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入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育
2021-11-21杨忠儒
杨 硕 杨忠儒
(1.温州大学 浙江 温州 325035)(2.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1.信息技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走进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如今的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被开设为必修课程,它是一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然而,实践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却很少能在学习中合理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相反,课下学生却都会利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软件去游戏、购物、交朋友等。这不禁让教育者们开始思考,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哪里存在问题?为何课程的效果没有真正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多年教学经验,我们总结出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
1.1 重知识轻素养。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素养不仅包括在技术层面上的操作能力素养,还应该包括对信息及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层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目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还停留在信息科学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上,对于信息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文化素养的教育相对缺乏。譬如,教师在讲授图文排版时,不仅仅要教给学生软件如何运用,还应该说明实际工作中过程图文排版的基本要求、基本格式,以及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素养。素养要有人文,人文因素才更能让学生感觉的亲近感。不能将信息技术教育当成是某些信息机器(如计算机、因特网等)及其相应软件操作方法的培训,否则会背离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要求。
1.2 重内容轻手段。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将信息技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培养,这是作为技术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区别。就当前的我国教学现状分析,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显著问题。例如,即使在机房上课,仍然是教师讲授与演示居多,而实验就是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做一遍,做对了就过关。这跟在普通多媒体教室上课没有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课堂感受及实际操作,直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低,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操作能力。
1.3 重考核轻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以致用应该是这门课程教学的主旋律。然而,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考试模式是以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点、技能点的考核为主,更偏重于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基本上是“一考定音”。要知道这样的考试成绩并不是判断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好坏的唯一标准,反而把学生引入僵化读书的困境,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及考后总结反思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的监测,这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而且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与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还应该改革考核方式,实施笔试与操作考试或演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针对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分析与解决,而不是单纯的改变试题内容,过于重视考前复习。
1.4 重单科轻综合。随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好,却不知道怎么去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和发展,认为两者之间是没关系的。造成学生重视信息技术单科学习,轻视信息技术应用综合能力发展的原因有两点:(1)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2)学校不应该将信息技术教育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该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科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转变学生固有思想观念,提高他们运用信息资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的问题,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形成走进学科教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1 加强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科教学质量。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主要通过教师培训来获取和提高的。目前,对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多数是多媒体技术培训,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教师需要的能与学科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很多培训内容是重叠的、甚至是无效的。换句话说,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是教学的信息技术,而不是学科的信息技术。掌握了教学信息技术的教师不一定在教学当中能很好地、融洽地与课程整合。面对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学科都有对应的软件,这些软件能够改变行业的工作模式。以前的很多工作都由计算机去完成,而人的作用是按照学科规律去使用或者开发软件。因此,这些软件的使用和开发本身就蕴含着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如果让教师们学习到这些干货,那一定能大大地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能力和素养。
2.2 抓好管理,促进信息技术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之中。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入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学校或者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在一定层面内开展研究,分层开展、层层推进,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的完美整合。这里的信息技术不是教学性的,而是学科性的,即要与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每个学科都可以用本学科相关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这些软件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
2.3 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对教材新型分析处理,以课件或者网页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强调出信息技术运用的成分。学生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利用教师提供的信息技术资源去检索、收集、分析、处理学科有关资料,展开自主学习。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学生由被动走向主动,从而打破教师在学习这件事情中的垄断地位,由单项传输变成双向互动,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该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这里的教师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而是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参与到信息技术教育中来是促进学生学科信息素养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2.4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我们一直提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但是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呢?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确实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比如,玩网络游戏缓解学习压力,利用外卖软件点餐等等。但是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学生却很少。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科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三者融为一体,营造一个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激发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兴趣与热情,并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作出各种解决的可能,由此锻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动性。
3.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道路也是坎坷的。信息技术能够走进学科教学之中,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次重大飞跃,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学校组织领导,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多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学习。我们坚信,通过广大师生的实践探索和不懈努力,必将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