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品势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研究
2021-11-21李俊帛隋东旭
李俊帛 隋东旭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武体类运动,其项目中包含竞技、品势、功力击破、特技等,现代跆拳道中又融合街舞等元素发展成跆拳舞,使跆拳道成为更加多元化、更具有表演性和观赏性的世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苏联美学家认为,美学是研究现实中美好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审美认识世界的特征,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美学的对象随着社会历史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知识的进步而不断扩大[1]。跆拳道主张“以身练心”“内外兼修”,最终达到由技入道。随着近些年跆拳道中品势项目的快速兴起,世界范围内练习跆拳道的人数不断增加,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跆拳道品势的美学特征日益凸显,品势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越来越体现出所特有的审美价值,然而当下关于跆拳道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竞技相关的领域,而关于品势指导性的研究尚且不足,理论无法跟上实践的脚步,不利于品势项目的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发展,从而就不能更进一步地指导实践。尤其品势是跆拳道项目中最具有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的项目,所以跆拳道品势美学价值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众所周知,跆拳道分为十级九段,每一个级别对应着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晋级内容与要求。一般来讲,大众在练习跆拳道初期,竞技、品势均要练习,综合发展各项技术动作,但是在专业领域,跆拳道项目的练习往往就会被具体细化到专项,如专门的竞技运动员或者品势运动员,使其在专业领域不断发展到极致。竞技和品势犹如实战和表演的区别。
跆拳道品势的一招一式虽来源于实战格斗应用,但在不断发展中逐渐上升到一种形体艺术,通过练习者动作招式的演练,充分表达出力量美、形体美、节奏美,称为表现力。没有演绎力的品势,仅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干,选手的眼神、面部表情、转身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于“型”而言,技术基本功固然是核心,但品势修炼者想达到更高层次就需要演绎力,赋予品势以灵魂,而这时观众在观看时会感受到品势选手的气场或风格。该文是从体育美学视角切入,旨在正确认知跆拳道品势日益凸显的审美属性,对实现跆拳道品势项目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作出积极的指导。
1 跆拳道品的历史溯源
目前,品势所使用的名称是于1987年2月22日由韩国国技院技术审议会通过决定。品势,是将进攻与防御动作沿品势线演行,最终使习练者掌握跆拳道技术的修炼体系。着重强调对动作的刚柔、速度的缓急、行进的节奏、身体的均衡及呼吸与视线的掌控,并且将对身体重心的移动与动作中心轴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品势的修炼能克服身体上的弱点,并经过反复多次练习来达到精神上的坚韧与不屈[2]。大众对跆拳道的认识仅仅局限在飘逸潇洒的腿法,认为其就是练腿,几乎没有拳法及手部动作的参与,但这样的看法往往都是片面的,在传统品势中,手的技术占80%,腿的技术占20%,而在跆拳道竞技项目中,腿技术占90%,手技术占10%。由此可见,传统品势项目是以手部技术动作为主导,腿法为辅的格斗型。
品势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武术”,古代时期,战争四起,人们修炼跆拳道,其目的是参与战争,抢夺更多的资源;第二阶段为“武道”,进入了和平时期,少有战争,“武术”少有用武之地,于是就形成了最开始的传统品势,通过修炼品势达到“悟道”的境界;品势项目无论是比赛还是表演,观赏性都非常强,既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可以使观赏者在坚韧与柔美相结合的艺术魅力中领悟跆拳道激情澎湃、振奋人心的文化精髓[3]。第三阶段为“武艺”,到了现代,为了提高品势的观赏性,顺应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其难度越来越大,融合非常多的特技动作,路线编排也更为复杂,到了此时已经将品势上升到艺术的阶段。
1.1 跆拳道品势的产生
品势是最能体现出跆拳道内在精神的内容,有一种说法是最初的品势托生于真实的格斗竞技中,修炼者在不断实战中的积累与积极摸索,研究出针对于某一种格斗条件下所应对的具体招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最初的品势雏形,一些碎片化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后被编排成固定的“型”。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越发看中“礼”,为了避免直接的肢体对抗对比试者产生伤害的风险,人们便想通过“型”的比试,以及功力强弱来一绝高下,用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可以理解为“君子之博弈”,通过“型”的比试,既保证了修炼者的自身安全性,又达到了比试的目的,较之直接的身体对抗更具观赏性。另一种说法是为了全民普遍提高身体素质,达成强国强民的目的,编排好的品势动作有利于推广练习,更有利于跆拳道传播和发展。
