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学生作文中的“精诚”问题
2021-11-21白静
白静
摘 要 怎样才能做到主动写作?怎样的作文才能感动作者,打动读者?“精诚”二字很重要。本文将从人格的精诚、态度的精诚、写作目的的精诚和写作内容的精诚四个方面,论述中学生作文中的“精诚”问题。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精诚
作文一直是大多数中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腹中空空,心中戚戚,叹少写作素材;有的学生满腹经纶,却抓头挠耳,谓缺乏写作方法;有的学生“得益”于作文“宝典”,背诵其中的词句,作文时东拼西凑,终于粘补成一件“百家衣”,自认为华丽耀眼,殊不知早已与优秀作文南辕北辙,走上了歧途。
作文,真的很难吗?答案是肯定的。要不,古人怎么会“力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甚至“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那么,如何破解难题?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确,精诚可以开金石,况作文乎?愿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文时牢记“精诚”二字。
一、 人格的“精诚”
明代的宋濂在其《文说赠王生黼》中说:“身之不修,而欲修其辞,心之不和,而欲和其声,是犹破缶而求合与官商,吹折苇而冀同乎有虞氏之箭韶也,决不可致矣”,此言不无道理。在这个物欲横流、复杂多变的时代,人心也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忘记了清风白云,追逐朱门酒肉,又如何使得一片冰心在玉壶?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濯清涟而不妖?我们醉心于网络,流连于名牌,刺激了感官,富足了物质,却完全冷落了内心,贫瘠了精神。春天里,我们看不到杨柳依依的温柔缱绻,细雨中,我们感受不到朝雨浥轻尘的清新;面对美善,我们是否俯首,面对丑恶,我们是否横眉?我们喧闹着,浮华着,忘记了固守心灵的宁静纯真,没有了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责任感,虚弱的灵魂再也唱不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豪迈。当一切都变成了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时,“父爱”“母爱”便早已成了过时的神话。面对“感恩”“幸福”这种话题,谁又能记起父母的丝丝白发、老师的谆谆教导?于是,我们脑中没有写作的素材,便只能违心而论,大唱华丽空洞之词。所以,我们说,要写好作文,必要做好“精诚”之人。
二、 态度的“精诚”
有的同学自视甚高,认为作文可以一挥而就,忽略了平时的积累练习,结果真正动笔时,却惶惶然了;有的同学干脆被作文打倒,一蹶不振,直接放弃了练习写作文的行动;有的同学自作聪明,认为只要背范文、找套路、照搬书上的名人名言,便可以快速地造就华丽的篇章。从作文的性质(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和古今经验来看,以上同学都缺乏“精诚”的态度。朱光潜在《写作练习》中说:“许多学子对写作不肯经过渐进的基本训练,以为将来一动笔就会一鸣惊人,那只是妄想,虽天才也未必能做到。”臧克家也说:“把写作看成轻而易举的人,永远写不出好文章来。”的确,我们不是谪仙人,做不到斗酒诗百篇,也不能单靠花间一壶酒就可以吐出半个盛唐。作文也不是快餐,不能贪图速度和捷径。要做好作文,就必须踏踏实实地掌握勤学苦练,学习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提炼主题、安排结构、组织语言、润色修改等作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也只有经过刻苦地练习,真正掌握了写作文的方法,让作文走进自己的心里,学生才能体味其中的乐趣,学会如何作文。我们的同学如果从态度上轻视了作文,或是被作文打倒,在心理上排斥作文,又怎能写出好作文?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写好作文,就应具有“精诚”的作文态度。
三、 写作目的“精诚”
