宗必读·不得卧》所述:“不寐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大端虽五,然虚实寒热,互有不齐,神而明之”;《诸病源候论》提出,因大病致不寐不仅有谨守阴阳营卫失和的基础病机,更强调脏腑气血运行不足的观点。

中医认为全身的脏腑在耳部皆有对应的反射区,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起到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即“耳者,宗脉之所聚也[6]。耳穴选取原则[7]包括:相应部位取穴、脏腑辨证取穴、现代医学发病病因取穴、穴位功能取穴、临床经验取穴。从耳穴出现频次来看,脑部相关病症选穴主要是神门、肝、皮质下和心,《景岳全书·不寐》记载:“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故取神门以安神。神门为手少阴心经之原穴,主治神魂不安,具有镇静安神、改善脑部血运的功能,有养血安神之效。神门位于耳郭三角窝后1/3的上部,现代医学表明,耳的神经分布丰富,而几乎所有支配耳廓的神经都有分支至三角窝内,通过送些神经与机体各部发生联系,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耳穴,通过神经一体液途径改善机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便可达到临床治疗目的。耳穴神门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要穴,有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多梦,戒断综合征等。失眠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衡,导致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紊乱而成,故取皮质下调节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功能。皮质下位于屏轮切迹正中与对耳屏的尖端之间,即对耳屏4区。神经支配相当于颈髓2-4节段,针刺该穴影响植物性神经系统或颈髓2、3、4段神经节,而调整顿内脑垂体、颅外血管舒缩功能,对神经系統及内分泌都有调节作用,起到镇静安神效果。心可强心安神[8-9],亦有醒脑开窍、安神益智之功[10]。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4区。心、主血脉,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主。也藏神,当心阳不足,则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身软无力;心阴不足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神经衰弱,如也惇、多汗等,故取心穴可宁心而安神。交感穴为活血要穴,能益心安神、促安眠[11-12]。交感在对耳轮下脚前端与耳轮内缘交界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可调节脏腑功能,主治失眠。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生的失眠,自然应用“交感穴”,起到调节交感神经,平衡其兴奋性,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基础研究[13]也证明,耳穴能反馈调节大脑皮质和脑干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状态,调控中枢神经激素、递质,调节内分泌,纠正神经功能障碍,促使机体阴平阳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14-15]。

卒中后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基本病机为卒中后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而致阳不入阴,心神不安引起的夜不能寐。中医对卒中后失眠的治疗为以调整阴阳,养心安神为主,从而使阴阳平衡,心神得宁,夜寐得安。耳与脏腑关系密切,通过刺激耳穴,通过耳穴进行刺激,能够对相关病变脏腑经络和局部络脉的调节,从而调整卫气营血,疏通经络,达到阴平阳秘,纠正失眠状态。耳穴疗法作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论文针对耳穴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选穴研究,明确耳穴选取的原则,包括相应部位取穴、脏腑辨证取穴、现代医学发病病因取穴、穴位功能取穴、临床经验取穴等,通过脑部相关选穴方法,使护士在卒中后失眠耳穴选穴操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耳穴疗法作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耳穴安神脏腑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百合 润燥安神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酸枣仁汤心肝同治虚烦失眠临证心得
耳穴压豆功效多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苏木泡脚养血安神
管遵信耳郭视诊诊断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