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如何进行传统武术的实战训练
2021-11-21李通国
◎李通国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曾任参将、都指挥使、副总兵、总兵、太子太保、左都督、少保等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拳经三十二式》等著作。
按照戚继光的说法,拳术对于战争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可是戚继光为什么又从武术中吸取精华创作出《拳经三十二式》?说明拳术虽不能直接作用与于战争,但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它一定对士兵的训练产生作用。训练方法决定了拳术的方向,健身或实战格斗的武艺。《拳经三十二式》的作用与训练方法分散出现在各个章节,集中起来可以看到传统武术训练的面貌。
《拳经捷要》是《纪效新书》十八卷本中的一篇。《拳经捷要》在武术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其后所附的拳经三十二势对后来武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后世的戚家拳、太极拳、洪洞通背拳等传统武术流派均受其直接影响。
一、《拳经三十二式》从哪里来?
《拳经三十二式》是由三十二个技术动作组成,这些技术动作并非戚继光独创,而是对那个时代享有盛名的拳术技术的分析和总结。戚继光显然对流行的各种拳术都做了系统的研究,不只是分析技术的表面现象,更是深入到拳术的本质加以对比分析。“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名势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是对拳技本质的探究;“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是对各家拳术技击本质特点的分析。
那么,为什么戚继光还要从这么多优秀的拳种里挑选出一些动作形成自己的拳术呢?因为各家拳派“虽各有所长,然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就可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偏于一隅”就是技击技术不够全面,因此戚继光提出了自己的技击技术设想“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正如常山蛇阵法,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身而首尾相应,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 《拳经三十二式》就是要使技击技术的训练上下周全,达到无有不胜的技术效果。
二 、《拳经三十二式》是套路还是不相连的散手技术?
戚继光总结《拳经三十二式》绝不是只为了编排一个活动士兵身体的体操,培养士兵技击上的各方面能力才是其终极追求。《拳经三十二式》显然也是为着技击着想的,“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 遇敌制胜”是指三十二式的动作技术以打赢为目的,“变化无穷”技术是随敌而灵活变化,达到“人不得而窥者”是技击技术的最高境界。单个技术动作和技术的变化是戚继光最终要让士兵掌握的根本所在。
但是,这与《拳经三十二式》作为一个套路让初入门的士兵演练并不矛盾,事实上戚继光也是这么干的,“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 势势相承”说明他是把三十二编排成连贯套路的。
戚继光的训练方式,使我们了解到中国武术早期的训练中拳法套路和拳法技击其实是混合训练的,其最终的目的是为着“实战”,练习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其格斗能力进行的。其武术套路也表现为朴实无华。在滚滚的历史浪潮中,我们的武术套路这种为戚继光诟病的花法武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与技击形成了彻底的分离,技击却被很大程度地弱化,与古人拳术训练的本质是背离的,这种现象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等都有关系,不独一个元素发挥了决定作用。
三、戚继光编排《拳经三十二式》的动机在哪里?
戚继光编排《拳经三十二式》当然是为了提高士兵的个人作战能力,可是事情又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作者说了,“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余力,则亦武门所当习,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这种徒手武艺对于军事作战起不到直接作用,如果士兵有余力就当作功夫学习,如果没有能力就不勉强了。既然对于军事作战不能直接起到作用,那么编排《拳经三十二式》要去做甚?
(一)惯勤四肢,活动身体
“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戚继光开篇就这样写出了自己对于拳法在战争中作用的主张,也提出了编排《拳经三十二式》的一个重要用途:活动手足,惯勤肢体。
用我们现代训练来讲,就是把它当作准备活动。古代人练习武术没有准备活动这种说法,对“准备活动”方式的引用,是“民国”时代西方体育被有识之士大量地引进到我们国家的体育中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准备活动是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创伤而有目的进行的身体练习,为即将来临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戚继光当然不会知道运动生理学的道理,他一定是在实践中观察到了这种活动方式的有效性。
还有另外的一层解读。通过大量的拳术运动惯勤四肢,神经肌肉高度协调,在工作中能够调动更多的肌肉有效参与,为学习其他军事武艺打下身体的技能的基础。
(二)作为学习兵器的基础
“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剑、戟、弓矢、钩镰、挨牌之类,莫不先有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就是对“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的具体解释。今天武术套路的训练中把长拳技术和基本功作为其他拳术和武术器械的入门功夫也是吸取了传统武术训练的经验。当然了,长拳作为现代武术竞技项目,其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它的技术和基本功训练有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三)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格斗能力
练好拳术需要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做保障,“学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脚法轻固,进退得宜。腿可飞腾,而其妙也;颠起倒插,而其猛也;披劈横拳,而其快也;活捉朝天,而其柔也。知当斜闪”,身法、步法、手法、腿法、拳法等等哪一个也不能少。拳术本身若是勤于训练,能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以拳术为中心的各种辅助训练也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戚继光深知拳术的妙处。
身体素质提高了,有了格斗的本钱,技巧和战术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体能。“俗云:拳打不知。是迅雷不及掩耳,所谓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就是对拳术运用战术的总结。作为士兵的训练,能够在战斗中保存自己,杀伤敌人的能力是训练的最终目标。
拳法虽然不是大战之技,却是小站之技。在大战中总有落单的时候,总有拼到不得不拼个人的时候,所以满族人选择了摔跤,汉族人选择了武术作为士兵的训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