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1-11-21方惠玲
方惠玲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这一崭新教学思路,为当前数学学科教学提供了实际动力,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探索领域。本文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可行策略,以期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数学课堂是学生汲取数学理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但在当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多为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知识传输,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固化,不利于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此外,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在养成,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思想意识、学习习惯等进行引导改善,充分针对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景等方式不断强化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参与能力,从而优化教学短板,打造优质课堂,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良好平台。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策略分析
2.1 倡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先决条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相关知识。通过为同学们分享即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的相关教学视频,让同学们提前对课堂内容有所了解。例如,教师在《三角形》的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相关教学视频,通过声音影象等对三角形的特征与周长面积等的求解方式进行立体化呈现,帮助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文本知识与相关数学习题的自主学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对教师即将在课堂中讲授的知识有力初步了解,有利于课堂效果的强化,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先教后学的学习模式构建与完善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使学生更符合社会建设的能力需求标准。
2.2 充分利用校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抽象思维。兴趣是入门之匙,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校园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发掘校园教学资源中的趣味性元素,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可利用教具或生活中其他可促进教学工作开展的资源设备,通过这些物质条件将抽象的数学公式概念等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形象化、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在长度单位教学中,教师可利有三角板、格尺等教具,让学生在上面寻找不同厘米间的距离,并引导学生讲这些厘米数与生活实际物体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内涵。
2.3 开展分组教学,促进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数学学习小组、疑难问题互助小组等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方式的不断丰富拓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小组合作探讨、小组自主设置数学问题等模块,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入针对具体问题导向的小组合作探讨环节,让学生在沟通合作中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体验数学学科魅力,增强对数学疑难问题与抽象概念的自主探索,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参与能力,让学生不仅做课堂的参与者更要做课堂的主导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4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究的热情与主观能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中,恰当的情景预设能十分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活跃度。以数字与人物对应排序问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按数学题目规定进行现场排序,每位同学代表一个数字,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例如让代表不同数字的同学面对面规定为加法运算,背对背规定为减法运算,通过形象的现场演示,激发同学参与数字计算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从而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提供前提与保障,有利于其展开自主研究学习,从而有利于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2.5 通过问题导向,提升学生思维拓展能力。明确的问题导向是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引导方向。小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设置中基于本节所教授的基础知识,设置拓展习题。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题、变式题等拓展习题的解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与触类旁通能力。帮助学生构建习题框架,实现思维拓展,课堂中设置中增设教材文本拓展习题,有助于学生提高分类归纳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良好方式。
结语
数学科目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阵地之一,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新时代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完善课堂短板,优化教学设计,通过设计课前预习环节、课堂小组合作、丰富教学形式等方式,不断推进高效数学课堂建设,让学生在高效数学课堂中不仅能感受到自主探索数字世界的奥秘,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培养数学综合素养,厚植自主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