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的研究*
2021-11-21余姗
余 姗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福建 建瓯 35310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德智体美劳几乎面面俱到,但是就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这一方面来讲,还存在许多不足。
1.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的问题分析
结合走访和教师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劳动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和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校本化”(school-based)这个概念,即结合学校的特色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第一,由于实践活动的难以进行和被边缘化,很多学校对于实践活动的态度就是进行宣传讲座等完成任务即可,或是由于空间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客观因素难以进行和学校特色贴合的劳动教育,不够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劳动教育内容模糊,目标不清晰。由于教师没有相关的课程学习和活动范例以及自己对学校情况的分析、对该项教育本身的思考,导致劳动教育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不清晰,例如母亲节的活动,设置哪些活动内容才能使孩子感受到母亲的伟大,而不是单纯的为母亲端洗脚水这样的老旧的活动内容。其次就是内容的模糊不清,教师在节日当天将任务布置下去,没有进行举例和扩展,其后作业便是一篇感悟,学生本身对于此类劳动教育是没有概念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并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抗心理。第三,没有对应的评价机制,也缺少对应的监督实行。目前各科都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即内外部评价体系,但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目前来说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可,老师完成校方布置的任务即可,而监督的缺少,任务的完成度也未知。也即是说,不够完善的评价机制削弱了劳动教育存在的重要性,也让老师们和学生们的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增长,让本来应该成为体系的任务内容,监督实施,内外部评价等处于脱节状态,甚至有些是敷衍了事。
2.基于此情况所提出的可行性开发与策略
2.1 以“因地制宜”的思维作为导向,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作为引领。有些学校面积大,可种植面积相对也大,在植树节时可以考虑带领学生们种植树木,进行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其后学生自行养护树木,写姓名牌等让学生体验责任感;但是此策略在村镇小学就不适合进行推广,因为学生课余时间帮家里做农活,已经是十分熟练,可以从信息技术和二手交易市场等角度进行活动设置,让学生们可以从另外一些角度看待事物,进行劳动教育的概念扩大。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的校本化,不仅需要考虑到教师和学校的状况,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以最有效的劳动教育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
2.2 有普适性的目标取向,但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目标是我们行为的动力,所以在劳动教育的普适性目标下,学校在教研室例会时可适当将时间部分分给对于劳动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探讨上,新老教师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
2.3 确立内外部评价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内外部评价体系从三个维度来实行,学生,老师和校方。学生(家长的意见参杂其中)从对该项活动的完成度、感悟和对下次活动的期望来进行主观评价;而老师的评价则是由教研室和校方进行,按照量化标准,进行评价;对于校方的评价则来自于教育局的评价和家长的意见。这样开放式的评价体系公开透明,也可以及时发现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缺点,下次活动即可避免。监督机制的实行,来源于教育局,和校方,“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局和学校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从大方向上把控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展和反馈总结、下一次活动的具体实施等,如何精准切入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大化,让学生真情实感的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存在意义和重要性,主动积极配合活动的展开,这些都是监督实施方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3.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目前的情况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如何把这个河过得稳,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必须端正对待劳动教育的态度,将校本化的进程提上日程,有思考的将各个节日和劳动教育具体内容结合,为祖国未来的朝阳着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出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