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动机研究
2021-11-21王小雨
王小雨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718000)
随着智能科技的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形势所趋。中职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起始点,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1]。当前中职教育课程被划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块,二者是构成学生综合素养相辅相成的整体,然而在现实中,学校重技能轻文化的现象已然成风;学生文化课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课成绩差、综合素养不高成为不争的事实[2]。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动机是激发、引导、维持学习发生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缺乏学习动机就无法产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本文调查了陕西榆林某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动机的现状,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内外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提出建议。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由于中职学生在二年级开始就面临着实习和择业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流动性较大,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干扰,而且一年级阶段是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的重要时期,因此本文的调查对象是陕西省榆林市某中职学校幼师专业、汽修专业、机电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85 份,回收有效问卷85 份,回收率达到100%。
(二)研究方法
关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现状和中职生学习动机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依照内外因学习动机、成就型学习动机三大维度,教师因素、教学内容、学生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四类因素确定问卷题目,共20 题。
二、问卷调查结果
文化基础课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的,目前学界对中职教育中文化基础课的划分不够明确,学校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传统的文化基础课就是语文、数学、外语,近年来还加上了计算机、体育等。本次调查涉及的文化基础课为: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
(一)职业中学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动机整体情况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过程或者内部心理状态[3]。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和诱因构成。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又被称为内驱力;诱因则是驱使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客观条件或外部因素。根据动机产生的来源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它并不是单一的结构,而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复合体,各种学习动机可以相互转换生成。
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学习缺乏内在驱动力。外部动机在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中起主要作用,学生学习文化课主要还是迫于考试和就业的压力,仅有11.76%的学生因为兴趣而喜欢上文化基础课。
学习动机外部诱因推动力弱。44.12%的学生觉得文化课有用,17.65%的学生因为学校的要求想学好文化课,可见学生有外在的学习诱因,只是因为学生学习基础差,教师和学校这些外在的驱动力对于学生的影响多处于情感反应阶段,没有提升到认知反应阶段,因此也不会转化为积极、持续的学习行动。
(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喜好程度
不同的学习动机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相对于专业技术课,有67.65%的学生不喜欢上文化基础课,有32.35%的学生喜欢上文化基础课。
1.不同性别比较
由于男女生在性别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点、学习方式往往也不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生中,男女生的学习动机存在较大差异[4]。女生的整体内在学习动机要强于男生,相比文化基础课,男生更喜欢学习专业课。
2.不同专业比较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幼师班的学生文化课学习动机较强,机电班学生文化课学习动机较弱,汽修班学生文化课学习动机较差。主要原因在于,中职生的主要学习动机是外部浅层动机,调查对象中的男生主要是机电和汽修专业,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相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而女生主要是幼师专业,她们对所学专业较为清楚,对日后职业的规划也更清晰,明白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所以学习动机也会更强一点。
三、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弱的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弱,41.8%的学生不喜欢上文化基础课是因为课程太难听不懂,32.32%的学生根本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仅有38.24%的学生会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热情,有67.16%的学生则持无所谓态度。
教师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满意或不太满意,25%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好,23%的学生因为教师的原因认真学习文化基础课,而有37%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没意思,38%的学生表示教师讲得一般,没有很大吸引力。44.1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水平会直接影响自己的文化课水平。可见,学生学习幼机与中职文化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有关。
学校因素。目前,社会舆论对职业中学存有偏见,认为职业中学学习风气差,管理混乱、学生学习能力差,这些外在声音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成就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发展。另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设定存有问题,许多学校片面地认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学生就业的关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5]。
教材原因。76.47%的学生认为所学文化基础课和初中所学没什么区别,8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太难,6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没用。以上调查反映出该校文化基础课的教材与实际脱节,缺少专业课知识渗透,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文化基础课的意义所在,其本质问题是学校对文化基础课定位不清,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提升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动机的建议
找准课程定位,转变教学模式。教育部颁布的《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大纲》把文化课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但是部分中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严格实行这个教学大纲。例如,样本学校多数语文课无论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和普通初高中学校无异,很少涉及或者干脆跳过单元中的职业模块内容。因此,教师要找准职业中学文化基础课的定位,再去创新和改变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合理控制动机水平。人们一般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其实不然。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思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习动机和学习任务的难度相匹配,恰当地控制学生学习动机水平。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的引导。中职学生因年龄较小,思想不够成熟,突然跨入职业教育之中,心理和职业规划能力都不能及时应对,此次调查中,65%的学生不是自愿到职业中学上学,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以样本学校为例,其幼师班的学生对自身职业认知比机电专业学生更清楚,对未来的规划比较清晰,主要是因为学生除了在课堂中了解幼儿专业,还有很多机会在校外了解真实的幼儿园工作环境。而反观机电专业,任课教师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教学,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校外也没有便捷的专业实践基地。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采用多样化的评测方式。不同的评价方式能为不同目标定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从而引发不同的动机模式。基于中职文化基础课的不同定位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等因素,学校应舍弃传统的试卷成绩决定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采用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多元化评测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五、结语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让中职学校走出困境,先得让学生摆脱学习基础差的“形象”。文化基础课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塑造至关重要。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强有力的驱动力,希望这股外在动力能化为有效的内在动力,引领学生走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之路,从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