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教育管理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21-11-21韩海
韩海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003)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应更新以往育人理念,为国家中高端行业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现阶段,职业院校应明确设置人才培育目标,即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应规范各专业教育方案,优先选择国家规划的学科教材文本,杜绝随意创办课程以及选择低水平教材等现象,还应顺应职业院校生源改变情况、学制变革以及人才培育模式创新等新形势,持续健全人才培育计划。
一、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尚未摆脱以往固化的育人观念
现如今,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层面存在观念较为滞后的问题,在国内职业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当中,多数职业院校依旧以理论内容讲解为重点[1]。对于专业人才培育模式而言,教师与学生均只注重某一层面知识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导致对其他领域的职业了解相对不足。在现代化企业不断发展与转型进程中,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通常是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并要求人才在掌握与理解专业基础领域内容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操能力与专业技能,并兼顾专业其他领域的知识储备。现阶段,多数院校均明确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学校及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仍置于理论教育层面,大学生实操能力培育并未获得充分重视,造成学生难以快速适应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多样化要求以及管理方式。
(二)实习管理过程权责分工较模糊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实习阶段管理与指导缺失的问题,其原因具有多样性。首先,指导成本投入相对较高[2]。部分专业大学生难以在集中的场地进行实习,其实习区域相对分散,学校若均选派教师进行现场管理指导工作,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其次,职业院校部分教师并未更新育人理念,普遍认为教师应在学校内进行知识讲解,校外管理与指导具有较大的难度与风险,部分教师更认为这一部分的工作并非其身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所以不愿担任毕业生的实习指导教师。除此之外,部分实习单位管理较为松散,缺乏较强的政策性。加之双方之间交流互动不足,因此在学生实际管理过程当中,规章制度似乎成为形式化内容。此外,尽管部分职业院校拟定了学生实习管理的相应制度,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学校并未制定相对清晰的制度规范,导致管理操作不规范以及管理混乱的现象频繁发生。职业院校若想提升自身人才培育质量,应领悟高效且科学的教育管理人才培育模式,重视学生们的实践教育工作管理,特别是在校外实习与企业顶岗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拟定健全的规章制度,清晰分工,将相应责任落到实处,真正强化制度实施,唯有如此才可落实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总目标。
(三)课程设计无法满足教育的要求
以高效教育管理模式为依托,促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育工作发展,既要重视专业理论讲述,还应着重培育学生们的实操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顺应社会现代化发展对于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多数职业院校均相继展开课程改革工作,强化了学生实操能力培育的课程设置。现阶段,职业院校均采取以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为核心,以课内实训活动为辅的模式,并在学生毕业前期引导其参与校外实习与顶岗实践活动,但这一课程设计并未切实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和实习后,学校并未对其进行跟踪指导与管理,学生实习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也难以获得充分解决。学校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间存在明显的脱节问题,这一教育管理方式从本质上难以实现人才培育目标,而这一课程体系设计亦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3]。以往课程设计通常以知识体系为基础进行建设,此种课程设计尽管可以确保教学设计有一定相关性和严密性,大学生也可以系统化地消化理论内容,但实践表明,此种课程体系和学生具体工作之间仍存在差距,多数企业会认为所招录的员工难以胜任其岗位工作,学生们亦会存在抱怨心理,认为在校期间所学内容无法满足企业工作要求,导致职业教育失去原有意义和价值。
二、以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深化职业院校教育观念,明确高效人才培育观
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工作,需要学校以高效、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基准,深化职业院校教育观念,明确高效人才培育观[4]。学校要积极改变原有粗放化的教育管理观念,并坚定全面和实用充分融合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与此同时,应树立全面的发展观,设置科学的人才培育目标,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各行业发展培育更多兼顾管理和技术以及生产和协调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除此之外,职业院校必须密切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纲领及相应规划,真正深入企业与市场当中,展开高效调研工作,转变固化的教育管理认知及思维。现阶段多数职业院校存在生源质量较差的问题,加之当前民众生活质量有所提升,部分学生三观存在一定偏差,对其展开教育管理具有较大难度,因此职业院校需深化教育观念,明确高效的人才培育观。
(二)促进校企双方协同办学,健全相关制度的建设
为了给职业院校高效教育管理模式的执行奠定基础,职业院校应强化和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紧密性。学校应把学生安排到合作企业中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不用设计所有的实践环节,学校应聘请合作企业内部一线技术专员协同拟定学生实习实践计划,技术专员可把自身工作经验融入实践计划当中,从而使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除此之外,职业院校也要鼓励教师积极进入合作企业参与学习培训。职业院校应拟定相应教师激励制度与考评制度,积极鼓励各个专业教师进入学校合作企业当中参与学习和实践培训,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校企双方共同考评,将高效教育管理融入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工作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和企业内部技术专员构建较深层次的互动关系,从而实现互帮互助与相互促进,真正将校企合作共赢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使企业内部技术专员持续为学校教师提供前沿性的职业观念,而学校教师则在专业理论层面为企业技术专员提供有益帮助。唯有如此,职业院校内部高效教育管理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才会获得一定保障。
(三)课程设置注重工作过程,彰显职业能力的培育
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层面,必须摆脱以往学科型特质的教育体系,以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为基准,建设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将市场需求、岗位需求以及行业需求作为主要依据,将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和职业技能提升作为逻辑主线,把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基本导向展开专业教育设计,让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学习过程均和工作时间流程保持一致,把课程教育内容和工作要求、对象、方法以及工具等充分结合。高效的职业院校教育管理模式明确要求大学生不仅应掌握一定专业理论内容,而且还应具备熟练的工作岗位实践能力。而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工作过程,学校可基于校企合作,把企业一线实践工作引入课程设置中。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工作中,需要同时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且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层面,要以企业职位以及市场两方面需求为依托实施调节[5]。职业院校课程设置必须契合职业指标、专业指标以及岗位标准,同时适当渗透前沿性的企业文化以及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技能、知识以及综合素养培育,真正体现出高效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与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与改革,为国家发展输送了诸多高技能与高素养的实用型人才。以现阶段企业对各领域人才的实际需求而言,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工作方面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而教育及管理作为职业院校教育体系的复杂化工程,职业院校应依托于教育管理模式,明确人才发展观,提升职业院校教育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