1.2 我国品势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跆拳道发展变化很大,由原来的单一偏重竞技慢慢朝向更多元的方向转变。从我国南北方品势发展来看,北方的品势发展要落后南方很多,原因在于练习的内容太过于偏重竞技,而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或者因为缺少优秀的品势教练员。虽然我国跆拳道的发展比较早,但是品势的发展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而世界范围内著名的跆拳道馆都是依靠品势为根基名声四起,不过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品势热”,我国一大批优秀的品势选手,开始在世界大赛中崭露头角。
当前,品势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修炼者在练习之初,品势基本功比较弱,对动作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很难上升到审美高度。也就是说品势项目的美学特性是修炼者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产物。而韩国对品势项目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品势的美学研究都已经非常深入,我国在关于品势美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非常浅显的初级阶段。体育与美学的结合需要更多跨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地投身钻研,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体育与美学在历史的发展中像一对孪生兄弟,美学通过体育运动的具体方式传导出来,转化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美学则属于一种感官上的内在意蕴的哲理范畴,属于一种“只可意会,很难言传”的情感体验。
在表达美学意义时,常常是无法用语言直接表达,或者表达后存在不直接、不具体、不生动的问题。所以,人们都会通过音乐、绘画、舞蹈、体育等具体的方式去表达美、展示美。人们通过这些不同的载体,利用视听感官去体会其中的美学意蕴。
罗丹曾说,在任何民族中,没有比人体的美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了。不论是男性强悍的壮美,还是女性秀丽的柔美,都居于最高地位。跆拳道品势通过肢体动作,将力与美结合表达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及心灵上的震撼。
研究品势体育美学的意义在于,避免修炼者在修炼时仅把目光停留在技术本身,而忽略其中蕴含的宝贵价值,变身成为技术型文盲。品势的美学研究,有利于品势本身发展到更高层次,有利于跆拳道项目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指出和明确品势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让修炼者不断挑战身体极限,勇攀高峰,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品势的审美需求。
2 跆拳道品势的美学特征
2.1 不同视角审视品势的美学特征
跆拳道品势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修炼时,修炼者身穿白色道服,系着各色腰带,展示出各不相同的身体姿态和节奏,在演练一些刚劲有力的动作时,常常结合发声,给人一种工整美和充满阳刚之力的力量美;在演练一些高难度技术动作时,修炼者常常在比赛中“上下翻飞”,形成飞动惊险的特技动作,体现出运动员对人体潜能的突破和跆拳道的技术之美。这些都说明跆拳道品势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具有耐人寻味的东方武技特色[4]。品势发展至今,为了顺应人们对技术观赏性的迫切需求,跆拳道品势项目从不同角度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动作难度,加强项目的观赏性,使其高度艺术化。观赏跆拳道品势表演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们的斗志,鼓励人们不断向上攀登,传播正能量。
2.1.1 形体艺术视角下的品势审美
当下的品势,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格斗技术来看待,品势通过动作的演练来体现修炼者对形体的控制力,从而将“型”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出优美的身体姿态、动作的刚柔缓急及节奏的丰富变化。跆拳道所独有的“一字踢”,更是独树一帜的代表性动作,不同于舞蹈的柔美,一字侧踢技术动作不仅需要强大的平衡力、柔韧性的支持,更需要表现的是腿法的穿透力,给观者一种“一飞冲天”的强大视觉冲击力。
2.1.2 格斗意志视角下品势审美
跆拳道品势体现出崇高的精神修炼,品势修炼的终极目的,并不是技术上的无敌,精神上的追求才是终点[5]。单纯的归纳成舞蹈类似的形体艺术的美学特征也不能完全囊括品势的审美价值,因为品势始终属于特殊的具有格斗性质的形体艺术,它具有其他诸如体操、舞蹈等不具备的格斗意志。从该角度分析,跆拳道品势的精神追求大于技术动作的追求,展现出其独特的战斗意志美。
2.1.3 礼节武德视角下的品势审美
