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1-11-21沈雄斌
沈雄斌
(福建省东山第二中学 福建 东山 363401)
引言
课堂活动效果的评定要结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判断,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明确了在现有教学背景下需要继续深化的内容,充分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其能力和素养提升的介质,针对目前仍困扰学生进步的问题,设计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真正意义上做到高效教学。
1.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科学探究是一种基于基本理论开展的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学生的个人素养和能力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教师要积极发挥出引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在学生面对思维和认知上的困难时积极产生交流,分享对于问题解决办法制定的思路[1]。但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仍然带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的色彩,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在经验的指引下,为满足应试的要求,利用紧张的课堂时间填入更多的理论和习题,学生感觉负担较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要结合教改的基本要求确定自身在学习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设置问题或结合实践生活的形式达到启发的作用。物理变化和规律充分应用于实际生活,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难以获取到学习物理的实际价值,说明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物理学现象,剖析其中隐含的理论本质,从而将学生从思维混沌中带领出来,提升其深度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有关楞次定律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确定好本节课的目标,结合对学生的调研结果,明确课程讲解的重难点,以此部分内容为例,课程讲解的重点是使学生明确感应电流的方向所具备的基本规律。在实际讲解中,部分学生利用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的流动的方向,教师要尊重和支持学生主动思考的行为,并引导其利用初始的思路完善探究流程。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认为需要分成两部分探究,一部分是使条形磁铁的级向下,另一部分主要探究使条形磁铁的级向下,分别对应好远离靠近的情形,罗列出四种基本情况按照合理的步骤开展。学生在实际探究中感觉切入点的确定过程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可引入磁通量的变化这一物理要素,启发学生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分清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区分电流和磁场方向,切勿同一而论[2]。
2.着重运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锻炼学生能力
物理与化学等科目有着相同的特点,均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的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实验进行中强化问题解决、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水平,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认为高中课业繁重,一堂实验课很难渗透科学素养和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教学。为深度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结合教材中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内容,确定实验开展的模式,对于需要高精度仪器设备和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采用播放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开。实验开始前,为学生播放实验的整个流程,其中要求学生着重注意的部分加上声音等刺激有意注意产生的内容,保证视频内容得以深化[3]。而研究高中教材内容表明,学生能力的提升要有意增加实验课的频次和数量,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研究主题理顺实验步骤。为保证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在实验开始前要说明此实验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情感的渗透。同时在实验结束后细化考核标准,更为注重阶段性评价,结合学生的态度和进步给出完善和提升的意见,将实验报告与评价内容统一管理,存在档案袋中,一段时间后予以反馈,针对学生的变化制作生成性评价报告,并关注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能力生成方面仍需要继续深化的部分,实际教学中增加强化的内容。
3.强化情感渗透的力度,注重生成科学意识
学生认识世界的前提是结合研究对象能够产生独有的情感体验,此种情绪和认知对于理论学习和思维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内涵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将学生的情感转变为探索的内源动力。相较于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更愿意在和谐积极的状态下学习,说明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入趣味性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高中阶段的学生受到课程压力的影响,常表现出畏难情绪,教师要做好疏导工作,以自身的行为或者其他科学家研究中不畏艰难、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感染学生,联合物理史的内容,引发情感共鸣,形成交互式的沟通平台。
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中,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人的研究过程作为课前导入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们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科学界的质疑之声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坚定的科学精神对于社会发展变革的具体作用。在此种情感的冲击下,学生逐步形成严谨治学和不畏艰苦的科学探究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优化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入手,深度分析学生的基本特点,包括学习、生活和情感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对于人本理念的践行效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