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预防进展

2021-11-21郑晓云

保健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静脉炎药液多巴胺

文/郑晓云

1 前言

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从1628年Willian Harvey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至2014年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静脉输液国家行业标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经历了约400年的曲折历程。医学技术的进步,专科护理概念的推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训的实施,提高了临床工作质量。静脉治疗在挽救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康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目前60%以上的住院患者均需静脉输液对症治疗。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静脉炎,80% 左右的患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

多巴胺注射液在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休克。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肾血管多巴胺受体,选择性地使肾动脉扩张,增加肾灌注,使肾小球的有效滤过率增加,恢复利尿剂的敏感性,使尿量增加;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显著[2]。作为血管活性药物,它主要血流动力学作用是收缩血管,超量或超时使用,由于毛细血管收缩,使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细胞水肿,发生了静脉炎,表现为局部组织出现水肿、疼痛、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色条索状样症状。若是不对症处理或是症状得不到缓解可能出现皮肤局部发硬,患者主诉疼痛,更严重者会出现活动受限[3]。长期使用很可能致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随着静疗技术的持续改进,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致静脉炎的防护技术也在更新。

2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从酸碱度、用药剂量以及该药物作用机理三个方面对静脉炎产生影响。第一,正常血浆 pH为7.35-7.45,盐酸多巴胺注射液pH为2.5-4.5,当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进入血液时,局部血浆pH将发生改变,血管内膜的新陈代谢及功能变会被改变,静脉因此而损伤。第二,用药剂量越大静脉炎的患病率越高。刘艳茹等老师研究结果示:剂量相同时,稀释药物浓度不同,静脉收缩程度不同,浓度越高,更易引起静脉收缩。静脉滴注多巴胺,使静脉血管发生收缩,若是药液渗漏后,则促使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血管活性药物配制浓度越高,滴入速度过快,药液外渗更易发生[4]。第三,多巴胺作为血管活性药物,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外周血管的收缩使毛细血管管压增高,液体渗出到毛细血管外,使局部组织发生变性、炎细胞浸润和坏死。

2.2 时间因素

夏淳和等经实验证明,多巴胺对患者血管及周围皮肤的损伤与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最安全的时间范围是持续用药4h左右,用药时长最长不能大于8h。若连续用药12h或以上,多巴胺对穿刺部位的损伤将持续加重,由可逆性的病理变化转化为不可逆性的病理损伤[5]。

2.3 物理因素

输液微粒是指药液中存在的不能代谢性颗粒杂质,他的横径约为1-15μm,大部分药物在静脉输注过程中都会产生微粒[6]。微粒的产生与药物放置时间过长或配伍改变温度、溶剂、pH值等有关[7]。在心血管疾病的输液药液中,微粒的直径约10μm,微粒药液进入血液中,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栓塞和静脉炎的发生[8],人体毛细血管最小直径约6-8μm,微粒进入血管后,随血液流动,不断损伤血管壁,对本身有刺激性的药物而言加重对血管的损伤,进而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导致患者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

2.4 患者因素

多巴胺的应用多数为老年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及对疼痛的敏感度的降低,反应迟钝,药液外渗不易察觉,若是长期反复输注多巴胺,针头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药液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均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休克患者血容量不足,末梢血液循环差,外加多巴胺能兴奋皮肤肌肉等组织血管的α受体,输注后血管壁发生痉挛不能避免,缺血缺氧可使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从而药液便沿着血管走行渗漏到血管外[9];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易致使输液管路滑脱,造成药液外渗。

2.5 护理因素

护理在静脉炎的预防和诊疗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巴胺静脉注射引起静脉炎的护理因素包括:第一,护士在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二,护士的技术不够娴熟、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第三,由于选择注射位置不当,早期渗漏,导致血管、神经出现肌腱挛缩,不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10]。第四,护士健康宣教不到位,患者缺乏相关的防护知识,出现红肿胀痛时未及时告知护士,造成血管及周围皮肤的损伤。

3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致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3.1 提高操作技能

在护理工作中应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使护士拥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应定期培训,比如请专家讲座,高年资护士分享工作经验,观看相关知识视频等;无菌技术在护理操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两次,范围约8cm×8cm;无菌物品的使用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如连续输注者输液器24小时更换一次。

3.2 完善相关知识

完善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熟悉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熟练的掌握静脉炎发生的机制,建立双通道输入,可以避免普通输液速度快、冲击力大所导致的多巴胺对血管刺激的迅速性和不均匀性,有效避免了多巴胺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和配伍禁忌[11]。每隔2h-3h交替使用静脉通路,可有效避免多巴胺性静脉炎。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交错使用,可使静脉自我恢复,值得借鉴。

3.3 健康宣教

在治疗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告知患者或家属穿刺部位出现疼 痛、肿胀、血管变硬等症状及时呼叫护士,给予护理;提高护士健康宣教能力,嘱患者尽量不要活动输液肢体,避免液体外渗,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 输液器的选择

输液器的选择,采用含有精密过滤器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杨晓敏实验证明使用含精密过滤器的连接管输注多巴胺,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发生时间明显延长,显示了精密过滤器在预防静脉炎方面存在的优势。原理:精密过滤器的药液过滤核孔滤膜的滤过口径为5μm,滤除率>95%,药物吸附率<5%,能有效过滤出输液中各种不溶性微粒,从而减少微粒对血管的刺激,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6]。

3.5 水胶体敷料的应用

水胶体敷料的应用,预防过程中可在静脉穿刺点上方使用水胶体敷料,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12]。水胶体敷料的主要成分为90%纯化水一级聚氨酯,其为一种薄膜类物质,其主要成分羟甲基纤维钠可有效对菌落生长进行抑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皮肤外界微生物的阻挡,可确保穿刺部位保持干燥,有利于渗液的吸收,可避免穿刺点发生感染[13]。梁敏等人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有显著效果[14]。

4 盐酸多巴胺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4.1 药物少量渗出

局部肿胀不明显,但皮肤出现发红,疼痛,苍白等症状,立即更换输液部位,用新鲜土豆切成0.2-0.3cm薄厚,敷于患处,与75%的酒精(对酒精过敏者慎用)交替使用。酒精具有扩血管,加速药液吸收的作用。土豆具有消炎,收敛的作用。

4.2 药物大量渗出

立即停止输入,并局部回抽;严重者可局部封闭,使用药物654-2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药物湿敷如喜疗妥软膏可促进组织对水肿的吸收、损伤组织的再生修复,伤口愈合;硫酸镁的作用,可促进局部组织水肿的吸收及消退,减轻患者的疼痛;湿润烧伤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药物沉积在血管壁的机会减少,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从而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16]等,再配合红光照射局部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4.3 皮肤局部产生水泡

若有水泡的发生首先消毒局部皮肤,在用无菌针头抽出液体,嘱患者患肢制动并抬高,以防皮肤破损,造成感染。若是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则必须更换输注部位,对已发生的静脉炎要积极采取护理措施。

5 综上所述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是临床常用血管活性药物,其对外周毛细血管有一定的收缩作用,使外周血管受到的刺激,产生静脉炎,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相关治疗还受到了影响。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药物的药理特性、作用机制及预防措施。在临床工作中应是预防大于治疗,护士应根据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制定护理计划,降低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猜你喜欢

静脉炎药液多巴胺
活力多巴胺
正确面对焦虑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治斑秃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