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三步曲”
2021-11-21陈海燕
陈海燕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 沭阳 223600)
前言
在孩子们幼小之时就播撒良好生活习惯的种子,对于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教师应因人而异,注重一个“变”字;角色体验,注重一个“境”字;家校共育,注重一个“合”字。唱响唱好这样的“三步曲”,良好生活习惯的日渐养成就在情理之中,孩子们以后人生路上的精彩、丰盈和美好也在情理之中。
1.因人而异,注重一个“变”字
曾有专家言:“每一个小孩都是原创。”所谓“原创”是指孩子的个体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既然强调“原创”,那么,整齐划一对待学生的做法就是应该予以摒弃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应有之义。的确,每一种习惯背后都“站着”孩子的思想或家长的影子,都有不一样的缘由。教师应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深入更多真相的深处,找到可以突破并切实改进的切入口。比如,一个小学生太懒了,轮到他值日,胡乱扫几下地就完事了,地面上都还有很多纸片;擦黑板时东一下西一下,很不彻底;让他摆桌椅,东倒西歪,很不整齐……事后了解到,在家中他什么也不干,从未自理过任何事情,既无家务经验,也无家务技巧。面对这样的学生,不能用对待其他人的方法去教育他,而是“一对一”进行谈话、调整、启发等等。无疑,改变这个孩子,应该从改变他家中的生活习惯入手。更多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桌子上乱刻是因为校外到处张贴的小广告的“示范”作用,座位里面藏有数量可观的小吃是因为家长本就是个“吃货”,学习用具总是丢三落四是因为从小就不是自己整理而有人代劳的结果……深刻挖掘每一种不良生活习惯背后的深层原因,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注重一个“变”字,使之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应该成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视点。
2.角色体验,注重一个“境”字
时下,严词呵斥、直面批评、单向灌注,仍然是部分教师在习惯养成教育中的常态:“指望你变得勤快起来,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说了N次了,为什么你总是改不掉邋遢的毛病呀?”“以后谁把小吃带到教室里罚站一小时。”……这样的唠叨作用不大,反而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反感。怎么办?通过角色体验,注重一个“境”字,使生活习惯养成像“盐”一样融进情境的“汤”中,或不失为一条高效的路子。以下是一个情景剧活动:动物王国的“国王”去新的“开发区”视察,刚到目的地,一不小心踩在一个香蕉皮上,摔了个大跟头;紧接着,踏入一个臭水沟,好半天才出来;接着,一群苍蝇盯上了他,因为他的衣服了染上了不明污染源……“国王”大怒,对这里的卫生状况深感失望,决心整治这里的卫生状况。针对很多不良卫生习惯,均可以以境育人,比如:“我自主我能行”主题队会、“勤俭节约”故事分享会、“生活习惯最佳”优胜者评选活动、“让人代劳的感觉其实不好”校园剧表演活动、“优雅环境离不开你我他”调查活动、“乱吃零食带来的后果”情景剧……实践证明,角色体验远胜于直面灌输,无痕教育远胜于刻意强迫——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并且以“形象性、情境性和渲染性”赢得了学生的喜爱。随后,良好生活习惯的日渐养成也就在情理之中。
3.家校共育,注重一个“合”字
上文提过,很多不良习惯背后“站着”家长的“影子”。的确,日常中的浸润、熏陶和影响特别重要,包括坏习惯。基于此,注重家校共育的力度,注重一个“合”字不可或缺。合力愈大,好习惯的养成、巩固和长久保持就愈轻松;家校育人理念愈一致,孩子们良好生活习惯的达成就愈高效。对此,学校或教师首先应该俯下身子,主动接近家长,关注幽微细节,注重有效对话,使之互通有无,使之形成一个高效、快捷、方便的“共同体”。
教师和家长应通过自媒体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校外有乱吃零食的习惯吗?自己洗脚和洗袜子吗?自己房间的衣服、学习用具摆放整齐吗?自己收拾吗?吃饭有挑食、慢吃和边吃边玩游戏的习惯吗?……这样的交流呈现在QQ家长群或微信家长群中,让更多的人自由交流,寻找更多“成功家教”,互相分享或借鉴好方法、好策略和好点子。必要的时候,教师乘机推送经典美文或美图,从更多层面完成家长理念的转变:好习惯在于大人一点一滴的影响、效仿和传承;成人做好了,孩子们自然有样学样。实践一再证明,家长是踏实勤快的,并且善于言传身教,学生就也不会懒惰成性;家长是优雅生活的典范,并且善于放手,让孩子自主自悟亲力亲为,那么,孩子变成一个“优雅好少年”也就指日可待。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以上“三步曲”。还比如通过中华经典以文化人,通过其他有效德育资源进行课程育人等等,关键就在于教师要重构框架,活用资源,巧借平台,善用方法,在孩子们幼小之时就播撒良好生活习惯的种子,使之善于生活,善于学习,真正演绎好人生路上的精彩、丰盈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