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任务驱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 课程中的应用

2021-11-21杨兴国魏显坤张知华

汽车实用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发动机汽车

杨兴国,魏显坤,张知华,王 黎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重庆 401520)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技术能力差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领域的求知欲望不强;

(2)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使得专业课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

(3)教师课堂上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未注重学生的课堂反应;

(4)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课程安排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1]。

因此,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分析其本质原因,还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本身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喜欢纯理论的东西,不喜欢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喜欢主动思考,然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些问题。

1 “互联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基础

1.1 教学法的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中职和高职)采用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即老师按照课本上课,讲解书本的理论知识,示范解题方法和技巧,再让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点。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本身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不喜欢纯理论学习,不喜欢主动思考。我们如果再采用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大多不会认真听课,可能也没法认真听课,也听不懂。导致一门课结束时,老师感觉上课很认真,很负责,然而学生学得很累,却学得很差,知识点也掌握不好。

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整体认可度不高,家长也不愿让孩子进去职业院校学习,即使进入了职业院校,认为前途也不好,期望也不大。学生也觉得从职业院校毕业后就是在工厂里从事操作工,进入企业后由师傅带一段时间就会了,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与不学没有差别。企业也觉得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差,理论基础薄弱,执行能力差,思维不活跃,动手能力不强,可塑性不强等问题。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度不够,属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然而,随着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对技术型人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9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正式出炉,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制、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等2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例如,我校从年初开始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推荐“现代学徒制”和“新型企业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校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2]。

1.2 教学法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建设出发,思考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课程建成后的效果及如何维护等问题。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信息更新快,传递迅速,信息的传递媒介多种多样。例如:现在的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百度文库、线上直播平台、抖音,电视频道等媒介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着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实时性强、便于民众获取、可识别性好的优点。处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制作课程时必须考虑新时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那样只能通过课本来获取知识。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化信息进入了新时期,给人们的信息传递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不用出门就能及时获得准确的消息。所以在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建设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此外,对于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技术日新月异,检测方法、仪器及工具也在变化,因此在建设课程资源时必须考虑采用较新的、市场主流车型的技术,对于已经基本淘汰的技术可以不赘述。

时代在变化,学生的思想和习惯也在变化,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例如,我在《电动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嵌入了“雨课堂”,在其中增加练习题目,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学校推广的“智慧课堂”平台,上传课程资料(例如:PPT、讨论活动、抢答问题、课后作业、视频和文档等),可以方便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上课内容,备注疑难问题,待线下上课时询问老师,也可以线上提问,老师和学生线上讨论交流。由于线上资源是直接挂在网上的,学生可以随时按需阅读和学习,给学生学习提供了足够的灵活性。通过这种上课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了新鲜感,让学生觉得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学起来轻松很多,并且学习的效果比之前要好。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不能线下授课,很多企业培训、学校教学大多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进行,同时也催生了很多线上授课平台,例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QQ直播等。这些直播平台带有图像语音同步功能,可以共享屏幕,可以手写板书,可以留言讨论和老师互动,有些平台课后还可以会看,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非常的方便,所以说直播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线上授课也普遍地被人们熟知。以至于直到目前在疫情被基本控制的情况下,线上课程,线上会议有时也是我们交流学习的一种选项。

在我主研的汽车检修类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中,我们团队制作了理论课件,实训工单、故障案例、单元测试题、单元思考题等文件,录制了理论课视频、实操视频和部分微课,将所有的课程资源均放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供广大师生学习参考,方便大家的同时,也为我们收集问题,优化改进获取信息。

通过对《电动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两门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团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弄清了线上课程制作与维护的基本流程,明白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1.3 教学法的研究基础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研究了“互联网+向导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应用。主要方法就是利用互联网建设课程资源,维护课程资源和利用课程资源,采用向导式教学法逐渐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者,老师在教学过程扮演辅助角色,把握整体教学方向和质量,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主持课堂教学秩序等。通过2个学期的“互联网+向导式教学法”的研究,我们团队学到了很多东西,获得了很多的教学数据,为后期的教学方法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学习能力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理论课更偏向于实训课;相对于动脑更偏向于动手;相对于老套路偏向于尝试新方法。因此,我们的教育方法可以尝试着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量,而增加实训课时量;也可以尝试着将传统教材变成活页式教材;也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引导的教学方式。总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弄清学生想要学什么,想要怎样学,怎样学得好的问题,只有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才算成功了。

