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初探

2021-11-21

读与写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生阅读教学

王 玲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回龙希望小学 广西 钟山 542607)

1.引言

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是,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词汇量,可以对简单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所以,除了课本教材之外,教师还能够结合学生情况,合理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书籍,如故事类、科普类等的课外书,这样不但可以有效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可以进一步增长学生学识,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但就实际来看,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往往会在教学经费、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会对阅读教学引起重视,学生对于阅读没有兴趣,这就将会对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所进行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2.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

结合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目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增加学生阅读经验,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2.1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热情。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将会对其学习兴趣造成直接影响,而学习兴趣的高低,往往将会决定其学习的成效。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都非常单一,在进行阅读时,学生很可能出现开小差、乱讲话的情况,这不但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还将扰乱课堂纪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与学氛围,积极进行师生互动,促进阅读教学成效的提高。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将会被充分集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得到提高。例如,在对《陶罐和铁罐》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先要求学生梳理课文大意,然后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把所有学生氛围多个小组,各小组派出三个学生来对课文中的陶罐、铁罐以及两个旅行者,结合课文内容,模拟情景对话。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2 明确阅读目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农村小学当中,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阅读兴趣,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越低和自身的素质没有任何联系,对于自己也没有什么帮助。实际上,阅读水平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决定人的素质与能力。通过良好的阅读,学生不但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在不断的阅读中,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能够帮助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陶冶人的情操。所以,对于一个人而言,应当尽可能的从小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而不仅仅知识阅读课本当中的内容。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要从小养成,对于农村小学生更应该如此。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那些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的阅读效果及效率往往要明显超过其他学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字典来认识并理解生字词,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资源来自己去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并茂或是拼音读物等,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3 指导方法,促进阅读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要知道,阅读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教师一定不要错误的认为自己的主观分析能够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知识能够传授,能够记忆,但对于语言与文学作品的深刻感悟及理解都只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自己感受,教师的指导固然关键,但更多的只是对学生进行辅助。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有效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传授更加有效、合理的阅读方法。在刚刚开始阅读时,最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作品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今天,这些知识的查找变得更加方便。在进行阅读时,要以探究的精神去发现问题,无论是精彩的描写还是生字词等,都应当详实的做好阅读笔记。在阅读完成后,要及时的对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探究阅读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再次进行阅读。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阅读有效性的高低,将会对其语文素养造成直接影响。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农村小学生而言,在此阶段所所进行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并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有效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生阅读教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