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焦虑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武汉市黄陂七中为例

2021-11-21郭树君

运动精品 2021年12期
关键词:检出率体育锻炼频率

马 媛 郭树君

学生焦虑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武汉市黄陂七中为例

马 媛 郭树君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市黄陂七中443名高中生的体育锻炼和焦虑水平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体育锻炼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结果:(1)不同年级间学生焦虑情况存在显著差异;(2)睡眠状态越好,学生的焦虑水平越低;(3)体育锻炼效果越好,焦虑水平越低。

中学生;焦虑;体育锻炼

随着经济更加高速的发展,人们的生存成本不断增加,现代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许多的负面情绪中,以焦虑最为突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世界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近些年公共卫生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发,2020在全球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持续数月的严格隔离中,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自然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代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个关键和敏感的时期,他们会受到大量来自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应激,如学习、家庭、人际关系和疫情等方面的压力。如果中学生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的情绪下,会产生焦虑、自我怀疑等烦躁情绪和负面情绪的心理现象。因此,针对中学生出现的焦虑情绪,我们应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措施进行疏导,国家教育部门也陆续下发相关指导意见,鼓励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1]。

体育锻炼是否能改善人的情绪,从而提高人的心理健康,答案是肯定的。美国学者考克斯的6项基本假说都试图从理论上解释体育活动或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拉方丹等学者对1985年至1990年间涉及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且实验控制十分严格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论认为有氧练习可降低焦虑、抑郁且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身体锻炼的程度也越大(毛志雄,2010)。胡冰倩等对58篇近8年发表的关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中的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也得出结论:体育锻炼既可以直接促进心理健康、改善消极的心境状态、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还可以通过身体自尊、社会支持、社会焦虑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2]。但在体育锻炼中不同的锻炼方式、锻炼时间、锻炼强度等因素也会对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国外学者(Glasser,1976)认为通过身体锻炼,进入积极陶醉状态并使大脑得以自由运转所需要的时间是40至50min。但在某一强度下如果活动时间过长,就有可能造成疲惫、厌倦,不仅不利于增加情绪效应,而且可能对情绪造成伤害。余玲等研究认为,有规律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心率控制在130-150次/min之间,有助于弱体质学生群体情绪的改善[3]。

鉴于此,本次研究讨论学生焦虑水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为体育锻炼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中学生焦虑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还可提高今后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心理发展敏感期焦虑症状的认识,并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减轻中学生压力,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黄陂七中443名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12人,女生231人;高一302人,高二141人;178名独生子女、265名非独生子女。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发放黄陂七中学生焦虑水平与体育锻炼关系问卷,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关于体育锻炼的基础调查以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体育锻炼效度自评量表(EEI)、焦虑自评量表(SAS)。其中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睡眠状态、是否独生子女;体育锻炼基础调查有体育锻炼兴趣。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4],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三个方面来考察运动量;运动量为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的乘积,且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采用1-5计分,运动时间采用0-4计分;通过计算运动量总分,并按照分值进行分类; 其中0-19分为小活动量、20-42分为中等活动量、43分及以上为大活动量。

采用体育锻炼效度自评量表(EEI)[7],它反映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在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五个方而获得的锻炼效果程度,共12个条目,1-5点计分。

采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引自张明园1998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评定被试对象现在或过去一周焦虑感受出现的频度;共20个题目,其中五个题目反向计分;采用1-4点计分方式填写,将20个题目所得分数求和之后,乘以权重1.5,在取整数即为焦虑总得分;根据所得值是否大于等于50分可判定是否患有焦虑水平,其中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大于等于70分重度焦虑。

1.2.2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6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探讨不同性别、年级之间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不同运动量所对应的学生焦虑水平的差异、体育锻炼效果与锻炼行为的相关分析以及焦虑的影响因素的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焦虑水平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

2.1.1不同性别间焦虑水平的差异分析

表1 不同性别间学生焦虑水平差异

焦虑总分NMSDT值P值 男21252.3512.33-1.696>0.05 女23154.3412.31

如表1所示,男生整体的焦虑水平低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52.35<54.34,p>0.05)。