2 “互联网+任务驱动”教学的思路及方法

2.1 教学思路

通过前期对“互联网+向导式教学”尝试,我觉得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是很有必要的。具体原因如下:

(1)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存在老师上课累、学生上课困和效果差等缺点,课堂对学生来说失去了吸引力;在向导式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向导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创新性,课堂更加活跃,师生互动变多了,课程学习效果应该会更好。

(2)如今,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新生产物,它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教学,这样教学资料保存更加方便,学习也更加便捷。每个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实现在线学习、查找资料、完成作业完全没有问题。

(3)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一堂课,有些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不知道讲的什么东西,学完后一无所获。本文采用的任务驱动法是以完成具体任务为目的,主要以完成实训项目为主,上完一节课,学生动手操作了,主动思考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能有所收获,且印象深刻。这样,一学期下来将会收获满满。

2.2 方法探究

“互联网+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运用互联网搭建课程资源,本文主要运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智慧课堂。其中在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上传课程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文档、题库、工单等教学资料,方便学生随时查看,每章结束后的测试在线上平台直接完成,教师批改作业和试题也在线上平台完成。该平台可以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利用智慧课堂主要实现任务驱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负责课堂考勤,讨论,答疑,上传驱动任务的作业的功能。每次课程均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例如:汽车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章节,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是车上找到氧传感器,弄清氧传感器的线束端子作用,掌握如何检测氧传感器,判断氧传感器的还坏等技能。通过教学实践尝试,“互联网+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向导式”教学方案设计。“向导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结合德国职业教学特点,采用“抛问题”与“发散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引入“鱼刺图”解释发动机故障原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实训》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集中实训课程,是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零部件结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及检测维修实践的重要课程。下面我以授课班级为例对该课程授课情况及诊改作简要介绍。

2.3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实物的感官认识

建立学生对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感官认识,熟悉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主要零部件类型和结构,掌握各系统的装配关系,熟悉零件的磨损规律,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的工作原理。针对理论课程的疑难点利用实物再讲解,例如:曲轴轴径、连杆轴径和凸轮轴轴径的润滑油道布置情况,气缸磨损轴向呈上大下小的圆锥柱体、周向呈椭圆形状等特征,使学生在理论课基础上弄清楚汽车发动机磨损的本质及规律。

2.4 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以7~8人一组,每组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小组任务分工、指导组员、过程监督等工作,教师总体把握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实训中注意拆装发动机工具的正确选择和使用、发动机的拆装顺序、拆下零部件的正确摆放以及实训结束后整体工具等细节。正确使用厚薄规和刀口尺检测气缸体、气缸盖平面度;正确使用厚薄规和游标卡尺检测活塞环三隙尺寸;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和量缸表测量气缸直径,计算气缸磨损度和圆柱度。正确分析实训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判断维修等级。

2.5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每节课采用以具体教学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化,做到上一节课会一项技能,省去冗余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学习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汽车机电维修工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的职业素质,具备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和维修的能力,为后续《汽车典型故障诊断与修复》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课程。下面我以授课班级为例对该课程授课情况及诊改作简要介绍。

本课程采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教学模式,遵循“通过调研确定职业岗位—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核心岗位能力分析—教学领域内容组织与选取”的设计思路,在教学实施中应用“教学过程项目化、技能训练工单化、综合实训岗位化”的教学方法理念,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氛围。

在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思想指导下,制定《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标准,体现课程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项目,确定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使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制定的典型工作任务符合当下汽车后市场实际情况,具有代表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根据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采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导入课程教学内容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完 成教学任务。以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基础,组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措施,提高教学效果。按照课程标准、教案和授课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按基于学校课程诊改平台,生成诊断报告,确定教学效果,查找不足及制定该井方案。为了激励师生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

(1)鼓励授课教师互相听课,听其他专业的课,提高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带技能比赛和教师参赛。

(2)每个月举行一次课程教研会,分享教学心得,商讨教学难点。

(3)提倡参与优秀课程标准、教案评选;参加微课大赛,建设在线课程参与重庆市精品课评选。

(4)鼓励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课程平台“智慧课堂”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课前设计课前任务,让学生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前预习并完成课前任务;设计上课讨论话题;上传理论课件;设置课后测试题目等。

3 总结

本文提出的“互联网+任务驱动教学”紧扣问题主题,从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分析和实用性两方面充分阐述了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思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发动机汽车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我是人体的“发动机”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2015款宝马525Li行驶中发动机熄火
汽车的“出卖”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发动机阻力矩计算和起动机介绍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