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2021-11-21韩玉军
文/韩玉军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山水相邻,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全州约占总人口的48.07%为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州内主要经济来源为发展工业、对外经贸(对缅甸进出口贸易)、旅游业、特色农业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专生不再包分配工作、高校扩招带来了普高热,为了适应改革,德宏州原有中专学校进行整体撤并,将原来德宏州农机校、财校、卫校、技工校合并为德宏职业学院,原德宏州民族师范学校、德宏州农校并入德宏州教育学院,更名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各县市开办中等职业学校。新时期,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面临新挑战,通过研究学生的就业现状,调整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1]。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编制了“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采取随机取样的方式在州内走访调研,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0份,问卷有效率90%,得到了较为系统科学的数据,数据回收后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对回收的9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男性占46.7%,女性占53.3%,19岁~22岁的占了91.1%以上,说明调研群体中大部分为近几年毕业的学生。女性中90%以上的是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或者财经类,男性中90%以上在校学习的专业是机电类或者汽车维修类。75%左右的学生在私企或个体工商户上班,3.3%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说明州内职业学校毕业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其他为待业或者回家务农,汽车维修类专业的学生有的成为卡车司机。州内工业企业发展缓慢,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受到极大冲击。
调查群体中从专业看,学前教育类占31.1%,财经类占17.8%,汽修类占13.3%,供用电类占8.9%,建筑类占5.6%,计算机类占7.8%,农林畜牧类占1.1%,其他的占14.4%左右。财经、学前、建筑设计专业收入较为可观,收支基本平衡,从工作1年~4年以后的人员比例来看,毕业1年的人占大多数,可能与州内学校安排学生实习后直接留在企业工作有关,但随着毕业年限的增长,汽修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每年以10个以上百分点流失。
对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过少、员工流失量大、收入不高等现状的原因进行进一步调查,结果显示44.4%的学生表示不清楚,37.8%的人表示学习过就业创业相关指导课程,17.8%的人表示没有上过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22.2%的人对自己在校学习的专业满意而且能够积极完成工作任务,当问到“如果时光倒流,自己是否会选择同一个专业”的时候只有不到27.8%的人表示会,53.3%的人表示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不愿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革创新技术。笔者认为导致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与毕业生个人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当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资水平有关。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笔者通过以上对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偏低,对工作不满意或者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收入偏低等;第二,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毕业后基本上随大流到人才市场投简历或者依靠学校的校企合作项目到相关企业就业;第三,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前在校学习兴趣低,学习动机不强,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扎实,家长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偏见,认为去职业学校的都是差生;第四,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对待工作的自我效能感较低,毕业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愿意主动去提升自己的技能,终身学习理念不强,部分人员对自己收入水平定位不准。
(二)建议
1.调整德宏州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边疆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就是在职业教育体系的范畴之内,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即为高素质劳动者。实现从注重学历到注重能力的战略性转变,只有转变了观念,边疆民族地区职业学校才能为地方经济持续性发展服务,才能促进边疆地区生态农业、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不能与当地生产脱节而追求“热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要立足德宏州内实际,调整校内专业结构设置,政府要加大对学校特有专业的支持,不能因为特殊专业招生少而减少或者放弃投资,对农林畜牧专业,政府应该为学校和州内产业基地建立连接、搭建平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抓好三校生考试政策,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相关政策讲解,动员中职生参加三校生考试,一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优秀生源;另一方面,为中职生提高学历和提高技能提供出路,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途径。
2.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创业孵化园区建设力度,营造创业氛围。调整政策,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重新定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管理不能照搬照抄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模式,鼓励中等学校教师参与创业。培养创业导师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实行导师制,解决创业导师相关待遇问题,完善创业导师管理制度,激发导师积极性。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开展创业竞赛,允许优胜团队进入校园创业孵化园,将成果进行转化,齐抓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
3.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关键所在。要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经验,确保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引进企业,允许学生在闲余时间进企业工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利用好发展得较好的职业学校对边疆职业教育的对口帮扶政策,加强州内职业教育薄弱环节建设。
4.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沿边建设,德宏州民族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州内职业学校可以加大旅游服务人员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地方历史、风土人情的专业知识教育;旅游带动地方特色小吃、地方特色农家乐的发展,州内职业学校开设的烹饪技术专业,要立足德宏当地傣族、景颇族等民族特色饮食的传承和开发,要引领学生将民族文化特色饮食带入到其他地区与当地特色相融合而适应大众。总而言之,德宏州内中等职业学校要立足地州实际,保留地州特色。
5.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当地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及薪酬待遇,健全人才管理制度;鼓励州内职业学校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人员的选拔尽可能选用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研究的人员。
三、结语
由于历史及地缘等多重因素,德宏州内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不会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改变,但随着州内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和引进更多高等专业人才,要进一步加强校内专业与地方产业对接,进一步协调专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打造特色专业,建立特色基地,加强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注重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以创业带动就业来改变就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