2.1.2不同性别、年级间焦虑检出率及其卡方分析

表2 不同性别、年级间焦虑检出率及其卡方分析

性别人数检出率卡方p值 男12659.43%1.6610.197 女15165.37% 年级 高一17758.61%6.2190.013 高二10070.92%

如表2所示,男生焦虑的检出率低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59.43%<65.37%,p>0.05);高一学生的焦虑检出率低于高二,且存在显著差异(58.61%<70.92%,p<0.05)。

2.2 锻炼情况

2.2.1锻炼效果评价

表3 锻炼效果自评及男女比较

各维度得分总体(N=443)男生(N=212)女生(N=231)T值P值 锻炼乐趣3.60±0.743.71±0.803.51±0.672.920.00 健康效果4.06±0.714.08±0.764.05±0.650.350.73 能力效果4.10±0.714.13±0.754.07±0.670.900.37 外貌效果3.92±0.713.92±0.753.91±0.670.160.87 社交效果3.76±0.773.81±0.853.72±0.681.230.22

如表3所示,在锻炼乐趣方面,男女之间的锻炼效果存在差异(t=2.92,p<0.05),且男生的锻炼乐趣高于女生(3.71>3.51);而在其他维度上,如健康效果、能力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男女锻炼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2.2.2锻炼效果和锻炼行为的关系

表4 锻炼效果与锻炼行为的相关分析

锻炼兴趣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 锻炼乐趣0.562**0.282**0.336**0.347** 健康效果0.340**0.206**0.213**0.197** 能力效果0.273**0.147**0.165**0.168** 外貌效果0.251**0.094*0.182**0.151** 社交效果0.369**0.196**0.177**0.272**

如表4所示,锻炼效果中的五个维度乐趣、能力、外貌、健康、社交与锻炼行为中的兴趣、强度、频率、时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锻炼乐趣与锻炼行为的相关性最高,可见娱乐要素在体育锻炼中的中重要作用。

2.2.3体育锻炼效果与焦虑状况的相关分析

表5 体育锻炼效果与焦虑状况的相关

体育锻炼效果焦虑总分 锻炼乐趣-0.196** 健康效果-0.173** 能力效果-0.144** 外貌效果-0.158** 社交效果-0.175**

如表5所示,体育锻炼效果五个维度均与焦虑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即锻炼效果越好,学生的焦虑水平越低。

2.3 焦虑状况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1影响因素赋值表

表6 焦虑状况影响因素赋值表

变量含义赋值 B2年级1=高一,2=高二 B3性别1=男,2=女 B4睡眠状况1=较好,2=一般,3=较差 B5是否独生子女1=是,2否 B6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1=不感兴趣,2=不太感兴趣,3=说不清楚,4=比较感兴趣,5=非常感兴趣 B11体育锻炼强度1=微运动,2=小强度,3=中强度,4大强度不持久,5=大强度持久 B12体育锻炼频率1=每月1次以下,2=每月2-3次,3=每周1-2次,4=每周3-5次,5=大约每次活动一次 B13每次体育锻炼频率1=10min以下,2=11-20min,3=21-30min,4=31-59min,5=60min以上 CC体育锻炼效果评价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较满意,4=满意,5=非常满意

2.3.2影响焦虑状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我们以年级、性别、睡眠状况、是否独生子女、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度、频率、频率、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为自变量,焦虑状况水平为因变量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其中体育锻炼效果评价是以连续变量进入协变量进行分析。

