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 提升乡土美术育人魅力
——以《家乡古建筑—惠州客家围屋》为例

2021-11-21秦瑞芬

读与写 2021年26期
关键词:围屋客家人惠州

秦瑞芬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0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赋予了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新的价值意蕴。近几年来,在国家、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育人作用,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着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德育因素,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以此增强德育渗透力,涵养青少年儿童的高尚道德品质,用德育为青少年儿童塑造理想人格。美术课作为德育手段,有着其他学科没有的优势,其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美术的德育特征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有情趣、有内涵的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来,几乎伴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千百年来文化变迁的缩影,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积淀了众多巍峨壮美、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乡土气息的古建筑、古民居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彰显了农村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也是乡村美术教育中开展育人工作的独特资源。对于乡村美术教师而言,尽管乡村学校条件不好,但完全可以利用乡村的优势,从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挖掘出独有的美术育人资源,以其所蕴藏的德育资源和德育价值来提高学生的价值观、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审美品味,这对青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而对位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这些家乡的古建筑、古民居都和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时常可见可亲的,相比书本、电视、网络上所见到的建筑而言,更具有可见性和亲切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中所蕴藏的德育内涵,并以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丰富美术课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广东惠州位于广东省的东南,从隋唐时期起就已是“粤东重镇”,至今千余年来,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同时也是东江客家人的聚居地。至少在三百年前,东江流域的客家人就开始在惠州建造了客家围屋。独树一帜的客家围屋是惠州客家本土文化一个重要的物化载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特色,集中反映了惠州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其蕴含着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理念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在惠州,客家围屋随处可见。例如,位于惠州的镇隆镇大山下村崇林世居、秋长镇铁门扇村南阳世居、博罗县旭日村古围屋建筑群、惠东多祝镇皇思杨古围村等,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围屋记录着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轨迹和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反映了惠州客家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本文在国家基础美术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乡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教材内容,以惠州乡村客家围屋建筑为例,将惠州客家围屋建筑文化引入湘美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的《家乡的古建筑》美术课堂教学,结合美术课程在乡土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活动,从育人的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客家围屋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育人价值,借鉴、吸收客家围屋文化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来完善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关注围屋传统文化艺术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关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个性修养,内化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以此彰显乡土美术的育人魅力,切实提高乡土美术课德育实效。

1.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美术新课标中提出“关注文化与生活”的课程基本理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下要引导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追本溯源,以史为鉴,从方方面面去回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在教育中增添文化内涵,实现文化关照,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品。客家围屋是客家传统建筑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是客家文化和民族心态、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综合反映,它的出现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人文背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客家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房屋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建造特点、建筑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无不体现着客家人的思想价值观。一方面,围屋建筑向心有序的空间布局呈现了客家人孝祖敬宗的传统观念。围屋建筑整体空间布局呈向心性,一般以祠堂为中轴线对称布局,结构严谨,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均衡布局。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对称便是等同,客家人对平等、和谐、稳定的追求从这中轴对称的建筑设计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而围屋向心有序的空间布局也是客家人“孝祖敬宗”的道德礼仪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这也是客家人重要的价值观体现。另一方面,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习性呈现了宗族的团结与和睦。客家围屋民居建筑规模宏大,住在围屋里的人,过着一种聚族而居的生活。他们同姓、同宗,一个大围屋里常常住着几百甚至上千人,面对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他们非常重视家族的团结,强调家族的和谐相处,对内实现家族的有效治理,对外实现最大化、最优化的拓展与扩充,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智慧。“宗族和睦”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法则在客家人这种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中显示了它强大的调控力,形成了客家人团结统一、互助互爱的精神系统。可以说“团结和睦”精神已成为客家文化的核心,它是客家文化中特有的素质和内涵,也是客家人特有的道德抉择。

“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美术教师倘若将客家围屋建筑引入美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并重视围屋精神的弘扬,将围屋精神引到学生们的身边,使学生感受客家祖先的生存智慧,感受到中国传统的人与人的关系特点,让学生懂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利益,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学会珍惜友谊、团结互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还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这对于形成和建立良好的和谐家庭美德,培育一种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完善个性修养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美术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也指出:“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惠州客家围屋个性鲜明,有着独特的建筑特征。在《家乡的古建筑》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具体地分析围屋的造型特征:惠州围屋的建造大都是半圆形或方形围屋。半圆形围屋如惠州秋长铁门扇“南阳世居”、黄竹沥石狗屋等。其城堡式的风格突出,前后左右均围起两层高的围墙,围墙的后围建成圆弧形。惠州方形围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镇隆大光村的“崇林世居”、龙门永汉的“鹤湖围”,这种围屋外部造型大多为方形,以数层高的土墙或围墙围合,围楼对外封闭对内敞开,围子多以四面炮楼枪眼环顾四周,远看似一个稳固坚硬的堡垒。这种“围合式”建筑有极强的防卫功能,又适应大家族聚族而居的各种需要。围屋建筑中所蕴藏的这种艺术个性,对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参与家乡传统围屋建筑文化的探究性学习。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要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并且小组成员全部参与,分工明确。课堂上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交流,然后各个小组呈现汇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教师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研究与学习的方法,并且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质,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

