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如何构建体育教学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

2021-11-21徐立国北京服装学院

灌篮 2021年3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人才体育

徐立国 北京服装学院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为了满足新教改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高校应结合相关政策文件、高校实际状况,不断健全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积极培养创新人才,才能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状况与培养创新人才的障碍

(一)高校体育教学状况

研究发现,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状况不佳,在教学期间呈现出教学思想落后、内容单一、方法滞后、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压力繁重,无法及时创新教学思想、提高教学行为规范性、时代性,这导致体育专业学生极易丧失提升学习技能等机会,若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而且在体育教学期间,一些教师对体育理论教学过于关注,忽视了选修课、实践课教学,导致体育教学缺乏体育运动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破坏了体育教学创新体系构建的效果,对高校体育教改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外,由于未能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教学理念,所以教学方式迟迟得不到创新,致使参与传统体育训练方式的学生出现了厌烦心理,这让大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应付了事,不仅降低了体育教学效果,还无法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及体育素养。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障碍

一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滞后。研究发现,观念会深刻影响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比如,高校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训练期间,若固执的坚持专业运动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必然会使学生面临较大压力,此时会降低培养创新人才的效果。若在此期间,未能帮助体育创新人才树立科学的观念,也必然会降低培养人才的效果。

二是,体育教学环境欠佳。培养体育教学创新人才期间,做好体育环境改善、调整,能使师生维持愉悦、轻松的状态,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维持。但是,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学氛围十分压抑,师生均有较大压力,这不仅无助于体育专业学生潜力的开发,更加剧了师生矛盾,致使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处于被动之中。

三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研究发现,高校设置的体育课程出现了实践、教育目标脱轨现象,在课堂中学生学得的体育知识无法在体育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丧失了信心,致使体育成绩及技能越来越差。从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来看,如果职业课、选修课、就业创业课、文化素质课缺失,那么不利于体育专业学生的均衡发展,进而体育事业会因人才供应不足而陷入发展困境。[2]

四是,体育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专业的教师才能满足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对教学指导方面的需求,但是,国内诸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改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使得学生产生了不信任感,因此,影响了体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

二、高校构建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策略

(一)更新体育教学思想

高校体育教师应将传统教育理念放弃,将改善大学生体育素质、激发学生体育潜能视作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期间应密切观察学生身心变化,结合学生体育基础状况设计针对性体育教学方案,保证参与体育学习的学生能够有效强化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所以,高校体育教师主动更新体育教学思想、观念,不仅能提高教学行为规范性,还能在教学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感染学生心灵,提高学生配合理论及实践课堂的程度,有助于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构建合理的体育教学创新体系。

(二)改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程度

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锤炼体育运动技能,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做好学科建设,如围绕素质教育理念,对体育课程结构实施调整,合理增加实践课课时,为学生创造在体育运动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激发学习欲望、改善个人体育素质。

比如,高校体育教师可在体育教学中常见的球类运动项目中引入瑜伽等项目,然后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喜好与体育学习需求选择最佳的运动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完成高效体育课堂构建。另外,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诉求,开展扫盲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体育知识盲点,然后带领学生展开互动交流,采用舍短取长的方式改善体育教学、学习效果。

(三)做好体育教学手段创新

在体育教学创新体系构建中,要做好体育教学手段动态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主动性,才有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高。实际上,传统体育教学方式难以更好地满足当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构建需要,信息时代下,教师灵活运用微课、慕课教学法,将大学生短时间内带入体育课堂情境,满足学生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训练等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可为学生树立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拓展体育思维,调动学生体育学习情绪,实现预期教学目标。[3]

(四)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

高校学生可利用体育课堂学习知识、锤炼体育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立足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目标,顺应时代需求,积极的对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具体而言,高校通过设置体育专业课、选修课的方式为学生输出体育知识、锤炼体育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个性化培养,才能为社会培育综合性优质人才。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性格特征、体育学习需求,科学筹划体育教学活动、设置体育教学课程,给学生营造和谐的体育学习环境,才能有效发挥体育教学创新体系的价值。[4]

三、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体育创新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行为规范性,则应该引入全新的体育创新教育思想,尽量对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及运动潜力进行发掘,期待赢得学生长期信任、缩短师生距离,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由于入校学生在成长环境、健康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培养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并为学生培养出健康的体育观念及健全的人格。另外,高校要结合体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积极推动体育教改工作的开展。从体育教师角度讲,教师应严于律己,坚持全面发展教育观念引导,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水平,而且,在教学中要尽量探寻体育专业学生闪光点,如果发现学生的体育思想等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其错误,才有助于培养出优质的体育创新型人才。

(二)营造和谐环境

高校体育教师为学生传授、普及体育专业知识、培养体育技能的效果受到了体育教学环境的直接影响,若教学环境和谐、轻松,那么教师便可饱含热情、以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学任务、承担体育创新人才培养责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降低体育训练压力、提高研究体育训练技巧的兴趣。换言之,体育教与学环境宽松化,有利于消除大学生紧张感,当学生以松弛心态学习,体育学习效果、训练效果能够达到最佳,并且教师能够针对性改进教学计划,探索教学创新体系建构路径。[5]但是,只有师生携手维护,才能保证营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所以,教师要密切追踪学生心理状态,积极和学生交流,通过沟通掌握体育学习、实践锻炼中学生遭遇的问题,然后制定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帮助学生处理问题,赢得学生信任,和学生建立互信关系,保证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方可使学生体育能力得到改善。

(三)做好课程的科学设置

高校应以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实践中,要重调体育课程比例,适量增加体育实践课、选修课等课时,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培养。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改善就业及创业能力,所以,高校应设置职业拓展课,引导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学生确定职业方向,方可使学生就业及创业成功率得到改善。因为体育人才培养要求会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因此,高校应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实时调整,不断增加课程教学范围,做好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帮助学生培养并改善体育创新意识、体育技能、体育素养,才能夯实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四)积极构建创新型师资团队

首先,要建设优质的高校教师队伍。高校方面要从校内优选体育水平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青年教师,为其提供创新理论培训机会,使其掌握创新创业专业理论、获得创新实践活动教学技能,从而提高师资团队整体水平。同时,高校体育专业还可实施导师制,配备高学历、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导师,采取“一带一”或“一带多”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另一方面,高校要挑选骨干体育教师入本地体育单位挂职实践,引导、支持体育专业教师研究、申报课题,建立科研团队,完成高质量科研项目,从而改善教师的科研水平。[6]

其次,优化创新实践团队。高校要聘请体育行业专家、学者入校指导师生,改善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向创新型人才方向发展。实践中,校领导应在高校中建立体育专业创新实践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等负责开展有关工作,同时,要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根据体育专业真实状况,优化调整现有课程,打造一支专家指导、教师授课、学生实践的创新团队,从而实现高校在体育教学中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之,高校作为培养体育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在培养创新人才期间,高校应积极构建体育教学创新体系,制定并落实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策略,才有助于优化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提高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满足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创新人才的需求、改善学生体育素质及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人才体育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人才云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我们的“体育梦”
毛遂自荐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