金鹭在《跆拳道品势和空手道型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儒家思想非常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在中国古代时期被历代君王所推崇,而跆拳道文化收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跆拳道宗旨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始终把礼仪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出跆拳道的礼仪之美[6]。
“未曾习武先习德”,跆拳道品势区别于野蛮格斗术类型,礼仪始终贯穿其中,修炼者在人生第一堂课中需要先学会规范跆拳道的礼仪礼节。品势项目,在演练前或者比赛前必须进行鞠躬礼,这些礼仪礼节共同表达出品势修炼者的内在品格美。
2.2 影响品势的美学特征的核心因素
基本功是品势的根基,犹如高楼大厦的地基一般,基本功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品势选手后期的发展,决定了练习者最终能走多远。基本功包含了品势最基础的技术动作,如拳法、腿法、步法等内容。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不是速成的,熟练度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在品势训练环节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此阶段选手需不断打磨动作,从量变达到质变。
大众对品势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演练时发出的破袖声响,是由运动员快速地发力产生的。跆拳道的训练服不是紧身衣,道服与身体存在一定的间隙,通过肢体动作过程加速度和动作定点的瞬间停留会产生道服与皮肤之间的撞击,这种破袖声响,称为穿透力,亦称之为表现力。修炼品势中,不仅要掌握各动作的准确度和熟练度,更不能忽视跆拳道品势评分标准中“表现力”在品势比赛中的重要地位,表现力的提升是运动员及教练员针对品势训练的重中之重[6]。表现力在比赛评分中占60%,所以表现力是影响品势美学特征的核心因素。
品势修炼者想要提高表现力,需要把发力的几点要素体现出来,包括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的延伸发力、动作协调的同步性发力、放松加速的爆发力,以及重心的掌控、动作细节的处理等。其中,动作的协调发力总结为五位一体的合力,第一是攻防动作本身的力量;第二是辅助手的顶肘发力;第三是腰部肩膀的转动发力;第四是蹬地转脚的发力;第五是落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表现力除了力的表现以外,通常还体现选手的内在气势、节奏的缓急、发声等。在跆拳道品势准确度和熟练度表现力之外,可以在品势中融入自己对品势的理解,可以在固定动作套路上展现个人的表现风格[7]。这就是所谓的表现风格不同,不同国家和各地区间所修炼的品势虽然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存在着文化的差异,对每一套品势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而最重要的不同就属审美层次上的差异,才导致品势项目能够风格迥异,百花争鸣。
另外,跆拳道品势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对于节奏的把控,品势中包含了千变万化的攻防转化,在刚柔缓急中,动作会出现松紧快慢的节奏变化。品势的节奏变化就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鲜明的节奏感让品势更具有观赏性[8]。
2.3 影响品势的美学特征的其他因素
2.3.1 专业服饰对品势的影响
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是思想的形象。服饰是运动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85%的地方被服饰所遮盖。根据古代武士精神,道服本身就代表一种统一、骄傲和责任的意识。道服是跆拳道练习者的一种装备,它见证了练习者克服自我限制,主宰自我意志,以及通过多年练习而获得智慧,不仅如此,道服还见证了练习者对胜利许下的誓约和对练习者多年的忠诚陪伴。随着跆拳道的发展,跆拳道训练服也被修改,以适应新的技术动作,并因此有了自己的风格。这种传统服装被不同的生厂商制造得更具有吸引力。1978年,世跆联的大师和韩国首尔的国技院就创造了一款V领的道服。这种V领的道服取代了以前对开式的道服(穿着时经常因为凌乱而需要整理)。最初的道服只有一种颜色,到1970年就出现了2种,道服的颜色取决于腰带的颜色是白还是黑。
品势服是品势比赛规定使用的服装。目前,有8套不同的道服,它在竞技道服原有“V”型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演变成为突显东方传统文化韵味的“Y”型领,使道服回归至武道竞技的传统意境中。
不同年龄段对服装的颜色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级者(黑带之前修习者)品势道服:有级者品势道服上衣为白色开襟“Y”型白领,裤子为白色,不区分男女。有品者(16岁以下黑带)道服:有品者道服区分男女。男款上衣为白色开襟“Y”红黑领,裤子为亮蓝色;女款上衣为白色开襟“Y”红黑领,裤子为正红色;参赛或表演时,根据要求需另穿着公认道袍:有段者(黑带)道服:有段者道服区分男女。男款上衣为白色开襟“Y”黑领,裤子为藏蓝色;女款上衣为白色开襟“Y”黑领,裤子为灰蓝色;高段者道服:跆拳道四段以上为高段位者,高段者道服不区分男女。上衣为黄色开襟“Y”黑领,裤子为藏蓝色。
通过品势服的不同颜色可以轻易地区别选手的年龄、级别段位、性别等信息,鲜艳的服装配色更加醒目,让运动员在赛场上更具魅力,活力四射。
