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视听说
——以第二单元《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为例
2021-11-21霍畅
霍 畅
(成都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0)
一、引言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理论体系是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多年构建并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以教师为中介的教学流程。其中,教学假设包括输入驱动、输出促成和选择性学习三个假设;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整个课堂教学流程需要教师“适当地发挥中介作用”。目前为止,国内关于POA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例如,顾琪璋(2016)研究POA与英语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效率的提升指出了产出导向法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课堂效率。罗文(2016)研究POA教学理念下中国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指出POA教学理念和体验式教学理念的共性,将产出导向法和体验式教学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从知网上搜集的资料来看,关于“产出导向法”的实践研究涉及了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教学设计等,充分显示POA理论体系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然而值得笔者关注的是,在POA理论指导下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应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文章着重探讨的是该理论指导下开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实践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二、“产出导向法”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意义
“产出导向法”在理论日趋成熟完善的过程中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习发生”,提倡“学用一体、文化交流、交际的关键能力”,提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评为学”的教学假设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进而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成果。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输入性材料,让学生从输入中选择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语言形式或话语结构,进行深度加工和练习。在POA理论指导下,教师在开展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时,应该思考如何体现英语听说教学的交际价值,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由此,POA教学模式主要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以评为学”三个核心阶段构成,即:第一阶段,“输出驱动”逆转传统教学中“先输入后输出”的教学顺序。通过设定场景驱动交际表达的输出需求,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需求;第二阶段,“输入促成”要求输出的内容与输出的任务要精准比配,要求在任务设计、输入内容的挑选上保证有效解决输出中的知识缺口。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产出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明确教学目标和产出的任务来激发学生进行输出练习,继而在促成环节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最终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第三阶段,即评价环节,既包括即时评价也包括延时评价,检测促成后的成果,挑选出可教性、典型性焦点进行点评,以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成效。大学英语视听说这门课具有材料声像结合、视听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的特点,寓知识学习、交际训练、能力培养为一体,与“产出导向法”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是高度契合的。因此,以“产出导向法”作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理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应用
本研究教学对象为本科大一学生,班级人数45人,每2课时为一个教学单位,以《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4版)1》第二单元Love为例,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规定听力任务的同时贯穿听力技能,尤其是视频听力和篇章听力抓取大意的技能;完成基于听力任务的口语训练;拓展基于话题的延展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输出驱动促成学习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表达和主题词汇积累等。教学流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
(一)驱动环节
教师基于POA理论设计了这个单元的教学方案,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为:谈谈“爱让世界更美好”这一主题。产出任务要求以分组绘制思维导图,再以小组为单位口头汇报思维导图中对爱的含义理解。首先,教师提出了几个关于“爱”的问题随机请小组成员回答,如:1.What are some exampl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ove?2.How and when do we learn to love?3.What are some examples of how we show our love of others?在该过程中,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活跃,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英文视频片段以及听力材料,分别阐述了柏拉图、叔本华、罗素、佛陀、波伏娃等哲人对“爱”的理解和态度,之后用QQ群投票在线让学生选出赞成哪一位哲人对爱的观点并阐眀理由,进行到这一环节教师发现:虽然每个小组都进行了头脑风暴,但是在阐述观点时学生意识到了自身语言能力的不足,产生了对相关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对相关词汇、短语、重点句式用连线、填词、复述等形式进行了巩固,推动学生完成了“选择性学习”,为学生进行产出练习搭建起了“脚手架”。随后,教师阐述了本次课程产出任务的具体要求。
(二)促成环节
根据驱动环节所做的铺垫,教师向学生明确产出任务的时间分配和实施步骤。学生能够从输入的学习材料中选择产出任务所需要的话语结构,也可以将选择性学习结果运用到产出任务中来。以口头表达“Love can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为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头脑风暴并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课堂任务的完成中学生已经明确思维导图的概念并实践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流程,而且课前的网络学习平台也为促成环节提供了大量的阅读、音频、视频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在线选择性学习,为课堂上顺利完成产出任务提供了保证。在这一环节,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参与感很强。各小组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分别进行了主题阐述,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的主题陈述,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对小组代表的陈述发言进行补充完善。有的小组谈到了父母与子女的爱,阐释了家庭关系中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有的说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阐释了教学相长的意义;有的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对环境和生态的呵护之爱。在产出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了对本单元的深度学习和知识内化。
(三)评价环节
在该环节,教师在课前先制作了考评量表作为主题陈述的评价标准(可参照四六级口语评分标准),即从词汇、逻辑、表达、内容等方面放到课堂上来进行小组互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引导学生采用QQ群投票的方式即时投出各个小组的排名,最后点评各小组表达中的亮点,纠正表达中的错误。教师可根据评价情况对参与同学及小组给予及时加分奖励以资鼓励。良好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本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反思和借鉴,从而不断提升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馈
教师在课后用问卷星收集了学生在本单元POA指导下视听说课的反馈,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对其反馈不同。在45名同学中,9名同学充分肯定了自己的收获和表达了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表示“喜欢这样的环节,收获很大,表现完美,感到骄傲。”17名同学表示在最初的驱动环节有知识的盲点,但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选择性学习任务后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之后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8名学生认为“驱动环节”和“促成环节”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尤其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理清了“说”的思路,对保证口头汇报的产出质量大有帮助;6名学生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视频和听力材料的补充让他们感觉到选择性学习材料的充实,让他们能够从中提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自己的表达欲望,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5名学生仍然表达了他们对完成产出任务的畏难情绪,觉得“任务太难,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想说但又说不出来”。从学生反馈信息可知本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体现了“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指导下的教学流程由浅入深,保证了大多数同学产出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对一些英语水平相对来说较低的同学效果欠佳。因此,面对学习效果的差异,如何在POA教学设计中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产出任务时的需求是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和能力上的差异,细化任务设计,层层递进。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POA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的可行性,发现基于“产出导向法”体系指导下的视听说课堂目标性强,以“用”为目的设计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POA的驱动、促成和评价环节都应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感到有阻力的学生应针对他们存在的困难进行学习辅导和情感关怀。本研究还在初步阶段,还亟待结合实际教学优化和细化各个教学环节,利用数字平台和互联网资源,将研究逐步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