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德”相得益彰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中的“美”的渗透

2021-11-21朱婵娟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术德育课堂

朱婵娟

(浙江省浦江县白马镇初级中学 浙江 浦江 322205)

近年来,浦江县充分挖掘郑义门家文化等育人资源,积极落实“五格”“四维”“三联”——“五四三”德育模式,在县域学校内建立起上下联动、全员负责的家文化培育管理系统,建设一支适应家文化培育要求,具备家文化培育理念、培育手段的师资队伍,寻求学校家文化培育落实到实践、内化为自身素质的德育模式。

初中美术教学中又如何追寻这些道德品质教育呢?《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的定义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正在实验阶段的新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美术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美术教学不仅仅是绘画技能与绘画技巧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利用有效契机,将德育思想嵌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美术中蕴含的道德美。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道德熏染,在心灵上受到陶冶,让德育之花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盛开绽放。笔者如何结合“五四三”德育模式来让美术课堂真正“美”起来,谈谈自己的举措。

1.团队合作——“自尊”催化剂

初中美术教材中编入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美的欣赏中,走进神奇而又绘画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现实中老师发现学生都觉得这些优秀作品高不可攀,甚至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尤其体现在后进生身上,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敷衍心态。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满足其内心渴望被认同的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唯有自信自爱才能被人尊重。

2.互动互评——“敬人”妙招

在美术课堂的评价环节中,时常会有学生相互取笑,甚至挖苦。导致每到展示评价环节,造成“冷场”。美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其中道德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尊重意识和尊重行为,使之成为一种道德习惯。由此可见只有打造尊重、和平、对话式的和谐课堂,才能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主动、健康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尊重孩子的艺术作品,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因为每一张作品都包含了孩子丰富的情感,是孩子创造的艺术结晶,值得尊重。

3.挖掘亮点——“乐观”打造

初中时期的孩子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如果建立了良好的行为和品质的话,在以后的人生中保持和发扬正面、积极品质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结合美术教材,更应该切实关注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了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才是真正伴随和影响学生终生的。

4.体验成功——“执着”追求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专心致志,由此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求索的良好品质,形成追求有理想、幸福人生的行动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突出时代内涵,进一步总结新鲜经验,精细研究向纵深拓展途径和方法,不断升华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让美术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因此,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做为教师——学生学习的“伙伴”,我们应利用艺术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在的想情感教育因素,巧妙灵动、潜移默化,将充分的情感揭示生动展现,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交融、内化,从而陶冶性情,启迪心智,护佑每一位同学成长为德艺双馨的“美的天使”!

猜你喜欢

美术德育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美术篇
嘻游课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