2.3.2 评分标准对品势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跆拳道品势项目所衍生的赛事数不胜数,从规模较小的区级、市级比赛到全世界跆拳道选手都为之兴奋的品势世界锦标赛,2018年8月18日,第18届亚运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此届亚运会增设40个比赛项目,其中新增了跆拳道品势作为比赛项目。HANMADANG(世界武道大会)始于199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25届,规格仅次于世界锦标赛,有跆拳道界的“奥运会”之称。
由此可见,品势逐渐成为各大跆拳道赛事的重要参赛项目,体现出品势项目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品势项目是跆拳道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有的评分体系标准,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传统品势的评分标准在大体上被分为2个部分:其一就是准确度占40%,是指所要确认的技术动作;其二是表现力占60%,是指完成技术的过程。
跆拳道品势是一项具有审美性的体育项目,它可以充分展现出身体的动静结合、内力外力综合展示,而运动员的侧踢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完美的侧踢动作,可作为整套品势中的亮点及加分点。侧踢的完成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来提高侧踢高度、超强的力量来提高侧踢的力度、良好的平衡能力来提高侧踢的稳定性,三者缺一不可。侧踢技术是品势项目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也是品势动作表现力高低的具体体现[8]。从评分标准可以看出,表现力在分数中的占比较大,所以通过评分标准的比例可以看出,运动员在比赛时想要获得较好的成绩,需要有较强的表现力。
2.3.3 品势教学对品势美学特征的影响
大众跆拳道教学中,要求教练不但要教会学员跆拳道技术技能和跆拳道理论知识,还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9]。而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跆拳道品势的教学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影响常常是深远的。体育审美的美学教育富含审美因素及教育内涵,是连接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桥梁,是促使学校体育和美育结合发展的重要载体[10]。跆拳道教练员会把自己对品势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而对于运动员来说,在品势学习之初,对品势的理解还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就像一张“白纸”,不同阶段的教练员会将一些对于品势的理解书写于“白纸”之上。尤其是首位教练,对运动员今后的影响最为深远。
大多数教练都在品势的教学中存在误区,即教学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如如何把拳打直、速度和力量如何练出来、身体重心如何控制等。这些内容属于技术层面,但学生仅学习表面技术,是无法展现出品势真正的内涵的,最终可能导致所练的品势或华而不实,或空洞无比。
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品势教学中必须要在教技术的基础上渗透美学思维,让运动员在修炼技术的同时,理解品势的美学内涵,即品势演练所表达的形体美、力量美、气势美。这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也增进了运动员修炼品势的内在动机,帮助运动员建立清晰的训练目的。
在品势教学中渗透美学思维,进一步提升了对品势教练员的要求,首先教练员要有足够的经验,对品势技术层次上的原理要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其次,对品势渗透的美学思想要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每一套品势所展示的含义是不同的,而每一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比例,以及性格特点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教练员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帮助每位运动员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最后,要将技术动作与品势的美学内涵有机融合,展现出技术动作的同时,给品势注入灵魂最终达到内外兼修,由技入道。
3 跆拳道品势的审美价值
3.1 跆拳道等级制度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跆拳道项目有着自己的等级划分,从最初的白色腰带到黑带,一共可分为10个级别和9个段位,从低到高依次是十级(白带)至一级(红黑带);而到了黑带阶段可以分为9个段位,从低到高依次是黑带一段至黑带九段。除白色外,跆拳道的每个级别对应着奥运五环的5种颜色,从低到高分别是黄、绿、蓝、红、黑,其中蕴含着较高的审美价值:首先白色腰带(十级)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像白纸一样纯洁,对于跆拳道的理解和学习尚处于空白状态;黄色腰带(八级)代表着大地的颜色,意味着此时跆拳道的修炼阶段像种子一样在泥土中生根发芽;绿色腰带(六级)象征着枝繁叶茂的树木,意味着已经由一颗小小的种子茁壮成长为一棵小树;蓝色腰带(四级)蓝色代表天空,意味着小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红色腰带(二级)代表着太阳,蓝天之外还有更高、更远的太阳,红色代表着危险、警示,到达此阶段说明修炼者经过长期不断的修炼,已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黑色腰带(一级)比太阳还遥远的是茫茫漆黑的宇宙,黑色代表着未知、遥远及无限的可能和遐想,到达此阶段才算是真正进入到跆拳道“道”的境界。