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创新模式思考分析
2021-11-21罗水英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在妙镇在妙初中
罗水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在妙镇在妙初中
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有效衔接,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很顺利地从小学教育转接至中学教育,进而依靠衔接的顺利性和延展性,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思维和习惯,逐步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高效性。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里,教师往往没有充分了解到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区别和不同,拥有很多层面的教育不均衡性,进而让体育教学的重难点无法凸显出来,不能很有效的使学生完成体育练习层面的变换。也就是说,基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对“体育教学衔接”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通过分析,探究出创新性的落实路径,以更快速的教学过程,来完善和优化体育课堂整体教学的质效。
一、对体育学科性质的认知
长久以来,身为编订课程,体育学科一直都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要的主体内容。这种课程样态,是将体育当作科学对待,认定体育是一门科学,既包含体育层面的科学化理念,也包含运动科学层面的实践性活动。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里,通常会把体育的科学理论和运动实践当作根据,依照教育改革的需求和不同年龄阶层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挑选和编排恰当的教育内容,构建起体育学科制度,进而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这种课程设计,大都经历过长时间的教育践行,在目标构建、分类解析、内容编排、考评等层面持续地优化和改善,已经构成了相对完整性的课程制度[1]。
追随学科内容的更替,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要逐步适应时代的进展,了解和自然、人文相关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多元教学手段,深刻理解学科专业知识理论,熟练掌握许可专业技能,在课堂之上,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用现代化的理论和思想,设计教学方案,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活动,依照系列化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坚定毅力,培育学生“耐心”的精神,提高学生的高尚品质,完成强身健体的学科教育目标。
二、现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中遇到的困难
(一)当前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并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教育事业一直都在发展中,但从现状看,我国的教育事业依旧存留很多层面的困境,特别是我国体育教学层面的任务和工作,更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对应工作人员的关注和处理,进而确保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性上升,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加强与综合品质水平的提高。
依托现阶段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情况,出现了课程内容和目标不够垂直化匹配的情况,从原因出发,实则就是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并未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当作导向,从而让整个体育学科教学中的任务和目标无法践行,最终使得目标教学和实际教学连接不上,体育教师也面临着“如何革新”的困难。除去内容和目标的不垂直,我国部分体育教师所持有的难点,基本聚集在“育人理念”上,他们不懂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也不懂如何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更不懂如何借靠“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小学时期的教材和中学时期的教材并不统一
对于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来说,无论是幼儿时期的锻炼性教育,还是小学时期、初中时期、高中时期的体育教育,都是具备系统性的综合性教育。每一个时期的教育,应该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连接起来,并不能单一性的留存。但从活动的开展来说,实则是很难完成的。这是因为当前体育教育在各个层级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差异,使得在开展小学体育活动、初中体育活动、高中体育活动以及大学体育活动的整体衔接过程里,不容易出现,难度升级的情况。长久发展下去,就比较容易引发我国体育教育各个层级之间的教育脱离。让十四年的体育教学无法构成系统化的整体,即便部分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追随上了时代的发展,但并没有依托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情况,对具象化的情况进行探究,没有真实的发掘到学生的心理。最为重要的是,阶段和阶段之间的体育教学没有规律可言,所以,不能切实防止低层次、往复性体育教学情况的发生。
(三)教学目标的虚化和教育理念的陈旧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延展,教师常常会受“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影响,不重视体育教学。小学时期的体育教学常年以“玩乐”为主,初中时期的体育教学,常年以“成绩”为主,两者本就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其训练衔接更称不上顺利。由此可见,不管是小学时期的教师,还是初中时期的教师,都应该从理念转变开始,重视体育教学的课堂质量,通过效率的提升,完成强身健体的总教育目标。当然,各个年级之间的教育目标并不相同,所以,体育教师要明确学生每个时期的体质,继而从学生体质出发,设计适应学生身体发展的训练方案,借此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关注体育教学内容的上升式转变,进而根据内容的变换,强化学生的体育练习理念,使其形成终身锻炼的健康意识[2]。
三、新课改背景下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具体内容
(一)明晰体育教育的对应课程
所有学科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都应该对相应的课程内容做出一定的了解,这是从目标出发,所进行的深层次解析,也是对教学方案规划的整体性展现。所以,教师需要从自身能力提升做起,依托体育课程的文本解析,对“体育课程”做出自己的探究。进而在内容、方式和手段上,解析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教学衔接。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差异,即教授对象不同,由于年龄、性格所产生的差异,教师通常要以生为主,设立不同教学方式。即便拥有区别化的特性,但如果了解了衔接过程中的连接性,教师就需要深度研究教材内容,通过教材内容的衔接,了解小学时期以及中学时期的教学情况,进而更有效的推动中学和小学之间的顺利衔接。
(二)预先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中,其要求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多元的教学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践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之前,教师需要预先明确学生的心理情况、性格情况、学习情况。比如,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其更偏爱趣味性比较强的游戏化运动,所以,教师在设立的时候,就要依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趣味引导性,建设游戏化运动。而在面对初中生的时候,教师就要思考初中生的认知特性,了解初中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为之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运动。由此可见,在明确学生情况的背景下,践行体育教学活动,就能够迎合不同时期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需求[3]。
四、新课改背景下做好中小学体育衔接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理念,创新方式,凸显课程整体性
从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衔接层面的工作问题,主要展现在“理念匮乏”“方式陈旧”等层面,所以,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预先探究“衔接对方”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方法,进而明确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课程的整体性的综合性。而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之下,教师就要依照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强实践性的体育教学,以此拓宽学生的体育素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深化自身的体育理念、体育认知和运动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在衔接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的时候,还要注重阶层化的设计,以此完成整体性教育的目标,促进体育各层级之间的互相连接,凸显课程的综合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重视衔接工作的践行,通过科学素养和体育素养之间的连接,为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的教学制作出理想性的框架,基于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使得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衔接朝稳定化的方向衔接。
(二)依托能力,激发思维,突出领域系统性
为了完成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高效化衔接,教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并不限制在短暂的单节课教育当中,而是要结合多层级的教学目标进行探究,这就让衔接任务的实现,变得相对繁杂化。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就应该基于教师能力的培育,强化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进而让教师能够应用崭新化的教学方式,完成小学体育教学和中学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结性。比如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开展一个联合性交流的活动,促使中小学的体育教师面对面的交流,进而明确对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学校在训练的过程里,还可以设计一个考核制度,依托教师所持有的专业能力对其进行考查和评价,从而改善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在训练的过程里,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促使其能够依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立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从而突出领域的系统化。比如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里,教师会将“形象思维”的培养当作主体,所以在践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高于学生的练习,口头上的讲解,高于实践教学的进行。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理念背景下,将理论和实践整合起来。为此,体育教师要尽力找寻到体育教育各个时期的相互结合核心点,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4]。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落实小学体育和中学体育之间的衔接,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重要性,能够协助小学生迅速迎接中学时期的体育练习。即便当前的教学衔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但问题只要得到处理,教师就能够依托细节化的解析,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确保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