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品拼贴艺术中的无意识研究

2021-11-21杨恭胜石亚男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潜意识艺术创作

杨恭胜,石亚男

(齐齐哈尔大学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1 无意识的概念

拼贴一词最初是指一种行为,是把特定的事物通过糊状的媒介剂组织到一起的整个过程。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变化,拼贴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而不再是材料的简单堆砌。“无意识”一词开始时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式提出,无意识也称为潜意识、下意识,是一种主观与自我意识不易察觉到的、处于心理和生理活动状态的总和,是从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一种满足欲望、享受美好生活、与理性相对立的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分为3 种: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1]。意识是大脑支配人体有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时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统帅,是在艺术创作前或者是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前意识是意识的后援军队,只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即可转变为意识。相反的,无意识是大脑自然而然地、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潜在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比最多、且最古老的部分。弗洛伊德将无意识归结为3 个方面:冲动、本能和欲望,它们都是非理性的,在日常生活中是被意识压制而难以表达出来的,所以人们需要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内心世界的真实情绪,而这些正是艺术创作的动机。正如弗洛伊德于1895 年在《歇斯底里研究》提到过的“冰山理论”中所指出的,人的精神世界就像是一座冰山一样,意识只是冰山最顶端露出来的部分,而无意识却藏在更深层次的水面之下,不为人看见。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说明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同时肯定了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无意识在拼贴艺术中的运用

2.1 无意识可以激发拼贴艺术创作灵感

在了解了无意识之后,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创作一幅拼贴艺术作品,需要的是无意识还是意识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自然而然、不经意间产生的想法,这些潜意识的想法往往是对内心对某件事或物最真实最深刻的想法。例如某人路过自己喜欢的商店,他的目光就会在商店上多停留一些时间,这就是潜意识或者是无意识在表达对商店内商品的喜欢或好奇。创作灵感是人们把看到一个事物的感觉经过大脑的主观处理,再储藏到意识细胞中,一旦受到相同的或相似的刺激,潜意识便会迸发出来,那么,当艺术家看到了某些事物并且产生了拼贴的欲望,这个过程就是拼贴艺术的灵感来源,而这个过程属于自发的、无意识的。

2.2 拼贴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存在无意识

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很多艺术家都通过无意识绘画理念来表现荒诞、梦幻的内心情感,其中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运用拼贴的手法把梦境甚至幻觉创作出来。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追求的是潜意识的、本能的,即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是存在无意识的。

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安德烈·马松接受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并将其理解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在《鱼群之战》(图1)这幅运用了布面纺织品材料创作的作品中,作者先将大量的胶水洒在画布上,再在布面上撒上大量的沙子,随着胶水的流动和风干,附着在布面上的沙子有了形,再在画面上画出与沙子形状联想产生的图像,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作品让人联想翩翩。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裹上胶水的沙子在画布上流走而形成的形象是作者潜意识的结果,这个创作的过程是存在无意识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也给西方的其他流派的画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强调非理性及用心理学角度来理解艺术创作,无意识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重视。

图1 《鱼群之战》

2.3 无意识对拼贴艺术的作用

自从弗洛伊德提出“无意识”这一理论开始,非理性的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毕加索和波拉克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主体形象解构、重组,正式将拼贴艺术推上艺术历史的舞台,自此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尝试无意识拼贴带给人们的纯粹享受,如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很多西方流派都不同程度地被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所影响[2]。那么无意识对拼贴艺术的作用可以分为:无意识为拼贴艺术的创作提供动力;无意识可以激发创作灵感;无意识拼贴会给画面带来丰富的画面效果。

康定斯基将无意识表现为画面的形式与色彩,把表现“内在需要”作为抽象绘画作品的原则。在《构图九,第626 号》作品中,运用了许多不同色彩的几何图形将作品分割,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形态各异的小图形,整幅画面因在大的几个图形上拼贴了小的自由形状而给人以规则凌乱、沉稳且活泼的感受,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在构图上并不是有意识地故意排列,而是艺术家追求无意识的简化。

让·杜布菲一生的创作中致力追求宣泄随心所欲的真实情绪,艺术作品具有创造性、非理性。他希望通过纯粹的艺术世界来释放内心的枷锁,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无意识给画面带来的作用与影响,让画面呈现出简单但多样、和谐统一的图式。让·杜布菲在最著名的蝴蝶翅膀系列作品中(图2),根据拼贴材料的形状、颜色和肌理等因素进行潜意识的创造性表达,这些来自于自然界的拼贴材料不经过加工,纯粹由元素自发形成的作品看起来似乎也别有一番风韵。

图2 《蝴蝶系列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艺术家们对战争抗议、愤怒的背景之下产生了达达主义,他们摒弃传统艺术,追求无意识的、虚无甚至荒诞的艺术[3]。其中让·阿尔普在创作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无意识是可以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激发出来的,但需要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在阿尔普的作品《按照偶发规则排列的拼贴》(图3)中,运用偶发的创作方式来构成画面。他将纸撕成大小不同的方形,并让它们随意地散落在画面上,然后用胶水将这些方形按原位置拼贴。阿尔普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意识对作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表达创作中的无意识。

图3 《按偶发规则排列的拼贴》

3 无意识与意识的相互联系

在一幅拼贴艺术作品创作中,创作灵感的迸发、内心情感的宣泄以及艺术思想的传达都需要无意识参与其中,这也说明了无意识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但也不能因此认为一幅拼贴作品的创作是一种纯粹的无意识行为,意识在其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无意识不是偶然性的,想要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更好地表现出来,必须借助创作中的随意性将偶然性转变为必然性。创作需要艺术家把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简化、自然而变成无意识。所以在一幅完整的拼贴艺术作品中,意识与无意识两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和相互衬托的关系。

4 结语

以立体主义之后艺术家的拼贴作品为例,分析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在拼贴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无意识与意识是相互衬托、相辅相成的关系,意识可以调节无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冲动,无意识不但可以激发艺术家拼贴的创作灵感,而且在拼贴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存在无意识活动。观画者可以正确欣赏无意识的拼贴艺术,能站在不同的视角尝试理解无意识的拼贴艺术,它是艺术家们内心最真实情感的表达,而并不是胡乱的堆砌。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潜意识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漫画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