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析①

2021-11-21吴德兴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核心学科

吴德兴

(厦门市同安区滨城小学 福建厦门 361100)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体育课程及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体育学科育人独特价值及与其他学科紧密交织构成育人网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的重要路径。体育课堂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着体育课堂教学。基于此,该文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对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价值引领,及其导向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旨在推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具体化,呈现出体育科学在学校育人价值体系中的综合期望,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环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包含了新时代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包含“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指向”“课程改革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有机结合”等。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即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组成,通过3个维度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内涵结构及价值意蕴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和有效定位。

2 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价值

2.1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通过运动兴趣培养,小学生逐步形成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为实现运动参与自我控制阶段层层推进,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奠定良好基础。小学生主动参与能力体育教学过程培养渠道包含基本体育运动知识和能力、体育活动信息、体育锻炼方法,实现学生从参与到兴趣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互动与交往,交流与合作,正确认识规则及活动过程中的竞争与冲突。运动主动参与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实现运动参与兴趣,并自主调控体育运动动机,能简单实现体育运动的目标、价值判断,并指引运动时间、方式和途径的选择。

2.2 提高健康生活方式认知及养成能力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由基本知识理解、正确意识养成、行为实践固化、最终习惯养成4个环节组成,包含疾病预防、爱护身体、科学时间管理等主要内容。信息技术井喷式发展,小学生由于认知及判断能力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出现了一系列“沉迷网络”“宅家”等不良生活习惯,最终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身心发展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压力,身体、心理等层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引下,学生健康意识养成成为重要内容,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康行为,最终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并持续性在生活选择中做出正确判断。

2.3 在生活中践行体育精神能力

体育精神传承深远,蕴含合作、规则意识、坚持、自尊等丰富内涵,是学生进入21世纪复杂社会环境的必备品格。小学生体育精神体悟渠道丰富多样,可以是体育运动参与、信息化体育讯息和运动情境下的交流与合作等。在生活中践行体育精神的能力,即在日常生活情境下,小学生能够调动个体体育品质去思考、应对、执行和反思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抉择问题,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该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状态得到调试、逐步对理性价值观产生认知,认知体育精神并进行判断,使得价值观不会被身边因素干扰,理性地定位自我运动参与行为、健康行为等。

3 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3.1 强化学生参与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在学生体育学习与参与和体验过程中实现的,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及课时设计格外重要。一方面,在课时设计层面,需要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既要紧密联系,又要层层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多采用鼓励和激励性语言,学生在体育活动体验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感受到自尊和自信。另一方面,创新单元教学设计,围绕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不仅是传授一项运动技能,还需要通过嵌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例如,篮球项目单元设计,将运动教育与社会责任教育进行荣成,形成新型单元教学模式。小组活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组间游戏竞赛、课后反思等,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强调体育情感及社会责任品格等诸多要素。体育教师通过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内容确保教学顺利实施。

3.2 以兴趣为导向,尊重学生运动需求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新时代体育课程发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兴趣、情感、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小学体育教学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导向,强调以“练”为主,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运动体验和感悟,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另外,强调课堂师生互动及创设多样且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小学体育教师注重以实际效果作为课堂教学重要评价内容,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体验乐趣,感受健益,使学生真正喜爱体育活动并进行健康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内外体育与健康活动和竞赛,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3 强化学生体育精神及综合能力培养

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新常态构建,围绕体育精神和综合能力培养导向,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创新和发展。就课程内容而言,强调课程内容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即学生在经过较长时间学习和活动体验后形成的体育运动学习经验和课外体育锻炼经验。这种经验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较为系统地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生成。就教学方式而言,多样化教学方式指向,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注重情景化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等,注重体育学习过程中实践问题突破,培养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优良品格和综合能力。

3.4 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促进学生体育学习

基于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不仅针对小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要预测小学生课程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基于此,在推进学生体育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首先,强调评价激励和发展功能的同时,注重反馈功能,学生对学习进步、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有一定认知;其次,设计多元评价主体,除了强调教师评价外,还需要设计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的主体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能力;最后,课程评价内容需要紧密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维度,包括目标体系及观测内容。

4 结语

体育学科根据学生个体成长规律,在每个学段隐含着独特价值。小学阶段运动兴趣培养及运动认知对于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健康生活方式、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起到重要奠基作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出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领域的一门学科能够起到育人的特殊价值和关键作用,但针对各个学段培养的侧重点不够突出,小学阶段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仍需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真正推进小学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发展,真正为学生掌握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服务。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核心学科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Ice Hockey Requires Teamwork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