表7 焦虑状态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BSEWaldp值OR(95%CI) [SAS分类=1.00]-4.9681.03922.8650.0000.01(0.00,0.05) [SAS分类=2.00]-3.2291.0249.9350.0020.04(0.01,0.29) [SAS分类=3.00]-1.6421.0162.6100.1060.19(0.03,1.42) 锻炼效果-0.4820.1737.7670.0050.62(0.44,0.87) [年级=1]-0.5150.2026.4780.0110.60(0.40,0.89) [性别=1]-0.1940.2070.8750.3500.82(0.55,1.24) [睡眠状况=1]-2.6890.40144.9720.0000.07(0.03,0.15) [睡眠状况=2]-1.6850.38619.0500.0000.19(0.09,0.40) [独生子女=1]-0.2450.2021.4750.2250.78(0.53,1.16) [锻炼兴趣=1]-0.6540.5281.5330.2160.52(0.18,1.46) [锻炼兴趣=2]-0.3760.4070.8560.3550.69(0.31,1.52) [锻炼兴趣=3]-0.0980.3780.0670.7950.91(0.43,1.90) [锻炼兴趣=4]-0.2660.3290.6500.4200.77(0.40,1.46) [锻炼强度=1]0.1790.4160.1850.6671.20(0.53,2.70) [锻炼强度=2]0.3890.4450.7640.3821.48(0.62,3.53) [锻炼强度=3]0.0270.4320.0040.9501.03(0.44,2.40) [锻炼强度=4]0.3520.4170.7120.3991.42(0.63,3.22) [锻炼频率=1]0.6090.3632.8090.0941.84(0.90,3.74) [锻炼频率=2]0.0750.3180.0560.8121.08(0.58,2.01) [锻炼频率=3]0.2150.2970.5210.4701.24(0.69,2.22) [锻炼频率=4]0.3880.3411.2970.2551.47(0.76,2.88) [锻炼时间=1]-0.0520.4670.0130.9110.95(0.38,2.37) [锻炼时间=2]-0.1390.4270.1060.7450.87(0.38,2.01) [锻炼时间=3]-0.2400.4160.3350.5630.79(0.35,1.78) [锻炼时间=4]-0.0240.4330.0030.9550.98(0.42,2.28)

运用符合比例优势假设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级、睡眠状况、是否独生子女、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强度、频率、频率、体育锻炼效果对焦虑程度的效应。首先检验回归共线性问题,将所有分类变量设置成哑变量,并进行回归。发现自变量容忍度的范围在0.611-0.895,方差膨胀因子在1.118-1.638,即自变量间的容忍度(Toler-ance)没有小于0.1或方差膨胀因子(VIF)大于10,即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平行线检验的结果为X2= 54.568,P=0.132,说明比例优势假设存在。模型拟合信息显示,本模型优于只有常数项的模型,X2= 90.099,P < 0.001。高一相对于高二而言,焦虑患病程度至少高一个层次的OR值为0.60(0.40,0.89),即高二年级比高一年级的焦虑程度要高;以较差的睡眠状态为基线,睡眠状态一般的的学生焦虑患病程度至少高一个层次的OR值为0.19(0.09,0.40),睡眠状态较好的学生焦虑患病程度至少高一个层次的OR值为0.07(0.03,0.15),表示随着睡眠状态的升高,学生的焦虑水平会减低;随着锻炼效果的增加,学生焦虑患病程度至少高一个层次的OR值为0.62(0.44,0.87),即锻炼效果的增加会使焦虑状态水平降低;锻炼的兴趣、强度、频率、频率达本次调查中未达到显著水平。

3 讨论

3.1 不同性别、年级焦虑水平及其检出率的差异

数据表明男生的整体焦虑水平和检出率均低于女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学生的焦虑检出率低于高二,且存在显著差异。郑在勇[5]等人对1147名学生的焦虑水平进行调查,发现高三年级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性(49.58>47.94,p<0.05);陈晓丽[6]的研究则不支持本次结论,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学生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42.88>41.70),且女性的焦虑水平小于男生,不同年级学生焦虑发生率不存在差异。女性焦虑水平高于男性的原因可能在于女性的沟通特点,即女性善于沟通,经常使用倾诉的方式排解自身烦恼,从而较男生焦虑水平较低;高年级较低年级的焦虑水平较高,可能的原因在于高年级的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大等一系列因素。

3.2 体育锻炼效果的的性别差异

本文研究的结果为:大学生锻炼效果自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能力效果、健康效果、外貌效果、社交效果和锻炼乐趣;男女大学生仅仅在在锻炼效果自评得分上的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男大学生的锻炼效果自评得分均比女生要高。而在陈善平等的研究中发现:自评得分高低依次为:能力效果、健康效果、锻炼乐趣、社交效果和外貌效果;男女大学生在5个锻炼效果自评得分上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大学生的锻炼效果自评得分均比女生要高[7]。男生相较于女生锻炼效果自评程度均较高,可能的原因在于男孩子活泼好动,勇于尝试,比较自信和认可自己。