3.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内化道德品质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重视人的道德品质的养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教师有针对性的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德育内容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其陶冶功能的作用不同于一般的思想道德理论的直接灌输。因此,在美术课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更要通过美术的教学铸造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德,启迪学生的心智。

“厚人伦,美教化”,提倡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从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这在围屋建筑中的石刻或木刻楹联、牌匾、家训中得以体现。在《家乡的古建筑》一课,我们可以将客家围屋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入其中,让学生了解有关家乡古围屋建筑的文化内涵。例如,位于惠州镇隆镇大光村的崇林世居,据史料记载,始建于1798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岭南最大的客家围屋,也是我市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客家围屋。围屋的创建人叶文昭,因其号崇林,故围屋取名为“崇林世居”。居住在崇林世居里的叶氏宗族崇文尚儒,在围屋内雕刻了众多的石刻木刻联语匾额,用于勉励、鞭策和警示后人,为崇林世居注入了更多文化的内涵,使整座崇林世居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敦孝悌,睦宗族,务正业,重国课,守国法,戒非为,崇节俭,端风俗,敬师长,和乡邻”,这十条乡规被深深地刻在石板上,更烙印在叶氏族人的思想里,它所宣扬的精神使本族客家人几百年来知礼守法、安居乐业。围屋正大门上镶“崇林世居”匾额一块,门两侧镶有“南阳绵世泽,东粤绍家声”石刻联,以示不忘祖先、铭记恩德。左侧门的两侧石刻对联“乾元用九,巽命锡三”寓意祈求天下太平、安居乐业。侧门镶“厚德载福,和气致祥”,以劝导族人要和气团结,做善事,积阴德。牌楼上镶有“树德务滋”和“为善最乐”两副石匾,教育后人多施德惠、近善远恶。为善、厚德、自强、忠厚、尚学……这些劝勉后代,流露出教化意蕴的楹联、对联和牌匾,不仅体现了崇林世居深厚的文化精髓,也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思想风貌和对客家精神的追求,成为客家人精神的典型代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客家围屋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潜移默化地接受仁义忠孝、勤俭诚信、耕读传家、崇文重教、诗书启后等文化精神的思想教育,从而激发起学生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

4.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黑格尔说:“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内蕴和特征的东西(形式)。”惠州客家围屋建筑人文积淀深厚,对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及审美能力的熏陶和培养具有隐性的、长期的影响,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借鉴的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乡村传统古围屋建筑的审美价值,还要对学生的个人审美给予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在《家乡的古建筑》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美学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围屋的生态环境、整体构造、空间布局、内部装饰等方面的审美内涵,让学生懂得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和感受身边的美。例如,可以让学生从围屋建筑选址上感受建筑的环境美与和谐美。客家围屋在建筑选址上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它一方面表现为强化、突出建筑与环境的整一和合而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注重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契合;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追求一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在满足民居建筑实用功能的同时,注重建筑环境的人伦道德之审美文化内涵的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从围屋建筑造型上感受建筑线条的节奏美与韵律美。线条是构成建筑艺术的基本形式,不同的线条相互交织可以形成建筑的不同形态。因而,建筑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完成和诠释。例如围屋屋脊上翘角的屋檐形成优美的曲线,给人一种婉转柔美、流动飘逸的韵律美,与厚重的建筑本体相比,赋予了建筑以活力和灵气。通过对这些美的感受,让学生去理解客家的审美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5.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课程。美术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课中很好地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学生深厚的人格素养。

惠州客家围屋建筑在内部设计上蕴藏着深邃的客家文化内涵,处处体现出带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和人文教育的建筑装饰图案。如在围屋的屋檐、梁柱、门窗、屋脊、麻石柱础等处,均出现大量精美而又有很强寓意性的石雕、砖雕、木雕、绘画等建筑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多采用浮雕、镂雕、彩绘等写实而又有装饰变形的手法表现各种物象,雕刻与彩绘注重融入表达向往美好生活的元素,内容广泛,多以福禄寿喜、长寿安康、神话故事、梅兰竹菊、祥禽瑞兽、花鸟虫鱼等纹样为题材,并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其中,龙、凤、蝙蝠、麒麟、狮子、喜鹊、鸳鸯等,象征了权利、富贵、吉祥;牡丹、梅、兰、菊、荷等,朴实中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高远的境界;人物故事类题材宣扬修身、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题材,起到了日常教化的目的。这些图案利用谐音取意、寓意双关、比喻关联等象征手法,表达了客家人对平安、吉祥、兴旺、长寿、富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反映着客家人的风俗、爱好、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形象的体现了客家人浓浓的艺术修养及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将围屋建筑装饰中所蕴含的人文气息和人文内涵通过人文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深远与厚重,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土传统文化深刻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精神品质、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它为创新美术课德育内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要发挥乡土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教育精神,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乡土传统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美育元素和文化内涵,将其融合到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加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自觉地传承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和审美品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乡土美术课的德育实效,切实提升了乡土美术的育人魅力。

猜你喜欢

围屋客家人惠州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客家东生围掠影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基于虚拟实境技术探寻围屋保护开发新出路
赖炜炜作品
粤北始兴围楼防御体系研究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惠州篇)
中州古风与地方传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