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11-21李永明

群众 2021年19期
关键词:集群产业链制造业

李永明

《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培育为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抉择。要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书写江苏制造强省新篇章。

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综合实力全国领先。江苏坚持以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总抓手,持续推进大规模技术改造、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业、部署推进产业链行动计划,截至去年底全省重点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超45%。2020年,无锡市物联网集群、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等6个集群入选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入选数量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一。

技术引领性日益突出。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的重防腐涂料、石墨烯智能发热服等10多项科技成果为全球首创。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企业拥有基于直流电网的多维度多要素控制保护系统等多项世界第一的核心关键技术,并参与起草1000多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获得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拥有南瑞集团、省通服、国电南自、金智、润和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30家。常州市新型碳材料集群拥有中简科技、宏发纵横、科泰思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集群成长性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无锡市物联网集群保持年均20%以上高速增长,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超3000家。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保持年均10%以上高速增长,企业已超1200家,建立了15个全球制造基地、组装工厂或合资企业,产品已销售到187个国家和地区。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江苏经验

注重省市协同培育,形成政策合力。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遴选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培育。2021年江苏新增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集群培育的“1+N”政策体系。同时,各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一批优势特色集群,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聚焦机制体制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江苏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出台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优势产业链“八个一”工作机制,梳理“五图六清单”,不断提升集群发展治理能力。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集群促进机构作用,推动集群可持续发展。无锡市物联网集群的创新促进中心独创了“一体两翼”运营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产业促进中心成为苏州市大力推动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建设技术创新载体,集聚优质资源。江苏整合创新资源要素,采取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设创新载体平台,集聚集群发展源泉。无锡市物联网集群建成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8家,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建立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2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入中芬纳米创新中心等5家国际纳米创新中心。

加快數字经济赋能,构建新生态圈。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先进制造业,一批新产业新动能发展壮大。无锡市物联网集群的创新促进中心参与“惠企通”平台建设,升级电子制造业协同创新平台,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便利服务。徐州市工程机械集群搭建了徐工Xrea汉云、赛摩工业协同制造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全价值链的服务能力。

加强高端人才培育,打造发展引擎。省、市、区等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真金白银”引才聚才,推动集群发展。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引进以薛禹胜、沈国荣等院士领军的国内攻克智能电网世界级难题的科研团队。苏州市纳米新材料集群引进培育18个院士团队、81名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30名省双创人才和150名姑苏领军人才。

以“五个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提升基础再造能力,构建集群发展新优势。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全面梳理集群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领域薄弱环节,组织实施联合攻关,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实施重点产业链“一条龙”攻关,引导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以国家示范带动、第三方机构市场化推动、首购首用拉动等方式,支持集群内企业在短板材料、短板工艺技术等领域推进“一条龙”应用,以市场应用驱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集群发展新高地。采取“技术悬赏”“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方式,鼓励和支持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集聚上下游创新资源,对断链有风险、替代有可能、攻关有优势的环节进行重点攻关。聚焦国家有需求、江苏有基础、对省内产业链提升有重大影响的领域和方向,谋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支持相关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网络,开展前沿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

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点燃集群发展新引擎。推动省相关政策向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倾斜,推动要素资源向重点集群内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构建集群雁阵式企业梯队。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兼并重组,形成一批根植江苏、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大型骨干企业,持续提升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带动力。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催生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开放创新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技术、产品、工艺、模式等创新,推进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

提高绿色智造能力,激发集群发展新动能。紧扣“双碳”目标,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应用,推进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绿色循环产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产业示范基地,支持集群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推动各集群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大力推广机器人应用。促进工业大数据在全产业链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全产业链的信息整合,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协同优化,让供应链体系运作更加智能化。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创建集群发展新生态。加强省级部门协同、条线上下协作,推动50条重点产业链、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竞争力全面提升。建立省市联动培育机制,省级层面重点培育6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10个综合实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各设区市重点打造优势特色集群,形成省市分工明确、产业梯次培育的协同机制。探索建立集群治理机制,采取政府引导、自愿组织的方式,培育一批组织架构明晰、服务能力突出的综合性、专业化跨区域集群发展促进机构,为集群发展提供咨询、沟通、监督等多样化服务。

(作者系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猜你喜欢

集群产业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产业链春之奏鸣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