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1-11-21蔡昆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蔡昆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舞蹈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它透过舞蹈形象来浸润人们的心灵,感染人们的思想。古代学者们就有“乐声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之说,可见,音乐舞蹈对人的美感教育是由内而外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而是一种表现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意识形态的艺术。
一、情感教学对小学舞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
大多艺术都有着共鸣性,舞蹈便是其中之一。舞蹈者严格来讲是一位演员,通过舞蹈塑造不同的形象,创造不同的风格及情感。将情感教学融入舞蹈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肢体来塑造更加鲜明、有趣、真实的人物形象。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常常能够通过舞蹈引起观众的共鸣,从心灵抑或者思想上,这时就代表着舞蹈者通过舞蹈表演传达了自己思想,在舞蹈中融入了内涵,使用肢体动作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舞蹈者在不断的表演中、各类型的尝试中理解舞蹈的意义,使自己的舞蹈能力获得升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开发阶段,在情感方面发展不完全,因此在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展现也比较少,当然也存在其他问题。因此在小学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舞蹈中展现情感,发散舞蹈的内涵。
(二)培养学生心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智还不成熟,易被任何事情所挫折,被负面情绪所覆盖,而舞蹈就能发挥出调节情绪的作用,在舞蹈训练中,身体逐渐散发激情使思想也逐渐活跃。舞蹈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育,表现形式也具备特殊性,比如很多小学生比较胆怯、自卑,还有部分的学生内向与孤僻,那么开放式的舞蹈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活跃起来。教师在小学的舞蹈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合理利用舞蹈教学帮助学生成长,对其勇于挑战、自信等心性进行培养。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精彩的舞蹈表演提供给学生观看,欣赏舞蹈者优美的舞姿、所呈现的美感以及散发的情感,舞蹈类型不限制,民族舞、现代舞等都可以,不同类型的舞蹈也可加强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在舞蹈学习与表演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身体情况会有明显的变化,而心理也会在多次的表演与训练中趋于活跃与开放[1]。
二、如何运用情感教学
(一)深刻理解舞蹈的内涵
教师是课程的教学者,学生的引导者。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首先自身应正确的了解与明晰舞蹈的内涵,其表达的形式与感情融和等,才可以切实的为学生打下舞蹈基础。从这方面讲与其他课程并无二样,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读课文,复习其中的潜藏知识,制定教案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之后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是现时代教学所需要贯彻的,教师应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情况较差的学生不可以忽略而过,更不可以采用优劣两种对学生进行区分的体制。舞蹈的表演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精神作为支撑,学生在精神与体制方面差异性,教师应进行记录,通过分析与研究对学生进行划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区分对待,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教育,但是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尽量一视同仁,避免部分学生因此对舞蹈教学产生负面情绪。小学阶段学生其心智还未独立,因此有着很强的感情依附性,教师对学生的理性区分与教学,会对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同时区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提高对自己的认知,这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有较大帮助[2]。
(三)练习与欣赏并行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教导学生进行舞蹈肢体的学习,在舞蹈的审美与自我评价方面,教师也应引起重视。在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进行改动,教师单方面的评价不再适用于现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应将学生的评价融入其中,通过学生的视角可以发现教师的角度所看不到特点。另外,对他人评价,接受他人的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的一次提升,对自己的认知。在学生进行评价中,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对某些掺杂个人情绪的评价进行记录,私下对学生进行教导,减少评价中的感情倾斜。对于别人的评价,教师帮助学生摆正观念,积极接纳听取别人的意见,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控制大有帮助。在舞蹈内核认知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对于舞蹈的评价自我评价,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与自我学习等能力。
三、情感教学在小学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激发学生对舞蹈的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智力、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够进行正常的审美活动,但是小学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一样具有追随的本能。基于此,在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正确、有效的启发,让学生感觉到舞蹈的美感,与其中隐藏的情感,通过舞蹈的引领,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使他们能够做到情感的表达。
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训练、语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且促使学生去感受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在舞蹈中能够感受到愉悦、快乐等心情,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舞蹈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发展,比如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群体表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毕竟舞蹈大多是以多人形式进行表演,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十分有必要,参与群体表演的学生动作需要协和,与其他人的肢体动作要做到一致,在反复的训练中,使学生能够培养出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后续的群体舞蹈学习中事半功倍,实现精神意志与情感的凝聚。另外,教师可以借助舞蹈教学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与舞蹈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培养,使学生的心理与身体都健康成长。在舞蹈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大多学生都颇为胆怯与害羞,在舞蹈学习中不敢表现自己。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合适教育手段,纠正学生的不自信心理,引导学生阳光成长。比如说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在舞蹈教学前期选择节奏比较欢快的音乐,再编写一些颇为简单与内敛的舞蹈,传授给学生先行适应,简单与内敛的舞蹈能被学生快速掌握,再加以欢快的音乐进行心理调节,学生对于此节舞蹈课程的抵触心理将荡然无存,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采取这种方式,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自信心。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注重劳逸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不能支撑学生进行太多的舞蹈学习,让学生进行休息的这段时间可以合理利用,为学生播放一些优质舞蹈,比如说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多方面、多种类的舞蹈学习,不同的舞蹈风气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舞蹈视野,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逐渐不再限制自己的舞蹈思维[3]。
(二)构建教学环境
舞蹈源自人们对日常行为、生活活动的一种艺术加工,并且将之与音乐结合,通过肢体动作来传达美感于人们,对舞蹈魅力的感知与学习,能够与生活中其他事物给人的情绪感受形成“通感”。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造一个环境,给之后的舞蹈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说在舞蹈教学中,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方式进行结合,先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阐述,再让学生先欣赏视频、倾听耳边的音乐,暂时不用急于求学。以《天鹅湖》这个著名的芭蕾舞为例,可以选择一些剧照、依据偏简单的芭蕾舞曲,教师在学生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引导,待学生们进入舞蹈欣赏状态后,静静等待视频的结束[4]。随后对学生进行提问“用几个词语将你们脑海里的芭蕾舞描述出来”,部分的学生会说优雅,因为他们关注公主、天鹅等细节;部分的学生会认为是风趣,他们关注到了舞蹈的快速转向,感受到其中的趣味;还有些则认为是古雅的,因为他们关注到了其中难以完成动作,难度特别高充斥于他们的脑海,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始教学,通过芭蕾基础舞姿的学习,实现学生心中的芭蕾舞形象[5]。
(三)表情与肢体动作教学
“观其舞、看其功、察其色、鉴其貌”这是流传较广的一句话,它是说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要根据舞蹈的主题来展现情感的变化,或是悲伤或是欣喜等,通过肢体、表情来向观众传达,如此才能发散舞蹈中的情感,带动观众的情感随之变化。基于此,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落实情感教育,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以身作实践向学生进行诠释,让学生能够真切的领悟舞蹈中的感情,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融入舞蹈中,积极的进行舞蹈学习[6]。比如在《举手发言》一课中,教师应根据舞蹈来调整表情的变化、眼神的聚焦与扩散,切实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其能够融入舞蹈学习中。在此课程中有这样一段情境,一名小女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显得异常紧张,不敢举手发言,但在其他同学的鼓励下,最终克服自己的反面情绪进行了举手发言。在为学生展示这段舞蹈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表情的变化、肢体动作的表演与眼神的细节来向学生进行展示,以此为蓝本引导学生反复练习,最终掌握这支舞蹈的核心思想与情感,并且能够演绎出来[7]。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舞蹈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学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对舞蹈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使学生以饱满的进行舞蹈学习,自主进行舞蹈探究,并且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舞蹈所承载并表达的情绪进行准确感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舞蹈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