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生活素材 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2021-11-21

小学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明数学知识情境

李 娜

数学知识单调复杂,直接的照本宣科,极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掌握。由此,教师需要优化策略。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巧妙地运用一些生活素材,帮助学生将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更利于学生体验、思考,进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生活、加强实践的过程。而数学教学中生活实际的渗入,将数学内容趣味化、简单化,更利于学生思考探究。作为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熟悉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更真切地体验数学新知,进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教师在和学生们学习这一枯燥的数学概念时,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并小组内一起角色扮演,完成一些买卖交易。随后教师自己制作了一些人民币,并将其分发给学生,有10元、50元、5角、5分、1分的。这时有学生说橡皮需要1元5角,于是扮演买家的学生递给他一张1元的一张5角的。学生们就这样在这一熟悉的买卖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易,无形中对这些数学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感受到数学的重要生活价值,并促进了学生有效参与,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二、引入生活元素,促使学生有效体验

数学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很多数学知识都源自我们的生活,由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借用熟悉的生活素材,更好地分析数学知识,以更好的认识数学,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长度概念有比较好的理解,在课堂中引入了盒尺以及直尺这两个生活工具,并交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这些工具更好的分析认识厘米和米。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手中的盒尺,测量了自己课桌的高度,大约是1米。还有学生互相测量各自的身高,有学生1米4,有学生1米5。学生们就这样积极主动的测量,并从直观感知上,很好地体验到一些长度。同时对这两个数学长度概念有了比较好的了解。

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入一些生活元素,可以帮助学生简化数学内容,将抽象内容简单化、具体化,更利于学生思考掌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设置生活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问题多种多样,实际应用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学习资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有效思考、探究。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小明妈妈制办了一种电话业务,它的收费标准是打电话的前三分钟的收费标准是每分钟0.20元。三分钟以后的价钱是每分钟0.10元,规定不满一分钟的电话时长按一分钟来计算。一次小明妈妈给别人打了9分16秒的电话,你们帮小明妈妈算一算,她将花费多少钱的话费。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比较熟悉,都很主动地去思考探究。很快学生们便想到可以利用小数乘法的知识的来解决。通过思考学生得出小明妈妈一共打出了10分钟的电话,按规定前3分钟将花费0.20×3=0.60(元)。剩下的7分钟将花费0.1×7=0.7(元),所以共花费了0.7+0.6=1.3(元)。学生们也在完成这一数学计算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与生活整合在一起,引入实际生活问题,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很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学习资源,巧用生活素材,让数学学习更高效、更有趣。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地吸收,学生有更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明数学知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做不到
做不到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