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

2021-11-21谢明洋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思想

□谢明洋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接连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政策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纳入高校人才建设总体规划,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一、深入领会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要纳入高校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专职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这两个文件分别站在国家高教事业发展大局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领域,形成了从顶层路线到具体措施的紧密呼应和精准贯彻,既鲜明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又为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队伍赋予了崇高的使命和职责,勾勒了清晰的职能定位,描绘了全新的事业前景和广阔的施展空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和辅导员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高校在思想上行动上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艰巨任务,直面棘手问题和突出挑战,着力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全面谋划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清醒看待辅导员工作面临的突出挑战

(一)辅导员队伍普遍面临工作定位与职业发展上的挑战

辅导员是院系一线学生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执行者,在很多高校,辅导员几乎承担了院系学生工作的全部具体事务,工作量严重超支,即使超负荷运转,也仅能做到工作基本完成,质量难以保证、重点难以突出、效果多打折扣。在一些高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常设、临设、挂设、兼职、下沉、联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设有“班主任”“学生导师”“带班助教”“导员助理”等职务,并规定了这些职务的具体职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辅导员工作形成衔接。但由于学生工作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对学管干部的工作时间、地点、状态、专业性实际要求都很高,所以随着这些想法投入实践,大部分学生工作还是会自然而然地向辅导员岗位集中,其他岗位的设置在实际工作中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相对于高校专职理论教师和机关职能人员来说,高校辅导员虽然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但也正因为这个“跨界”的特殊身份定位,再与每个高校千差万别的学生工作实际这个特殊性进行叠加,如果没有相关配套政策的明确规定和落地落实,往往容易造成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职能边界不清晰、权责体系不健全、职业认知困难等问题。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十分基础、十分重要、十分特殊的工作,但很多高校长期以来并没有做好与之相适应的专门性顶层设计,没有形成为辅导员“量身定制”的专门职务、职称、职级评定体系,这直接造成了一种“特殊工作”对“普遍评价”的矛盾关系。在很多高校,辅导员长期处在什么职称什么职务都可以走,但却每一条又都走不顺的尴尬境地——走教师系列职称,长期“五加二”“白加黑”全天候忙于繁重琐碎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课时量、教研成果自然拼不过专职理论教师;走科研系列职称,科研时间、科研条件、科研场地都没有专门的保障,科研成果当然难以拼过专职科研人员;走管理职务,长期扎根基层一线从事最基础最繁杂的学生工作,在职能平台、全局视野、行政能力、业绩成果、工作高度等方面很难竞争得过机关工作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通道不健全、不明朗、不畅通,工作条件保障不完善、不充分、不精准,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收获感普遍不足等十分严重迫切的问题。

(二)辅导员队伍深刻面临专业能力和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高校辅导员长期站在离学生最近的讲台,是高校中与学生打交道最多、交流关心关爱最多、教育引领和管理服务最多,同时也是面临冲突矛盾、教育挑战、管理危机最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面对于成长环境飞速变化、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深刻演变的一届又一届学生,辅导员长期驻守本职岗位履行职责,形成了一种变与不变的关系,这就要求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教育观念必须不断自我更新到与培养应届大学生的时代需求和在不断进步变化的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相协调的状态和水平,这是在整个辅导员工作生涯中都长期面临的一项十分“难”“常”“深”的职业压力和挑战。大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也充分暴露出了这一点——相对于社会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人才要求的提高、学生代际特点的显著变化,一线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教育理念陈旧、思维认识保守、工作方式原始、工作能力不够等突出短板问题。辅导员是不是能够摒弃自我满足、自我封闭、自我禁锢的落后思想,破除经验主义、保守主义、形式主义的顽疾,真正将站位提上去、视野走出去、思维新起来,深刻考验着每所高校自我革新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能力和敢打能胜的底气。在一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较为落后、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立德树人水平短板突出、队伍稳定性不强,对学生思政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做得不够好,这还往往伴随着部分辅导员士气低迷、人浮于事、干劲不足、精神面貌有待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都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与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欣欣向荣的整体局面显得格格不入。想要积极应对、有效化解、成功解决专业能力和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和挑战是一项需要学校职能机关、二级学院、辅导员、学生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和合力支持才能够完成的系统工程。