3.3 体育锻炼水平、体育锻量效果与焦虑的关系

本文研究数据支持不同活动等级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运动量的增加,焦虑水平有所下降。牛一农等人[8]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也支持本文结论,即不同活动等级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F=1.872,P>0.05)。可能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焦虑水平普遍较高,导致了低体育锻炼量和高体育锻炼量的焦虑水平真值幅度过小;已有研究表明,有组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具有显著的心理健康效益,即体育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水平[9];陈冲对轻度和中度焦虑的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实验干预,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干预,轻度和中度焦虑的个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度焦虑的学生下降的效果最好[10];金胜真对关于体育运动降低焦虑水平的30篇文献进行元分析,结果也显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影响为有效性的效应值达到-0.656,即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降低焦虑水平[11];另外本文还支持锻炼效果与学生的焦虑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可能的原因在于锻炼效果与锻炼行为呈现正相关,而体育锻炼行为受到锻炼效果的反馈,锻炼效果越好,学生越容易投入到锻炼行为中去,又因为锻炼行为能够显著降低焦虑水平,因此产生锻炼效果与学生焦虑水平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3.4 锻炼效果与锻炼行为的关系

本文数据表明,锻炼效果与锻炼行为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支持锻炼行为和锻炼效果相互促进的关系。胡泯等[12]探讨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锻炼效果的认知差异,将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划分为四个方面,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锻炼效果存在差异(F=14.22,p<0.05),并且在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的五个方面均存在差异。作者认为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效果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构成了反复增强的通路,即追求锻炼的好处、参与体育锻炼、获得锻炼带来好处、强化对锻炼的一个认知评价、进一步再产生持续锻炼、产生更多的锻炼效果。并且建议帮助个体认识、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可以促进锻炼行为的良性循环。同样的研究结论在么广会等人的文章中得到支持[13],作者建议学生应该首先建立体育锻炼的良性动机,通过实施体育锻炼行为,总结体育锻炼效果并进行阶段性体育锻炼目标设置与总体评估,最后产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形成螺旋形的促进模式。

3.5 睡眠质量与焦虑水平的关系

研究支持睡眠质量越好,学生焦虑水平越低。邓春燕等[14]对睡眠质量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中得出,不同睡眠质量的学生焦虑检出率存在差异(F=228.425,P<0.05),且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睡眠质量显著预测学生焦虑。

4 结论

4.1男生整体的焦虑水平和检出率均低于女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学生的焦虑检出率低于高二,且存在显著差异。

4.2黄陂七中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比较感兴趣且锻炼时间在11-20min之间、锻炼频率为每周1-2次,选择的强度为微运动强度。

4.3在锻炼乐趣方面,男女之间的锻炼效果存在差异且男生的锻炼乐趣高于女生。

4.4不同活动等级的焦虑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运动量的增加,焦虑水平有所下降。

4.5锻炼效果总分及其各维度均与锻炼行为中的兴趣、强度、频率、时间显著正相关;均与焦虑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

4.6睡眠状态的升高,学生的焦虑水平会减低;锻炼效果的增加会使焦虑状态水平降低。

[1]廖蔚.居家隔离克服不良情绪侵扰[N].解放军报,2020-02-09.

[2]胡冰倩,王竹影.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6):87-92.

[3]余玲,夏君玫,张伟伟.运动干预对弱体质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47(8):73-76.

[4]梁德清.高校学生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5-6.

[5]郑在勇,王发英,蔡容,等.四川凉山高三学生焦虑状况及其与成绩的关系[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8,26(4):112-116.

[6]陈晓丽.初中生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及考试应激对sAA和Cor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5.

[7]陈善平,潘秀刚,张平,等.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自评量表(EEI)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404-1406.

[8]牛一农,于芳,付奕.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7,36(2):173-177.

[9] 李延武.体育锻炼缓解灾区中学生焦虑与抑郁的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3):41-43.

[10]陈冲,张成珍.运动干预改善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实验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7(3):127-130.

[11]金胜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的元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30(2):67-73.

[12]胡泯,陈善平,张中江,等.不同锻炼行为阶段锻炼效果认知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22(2):82-85.

[13]么广会,张龙,苏涛,等.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性变化的实证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31(2):67-71.

[14]邓春燕,常涛,贺鹏,等.乌鲁木齐市某重点高中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状况的相关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3):390-393.

[15]Glasser,W.Possitive Addiction[M].New York:Haper & Row.

[16]毛志雄.体育运动心理学简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9):287.

[17]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5-4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xiety Level and Physical Exercise

MA Yuan, etal.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

马媛(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检出率体育锻炼频率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处理器频率天梯
振动与频率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一类非线性离散动力系统的频率收敛性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概率与频率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