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课的路径探究

2021-11-21卜丽媛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院校

文/卜丽媛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党和政府的重任,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要与时俱进,解读好最新的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实现充分就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侧重点与本科院校的完全不同,就业指导课不只是一门必修课,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质量。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各高校在此基础上纷纷研究制定了本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方案。

一、当前的思政教育形势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律性要稍微低一些,更容易受周围的环境影响,身处于信息社会,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便利,但是对一些不良信息的甄别能力没有那么强,容易被一些驳杂、零碎的信息带偏,误以为自己接触到的就是真理,需要教师的引导。思政课一直承担着教育学生的重任,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都非常重视,在互联网时代,结合线上方式,紧抓最新热点,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但只依靠思政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还不够:一是思政课课时有限。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学习的课程较多,每门课程占用的课时都是固定的,靠某门课程单独发力,发挥的作用有限;二是教育形式单一。思政课的内容主要围绕课本,有着固定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可能在课堂上讲授太多课程外的东西,需要与其他课程共同发力,互为补充。育人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思政课上传授的内容还需要与其他课程结合,共同构筑三全育人体系。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现状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围绕着当前的就业现状和相关就业理念、技巧及创业知识,但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认真学习。这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当前的就业指导课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针对性不强,教学没有分流,整个学校各个院系的上课教材是通用的,对各个专业没有分开的专业性的教导,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二是内容单一,没有本专业的引导。教材内容涉及各理论知识和职业规划的相关内容,但和当前的行业前沿动态有一定差距,不能及时反映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不能给学生最及时准确的引导,对思政内容涉及较少,缺少对学生积极的择业观、价值观的塑造内容;三是授课老师缺乏对本专业的了解,多为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通常由专兼职辅导员担任,对就业指导的内容了解较多,对本专业的知识不太精通,就业指导课讲述的内容多为就业理念、自我认知、简历撰写要求和面试注意事项等比较实用的技能,在课堂上没法给学生专业的引导。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874万人,加上扩招的学生,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者很多。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学生进入社会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在校时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以便于找到适合的工作。就业指导课如果不深化、拓宽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高校学生对就业有着很多的困惑和不解,造成了思政教育不切实际,降低了就业指导的质量[2]。

三、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课的必要性

就业指导课里融入思政元素有其必要性,能够帮助学生和家长明确求职目标,转变陈旧思想,提高就业质量。

(一)转变学生及家长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现如今,社会信息和技术迅速变革,不断地有旧的职业消亡,新兴职业诞生。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对新兴职业接受度低,不愿意去新的行业工作,就业选择面较窄。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憧憬的是理想中的完美工作:事少钱多离家近,对现实的认知并不准确。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光鲜的学历,尤其需要摆正心态,理性看待理想中的工作和实际求职中的落差。就业指导课除了教授相关就业指导内容外,还需要在讲解知识点时引入思政内容,将职场上的真实情况告知学生,转变学生陈旧的思想,带领学生学习各行业的劳动模范精神,正确认识自己,找准就业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全方位的高素质人才,在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等,就业指导课只教学生求职技巧和职业规划,没有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会造成“两难”局面:一方面,学生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能力不适应企业状态,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难以在职场里晋升;另一方面,企业也招不到适用的、满意的人才,常年人才缺口,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就业指导课要和思政课协同育人,在课堂上结合各章节知识点,潜移默化地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最新案例或身边的事迹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不要只把眼光局限于求职技巧上,而是尽可能地锻炼提升自己,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就业胜任力。

(三)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求职时,学历上的竞争力较低,所以学院的课程设置更多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跟得上工作进度。通过加大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知社会和自身,帮助学生找到更优质公司和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学生素质高,来招聘的企业更优质,企业对学生满意,才会持续招聘,高校才会形成良好口碑。高校要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充分融合,利用思政教育的整体性、全程性以及连续性等特点,将思政教育逐步渗透到就业指导中[3]。

(四)构建和谐的校企关系

高职院校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经常和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组建订单班。有部分学生缺乏诚信,在与企业签订协议后毁约,并且不愿意退还从企业方拿到的奖学金等,影响企业对学生的看法,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学校的关系,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就业指导课,要在课堂上穿插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的讲解,教育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四、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课的路径

将思政元素融入就业指导课,拓宽课程边界,深化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全方位素养势在必行。

(一)拓展授课形式

除课堂讲授外,通过播放典型案例视频、开展班级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之外,重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关注学生班级群,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课的相关比赛,让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亲身体验求职过程的点滴。邀请本行业企业家或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回母校开展座谈会,向学生讲述职场前沿动态,或自己的心得体会。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督促学生践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二)丰富授课内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将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思想道德建设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相互融合起来,提高和造就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4]。细化学生的求职方向,针对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在教授就业指导相关理念和技巧之外,给学生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解职业道德,融入思政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印象。教育学生正确审视形势,客观评估自己,把握就业机会,积极进行就业。结合招聘要求,讲授行业和职业、企业的最新招聘动态,梳理学生必备素质,实现就业指导课的层次性、结构性与实效性。

(三)优化教师队伍

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辅导员就业创业工作的培训,学习就业指导和创业的相关知识,学习最新的国家政策,学习行业前沿动态,发挥他们能够贴近学生的工作优势,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授课老师队伍,不应只局限在辅导员队伍中,从更好地教育本专业学生的角度来说,应该让部分专业课老师参与进来,由他们来讲述本行业的知识,可靠性更高,学生也会更信服。选送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育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授课质量。

五、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企业的招聘要求也相应提高,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极为重要。学校要教育学生做好所有课程的协同发力,引导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就业指导课对高职学生来讲,具有实际性的指导意义,教师片面地讲授就业知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融入思政元素,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