(三)辅导员队伍长期面临作风状态和精神面貌上的挑战

由于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职业定位不够明确、职业发展不够通畅、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的问题,加之工作繁重琐碎占据了工作和业余的大部分时间,相对于高校教师和机关职能人员,缺乏充足的机会和时间用以对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进行集中有效的提升,这在极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面临职业能力和发展上的双重考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面临发展的难题,有很多辅导员选择“曲线发展”,想方设法调动到机关职能部门,或者转做专职理论教师,脱离了辅导员队伍,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流动性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本身有害无益。而有些辅导员长期战斗在学生工作一线,工作任务繁重、复杂,深具挑战性,而职称、职务、职级晋升却非常艰难、缓慢,这种付出与收获的严重失衡久而久之严重消耗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激情和真情,折损了辅导员的工作愿景和奋斗信念,打击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产生十分深刻顽固的职业倦怠,更加影响职业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突出表现是丧失斗志消极工作、心不在焉人浮于事、得过且过逃避责任、机械工作应付了事,进而形成高校学生工作一线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的痼疾,甚至会走向丧失理想信念,在学生群体散播错误思想、不良言论和怨念戾气,利用手中选干、评优、入党、就业的推荐权进行各种形式的“微腐败”等违纪违法行为,无论是在何种程度、何种范围的职业倦怠,由于辅导员工作与学生接触的紧密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敏感性、特殊性,其对高校立德树人事业全局产生的风险和危害都是难以估量的。辅导员能不能将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优良作风传统有效传承和自我革新,能否坚持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敢于担当的作风、脚踏实地的作风、敢为人先的作风、公平公正的作风、认真负责的作风,事关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不少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三、积极探索破解重难点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谋定方向:厘清工作定位擘画事业蓝图

辅导员是高校学工干部的主体,承担着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职责,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又是组织开展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主力,是一支地位十分特殊、任务十分艰巨、工作十分复杂的高等教育工作队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丰富、发展并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形成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 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在2017 年2 月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要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制度设计。根据高校工作人员职能划分,在这十大育人体系中,辅导员基本全都参与,尤其是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和组织育人,辅导员长期以来都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在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辅导员工作的教育主体性、基础全局性和特殊重要性。这要求高校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首先厘清辅导员工作定位,将辅导员从繁重杂乱的边际事务桎梏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辅导员9 个工作职能,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核心职能,着力发挥好大学生“领路人”作用,以为党和国家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在广阔事业舞台上谱写教育华章。

(二)提高本领:紧扣时代脉搏加强专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提出了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的总体要求。这些重要要求,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和根本导向,是广大教师干部的根本任务,为新时代做好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培训要求,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把辅导员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培训整体规划,确保每名专职辅导员每年参加不少于16 个学时的校级培训,每5 年参加1 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高校的根本任务在立德树人,辅导员作为学校立德树人育才全过程的重要骨干力量,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担当者,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忘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使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思考,务实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自我成长的决心、自我批评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气魄,以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使命感,牢固树立为学生成长成才真情服务的宗旨意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基础、做好研究、抓好实践,不断改进育人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工作理念,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专门交叉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专业本领,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将辅导员培养、锻造成为高校最了解学生、最能够引领学生、最能够组织起学生的教育专家和管理干部。

(三)整合资源:完善工作保障护航教育理想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化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强调了高校辅导员配备选聘的相关要求,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应按总体上师生比不低于1 ∶200 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并对制定辅导员队伍激励保障机制,实现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高校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要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要注重考查工作业绩和育人实效的方向,要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专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范围。这明确回答了如何解决辅导员工作任务负荷过重的问题:辅导员在学生大学生涯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理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途径不能依靠增设其他岗位进行辅助,而是应该切实提高辅导员岗位师生比,选优配齐育强辅导员队伍,落实待遇保障,注重人文关怀,为辅导员工作、生活创造便利条件,推动辅导员队伍人员构成趋向合理,更加有力地发挥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各个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工作与推进立德树人质量紧密相关,除了加强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建设,支持体系和后勤保障也紧密影响辅导员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水平。做好辅导员工作,高校应充分调动组织、宣传、学工、人事、财务、行管、团委、后勤、基建、规划、信息等部门,形成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工作支持和保障体系,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充足的待遇、时间、空间、经费、平台、交通、设施等各个方面的条件和便利,为冲锋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提供坚强的后方、充分的补给和不竭的动力,激发队伍内生活力、专业状态和精神斗志,统筹推进高校立德树人事业行稳致远。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大雁的飞行队伍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还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