很多同学从心理上根本不愿意写作文,勉强写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糊弄老师。还有一部分同学,完全抱着功利目的,企图利用作文大赛中获得的奖项敲开大学的校门。那么试问,如果高考取消了作文,我们是否会万事大吉,自此与作文老死不相往来了呢?恐怕不然吧!孔子认为《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作文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可以“不平而鸣”,可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可以“为情而造文”。可以看出,作文不但是书写我们内心喜怒哀乐之途,也是及时反映社会问题、联系时代之径,更是提高我们自身综合素质之法。那么,在写作文之前,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写作?不纯的目的必定导致痛苦的过程和失败的结果。所以,“精诚”的目的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关键。
四、 写作内容的“精诚”
庄子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动人”。也就是说,写作文时要写出真情实感,使内容“精诚”,才能打动别人。如果我们只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求快求奇,拔苗助长,又如何会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写出充实生动的佳作?欲感动别人,必先感动自己。有的同学写作文的过程便已经痛苦不堪,写出的文章连自己都觉得“惨不忍睹”,又如何忍心让他人观看?有的同学依靠自己背诵的华丽词句,自鸣得意地粘出华美空洞的丽章,便认为大功告成。殊不知,这些华美的奇词丽句,只是贴在作文上的彩色羽毛,乌鸦永远也成不了凤凰。为何,缺少鲜活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精神也。但是,只要我们写出真情,即使是平凡的点滴,也足以脱颖而出,以朴实真挚的情感取胜。就像2019年西藏高考满分作文《温暖的眼神》,作者以朴素的笔墨,由老家的人在“窜田”时,对庄稼的深情注视,联想到校园时光里老师对学生鼓励、期许的眼神,再联系传统中国人的许多深情而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最后再回到自己与友人的离别画面,既贴近生活,真实细腻,又显得语短情长,感人至深。
“窜田”的场景,常常将我的思绪拉回校园时光。身为农家孩子,常年跟随父母在田间地头劳作,虽然承担的只是些轻巧的活计,但对谋生的艰辛也深有感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止是课文里的知识,更是根植在骨血里的认知。幼时,父母常用一句谚语教育我:人哄地皮,田哄肚皮。意思是如果在耕种中偷懒,吃亏的最终是自己。我把这句谚语带到了校园生活中,入学之初就立下了以求学跳出农门的愿望,对待课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学校课程紧张,特别是在高中时,升学压力大,晚自习是家常便饭。上晚自习时,同学们埋首做题,教室寂静如秋收前的田野,轻微的翻书声和笔尖划在纸上的沙沙声让气氛凝重而紧张。值守自习的老师,有时在桌前批改作业,有时在过道间轻轻走动。不止一次,做题累了,我从堆积如山的习题本中抬起头,如果正巧遇见老师的眼神,他会对我微微一笑,眼神中有浓浓的鼓励和期许——那目光,多像父母在注视亲手耕种的庄稼,注视自己正在成长的孩子呀。
上天以其鬼斧神工为我们创作了各种美,我们却永远也看不到。穿行于高楼林立的水泥钢筋群里,住在四季恒温的空调下,我们忽略了杨柳风拂过脸庞唤醒了夭夭桃花,布谷鸟的啼叫漫过原野催长了采采芣苡。长苗时没有在煦煦和风中立于无边的绿海中锄过禾,成熟时没有在炎炎烈日下跪在焦黄的土地上割过麦,也就想象不到春天里那种“采采芣苡,薄言采之”的欢快,体会不了“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同样,我们大唱“爱的奉献”,却很少思考人间疾苦;我们绞尽脑汁书写煽情的句子,却忘记了发生身边的点滴感动。生活从来不乏素材,缺失的只是温暖的注视和感受的真心。作文无须华美绮丽,更不能弄虚作假、无病呻吟,因为 “一切景语皆情语” ,“见的真,方道得出”(查慎行《十二中诗评》)。要使得自己的作文有充实的内容,真切的情感,最关键的就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以我心写我口。
春天总是如期到来,事情总是自然发生,何时睁开眼睛,拒绝冷漠,学会观察,用心看世间,精诚所致,才能金石为开。相信真实感人的作文一定来自真实感人的自我。
[作者通联: 甘肃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