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课堂育人模式创新实践

2021-11-21元建基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课堂

文/元建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怎样培养人,指出了教育的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是新时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聚焦高校学生课堂的突出问题,在“互联网+”大空间立体条件下进行交汇式课堂育人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加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基于“互联网+”的新时代高校课堂育人模式改革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及理论界高度重视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和实践,其成效显著,有效地改变了高校课堂现状,为提升教育教学和践行立德树人提供了有利的指导和借鉴。

(一)形成多平台、多手段、多资源结合的教学方式的共识

当前,学者和教育界形成了现代教育必须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趋势的共识,从多角度分析大学教育,特别是高校教育在网络化下的挑战、机遇和对策。

以慕课、雨课堂、蓝墨云、微助教、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创新性教育教学改革应运而生,高校思政课教育者均在课堂上使用相应线上教学平台,从而实现新时代课堂模式的创新。研究实践者倡导多渠道、多手段、多平台结合教学,将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相融合,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革命促进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二)基于线上线下课堂育人模式与传统教育的比较应用研究

教育者和学者积极投身于在线课程研发和功能及成效研究。首先,稳健派认为技术只是手段,坚持内容才是王道,方式是传统教学加PPT,其实质仍是传统教学;其次,技术派主张使用慕课、雨课堂等,是专家与技师的结合,实质是产品推广和教学示范,技术与资金是高校普及教学应用推广的瓶颈;最后,革新派是指交汇式教学,即混合式教学,将传统教育手段与新技术手段有机结合,采用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互动体验式课堂二者的有效结合来进行学习,其实质是基于两者的优化组合,形式多样,应用广泛。

(三)新技术视角下的高校课堂育人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各高校不同学科教育的研究者依托新技术新平台,以新思维理念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革命和考核创新实践,提供了创新的有效途径。提出在慕课背景下构建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资源科学化以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的“一线四化”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借助微助教等平台开展网络背景下的互动教学和考核,将出勤、回答问题、讨论、作业提交、互动交流一体化呈现,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管理的盲区。

二、线上线下交汇式课堂育人模式的问题导向

(一)解决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丰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教学理念不同步和教学方式陈旧等原因,落后的课堂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技术革命的人才培养要求,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新需求时,缺少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高校课堂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必须要基于“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理念,顺应教育现代化趋势,创新实现“在线课程平台+APP共享工具+现实课堂”的优势组合,相互影响,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多平台交汇互补,构建“三位一体”的动态教学模式。

(二)解决教与学供需失衡的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针对性

“教与学”的供需失衡是当前高校课堂的突出问题,如何精准把握学生需求,有效供给,矫正错误倾向,精准对焦,有效提供优质教育,就需要高校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创新,增强课堂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高校课教学必须围绕社会发展、就业需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阶段状况持续展开调查反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用“90后”“00后”的语言进行交流,以案例为导入,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支点,以探究为重点,以构建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以互动探究式教学方式为主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讨论教学、专题教学、慕课反转教学等。

(三)解决过程教学的虚化不同步的问题,实现教育的持续性和动态化

现实教学中存在重两头、轻过程,重课堂、轻课外,重成绩、轻参与的问题。教师的课堂考核缺乏可公开的持续记录,存在随意性,既无学生监督也无统一规范,起不到引导、督促、激励的作用。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变有形为无形,使高校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堂讲授、理论精讲与重点专题拓展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为主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促使学生用所学理论对接社会现实,深化理性认识,提高理论的丰富性,提高践行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线上线下交汇式课堂育人模式的对策与路径

在“互联网+”信息化的背景条件下,基于“线上与线下”互补的高校课堂育人模式改革,要践行共享理念,依托国家平台的爱课程优质资源为基础,调动名校名师开展有理论深度、有知识广度、有视野宽度的同本同课堂精讲,将新、准、全的内容教给学生,有效解决现实师资层次不齐、能力不足、投入不够的困境,同时以便携共享式的互联网工具平台—蓝墨云班课实施动态的过程化教学管理,将原有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任课教师对网上精讲中的难点、重点、热点的专题深化拓展以及学生讲堂的深度交流与内化。

(一)要从教学准备上提升课程质量

高校必须建立三级备课制度,即教研室、教学部、云平台同备一堂课,建立高校课程与名校牵头课程的同课异构、协同共研,构建集体备课交流机制,加强课堂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前沿性,从教学准备上提升备课质量。

(二)开展教学过程“两调一查”,提升高校课堂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职能,因而高校课堂育人模式的改革方向必须与时俱进,强调针对性、时效性。高校课程育人必须开展课前学情问题的问卷调研、课中过程性检查、课后学习反馈问卷调研的“两调一查”方法,从而实时把握学生问题意识,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依据学情分析来明确教学专题的突破点和兴趣点,依据过程性考核反馈强化重点指导。

(三)实施“234”过程专题教学,提升课堂育人的主体参与性和获得感

“234”过程专题教学中,“2”即两个主体两个平台—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互动、线上线下平台互补,“3”即三个讲堂—名校名师慕课+教师专题精讲+学生主题小讲,“4”即四个环节—慕课自学+调研+师生专题与主题互动教学+课中课后检测评价。

新时代高校课堂育人模式创新必须开展三个讲堂一个过程,开展多边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1.名师精讲。在爱课程平台精选本课程的名校名师讲课视频,同步课堂进度,教师提前安排教师开展学生课外线上学习。

2.专题精讲。任课教师在进行学生线上学习测试和学情问卷基础上,开展每章节的专题精讲,系统解答学生的困惑和重难点问题。

3.学子讲堂。根据学习内容,任课教师设计每章节的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小组开展活动和研讨,学生代表进行主题发言。

4.使用蓝墨云班课APP强化高校课堂过程管理,整合教学资源以及师生互动形式,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出勤管理、网上课堂答疑、章节测试、学习交流、作业、考核、资源分享阅读。

(四)开展教学内容、方式课改,培育课程特色,深度开展课程创新建设

实施“课堂—课程—科研—学科”一体化工程,构建课堂讲授、在线学习、实践体悟、文化育人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高校课堂育人要抓住“三个结合”,紧密结合学科前沿问题、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兴趣;推进课程的“三度”(高度、广度、深度),坚持“内容为王”“思想启迪”“以文化人”。

(五)开展基于智慧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金课和名师

交汇式课堂育人模式依托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平台和双一流建设,充分利用大众化的QQ、钉钉、雨课堂、云班课等软件平台,以教研组为单位,以特色课改为任务,开展理论研究和教学攻坚,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打造富有时代性、实效性的精彩课堂,实现课课有特色,课课有精彩。

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人才强国,必须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紧扣新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课堂育人模式改革的突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从大数据、大平台、大格局的视角来看,合理构建信息化的共享理念的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技术革命、课堂革命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方位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课堂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