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生态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创业行为的影响

2021-11-21魏燕聪

就业与保障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向区域环境

文/魏燕聪

自国家全面实施创新战略以来,大学生创业备受关注,并成为创新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改革存在着不少瓶颈问题,创业占比不高、必要的创业政策体系和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创业成功率比较低[1]。大学生创业从整体来讲,不管是相关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都处于初级的摸索阶段,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区域创业生态环境,对于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意向与创业行为

大学生创业,要有明确的主体范围,即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以此为特定群体开展的创业过程即大学生创业行为。大学生开展创业行为的意愿和计划,即创业意向[2]。

大学生是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工作魄力的年轻人群,具有比较明显的创新能力,但相比较其他高级知识分子而言,欠缺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种创业成功要素的缺乏,往往使大学生创业刚刚进入初期阶段就自行夭折。大学生创业面临着重大挑战,但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二、区域创业生态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分析

在不同经济区域中,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发展各有所异,由此形成的创业生态环境千差万别,因此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产生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从创业主体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要受到创业意向、创业能力和创业资源三个方面的共同影响,这三个方面相互制约,对大学生创业全程产生重要作用。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机遇,无门槛的创业机遇对于创业生态环境而言,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3]。在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下,大学生可以得到专业的创业知识培训,可以拥有良好的创业办公场所,能够有效对接有利的创业资源,对大学生创业而言难能可贵。从实际情况来看,创业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大学生创业,而且能够带动当地经济、教育及整体资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大学生创业产业链。

(一)创业生态环境之一:政府规章制度

为加快创新化城市建设步伐,“十三五”规划以来,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规章,这些政策规章是大学生创业基础,更是创业全程保障。由于各地方区域特色和资源不同,很多地方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具有差异性。有效的政府规章制度通过社会化环境创造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宣传,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从而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创业动机。在优惠政策方面,常见有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扶持;二是税收优惠扶持;三是金融服务扶持;四是土地政策支持。以上有利因素降低了大学生创业成本,降低了准入门槛,通过配套的市场监管制度和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大学生创业打造起完备的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二)创业生态环境之二:区域经济环境

我国持续稳定健康的社会经济环境激发了近年来的创业热潮。和谐的区域经济环境是构建创业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在创新性人才的创业过程中被拉动。根据2019年公布的《中国创业孵化报告》,各地创业孵化运营成本继续呈现上涨趋势,除了拉动当地产业发展,也对当地大学生创业产生了带动作用。长期以来,大学生创业作为各地区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备受高等院校产教融合研究关注。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能够打通各方面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形成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为创新创业转化速度提供保证。此外,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注入,也为大学生创业供应了充足的发展“血液”,提升了经济结构转型效率,为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在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下,政府牵头发挥创业与创新的结合,促进投资和孵化的结合,带动资源与信息的结合,最终实现人才与政策的结合,有效促进区域创业环境的提档升级,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带来成功的可能。

(三)创业生态环境之三:高校教育环境

在创业生态环境构建中,教育环境始终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规划以来,各地出台了不少政策方案鼓励高校创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存在着天然的分布不均衡问题,有的地区高校少,有的高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因而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在不同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比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与教育资源匮乏的城市,不难发现越是教育资源集中、优厚的城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越是先进。在高校云集的城市,已经构建了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涵盖产、学、研各个环节。部分高校积极顺应创新创业需求,在师资安排、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方面主动进行改革,与本地区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理念教育的融合,集政府、教育、科研多方之力构建创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反观在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的地区和城市,创业教育大多以“政府牵头、企业为主”的层面上,缺少高校参与。如果高校缺少资源,即便成立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团队也往往因缺少创业实践经验,导致教育仅仅浮于表层,难以在高校教育中营造起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导致大学生创业意向不足,创业行为短缺。

三、大学生创业环境改进建议

创业环境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行为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环境是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业生态进行优化。

(一)构建起完善的政策环境

政府应充分了解本地大学生的真实创业需求,与高校之间联合开展调研,了解当前创业难题和创业意向,做好与当地实际条件相符合的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对于创业政策和配套制度建设进行梳理和完善,避免因政策之间出现断档和重叠而难以落实,及时清理实用效果不理想的制度文件,建立起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体系,从科技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入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保障。要对大学生创业政策加强宣传,对创业政策执行和落实的情况实时做好监管。

(二)构建综合式的创业经济环境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能够产生新需求和新思路的主体,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一定要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这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大推动力的外界因素,因此,地方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着力打造创新性的综合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区域经济行业优势,最大限度使用区域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地方性龙头企业的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链,助力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借助优良的环境氛围产生聚变效果。

(三)构建有利于创业的文化环境

大学生是创业主体,是创业行为的最终实施者。创业平台应积极向大学生传递有关信息,营造舆论氛围,鼓励大学生建立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信心,要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设立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信息,建立配套的创业中介服务,鼓励大学生将创业思想和创业理念付诸实践,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对创业环境的信赖,通过建立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培育良好的创业文化理念,实现内生和共享,举办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培训,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开展各种招商引资,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稳定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

(四)构建完善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正普遍朝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发展,成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和创业思维培养方式上,高校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创业信心的坚定具有决定意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成功几率。因此,应当在高校范围内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义,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广大高校要深入开展研讨,探寻人才培养规律,开设创业课程,有规划有意识地建立具有操作性的实训体系,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中应当明确一定的专职人员从事大学生创业辅导。此外,高校应当建立实训基地,帮助学生积累实训经验,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机会。高校要主动与区域内的创业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联合举办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积极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四、结语

创业生态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作用。一方面,创业生态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产生,也影响创业行为发展;另一方面,创业生态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备的资源支撑。从以上分析可见,唯有改善区域创业生态环境,才能有效推动大学生积极创业、坚持创业。地方政府要着力建立完善的创业政策环境,也要打造集群式的创业经济环境,高校要积极作为,积极参与构建一体化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共同为大学生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意向区域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环境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