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美术中把所有颜色融合在一起就变成了黑色,修炼者一开始的白色腰带,经过漫长的修炼,腰带被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浸润,长期使用及摩擦,逐渐变成黑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黑色腰带,是由于漫长的技术修行,最终自然产生的。除了这些,为了顺利地进行技术过渡,在白、黄、绿、蓝、红、黑之间还会产生间色腰带,如白黄腰带(九级)、绿蓝(五级)、红黑(一级)等。
通过跆拳道的等级和腰带颜色,不难看出其中所凝聚的美学价值。巧妙地将腰带的颜色与奥运五环色相融合,并且富有独特的等级晋升内涵,让修炼者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现有程度及未来的修炼目标。如此将跆拳道项目与色彩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美学价值,有利于实现跆拳道项目的全球化推广,有利于跆拳道等级制度的清晰化、明朗化,有利于让修炼更加容易明晰跆拳道等级的观念。
3.2 阴阳八卦与品势的审美价值
就命名来说,跆拳道品势的文化渊源,包含深刻的哲学原理。中国易经中的太极八卦哲理是品势的核心根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自然现象,以此来推演自然及社会的变化发展。人与自然在长期的相处中,逐渐适应并调整对自然的态度,由一开始的人定胜天理论逐渐演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后来的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随后发展为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11]。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跆拳道品势的每一个级别都对应着一套品势,例如太极一章对应八卦中的“乾”,“乾”象征的是天和太阳。“乾”意味着万物的开始,万物之源;太极二章对应八卦中的“兑”,其意是内柔外刚;太极三章对应八卦中的“离”,代表着火焰,具有光明和热情的意义;太极四章对应着八卦中的“震”,有雷鸣之意,具有威严、威力的意思;太极五章对应八卦中的“巽”,指风,风既可以很强烈,又可以很温柔,表达了狂风的威力和微风的静谧之意;太极六章对应八卦中的“坎”,指水的含义,水流不止,连绵不绝,代表了连续性和水的柔性;太极七章对应八卦中的“艮”,指山,代表着沉着稳重与坚定;太极八章对应八卦中的“坤”,指大地之母,万物生长的母亲,代表着根基和稳定。
品势一到八章都对应相应的卦象,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宇宙奥秘与哲理,让修炼者通过每套品势的技术动作的演练,领悟其中道的精神。通过赋予品势动作更深层次的内涵,体现出品势项目的独特性与厚重的文化积淀,展现出品势独特的审美价值。
3.3 品势的审美价值的最终体现——由技入道
体育运动发展至今不应只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也不应单从技术动作本身出发,所有的品势动作最终都应该落回到人本身,体现出品势项目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修炼跆拳道品势,除输赢外还有对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通过品势技术的刻苦修炼,身体上的动作逐渐转化为内在品格的外化延展,最终实现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依据形体动作的象征意义用以展现出民族生机的本能。总而言之,跆拳道品势除了肉眼可见的动作形体的美感,还有需要用心才能体会的内在精神的震撼力[12]。
品势不同于其他类别的体育项目,它除了技能本身之外,还具有强大的精神内核,由技入道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通过技术动作的不断磨炼,运动员逐渐体会到品势的美学价值,最终达到“入道”的目的。在“技”与“道”之间并没有一条如跑道终点一样清晰的界限,这说明最重要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过程,修炼者要把目标还原成过程,在通向“道”的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建树,一步有一步的精神审美享受,按个体的不同生命的可能性,高有高得,低有低获。
4 结语
品势项目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其发展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大环境,积极提高、改变、发展自身,以顺应时代的潮流,而最能体现出品势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从美学角度出发,从最初的格斗术发展到传统品势再发展到现在的新品势、自创品势、自由品势等,每一步发展都在从传统走向艺术。由武术到武道再到武艺,体现出品势美学特征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研究品势的审美价值,有利于准确认知跆拳道品势日趋凸显的审美属性,对实现跆拳道品势的科学化、艺术化提供积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