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3+3”高职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与探索

2021-11-21杨炉兵徐健民

大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分校企育人

杨炉兵,徐健民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31501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力推动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明确了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当下产业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迫切需要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让其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方面是企业用工难,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学生就业难,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高职教育质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当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迎来重大改革,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行探索,必须是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创新探索,必须引导企业从战略全局高度参与到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基础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融合思政育人、劳动育人、实践育人等育人理念,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深入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路径,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高职教育管理存在的困境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面临现实困境:一是高水平师资紧缺,师资队伍能力与教学资源不足,课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毕业生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二是企业与高职教育的融合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无法形成校企合作双赢模式;三是高职院校扩招,生源质量下降,高职教育管理受到严重挑战。

二、探索高职“3+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新机制

“3+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教育管理新机制,即前3 学期由学校主导负责对学生人文品德和专业基础的培养,后3 学期由企业主导负责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核心能力、团队创新创业能力。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传承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真题真做的“项目化”教学,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规范化、精准化。

提倡双向选择,开展分层教学,搭建项目式教学实践新平台。一是通过企业宣讲、教师辅导、企业考察等方式,开展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形成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二是在联合培养中,借鉴企业岗位培训、考核、晋升制度,开展分层分类教学,形成教学竞争机制;三是依托企业丰富的项目资源开展教学、利用真实的商业项目开展实践,形成真题真做的锻炼机制。

(一)建构“党建思政”教育管理新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办学的宗旨。学生既是受教育的主体,也是被管理的对象[1]。建构先进育人理念是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院校要及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顺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紧密围绕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把“党建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每一环节,不断创新党建思政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建构“双元协同”教育管理新模式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道路而言,教育管理机制正在向多元化、开放式的格局发展。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职教二十条”,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双元”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性,引导企业从战略全局高度参与职业教育。实施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管理创新机制,充分激发了企业作为社会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感。

1.依托协会平台,集聚教学资源,开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依托协会平台,即发挥学校的行业影响力,推进政、校、企紧密合作。集聚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开启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即校企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共享实训设施、共享师资力量、共享项目资源,发挥学校教学和设施优势;发挥企业技术、设计和项目优势,联合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2.打造高水平的开放式“双师型”创新团队。

把师资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一方面通过实施“双师工程”“名师工程”“领军工程”等一系列人才项目,提升教学团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宁波影视产业协会,探索建设“行业+学校+企业”三元融合,“培训+教学+开发”三位一体的双师培养基地,探索“1+X”证书试点,强化团队的多元化建设,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开放式“双师型”创新团队[2]。

3.建立“双元协同,四位一体”创新机制。

双元协同,即采用校企“双主体,双导师”协同管理机制。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通识教育和常规教学管理,企业主要负责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和项目实践教学管理。以校企双导师作为实施产教融合教育管理的主体,架通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参与学生教学管理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将校企领导的决定动态、及时通知学生,同时也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校企领导,形成良性循环的校企“双元”协同教育管理新机制。

四位一体,即采用“课程-项目-竞赛-评优”教学评价机制。一是依托企业丰富的项目资源开展教学、利用真实的商业项目开展实践,形成真题真做的锻炼机制;二是采用全程企业工作环境双导师教学,以技能和素养为载体,真实项目为驱动,实施“5E”教学模式,即知识分析(Enlightenment)、任务预期(Expectation)、任务实作(Execution)、综合评审(Evaluation)、课后完善(Enhancement),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团队集体决策、调度、跟踪、指导的合作能力[3];三是以项目为驱动,竞赛为载体,以真实项目的作品参赛,确保参赛作品的质量和成绩;四是在联合培养中,借鉴企业岗位培训、考核、晋升制度,形成科学的“四位一体”评价机制。

(三)建构“学分银行”教育管理新机制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考核制度来看,普遍存在考核方式单一、考核标准与职业标准脱节现象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发展。学分银行打破了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之间的壁垒[4],以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学分研修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抓手,以信息平台为支撑,对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和经历予以记录。学分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机制,具有公平性、开放性、终身性的特性,而学分积累、学分认定、学分置换则是关键[5]。高职院校可引入“学分银行”管理理念和企业管理考评机制,实现高职院校管理企业化,职业能力岗位化、标准化、专业化,强化企业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主体地位。同时,可采取校企学分互通、评优激励等方式提高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不同特质学生的核心能力,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化培养。

三、改革成效

截至目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已与杭甬两地10 余家优质影视企业开展“3+3”联合培养,每届学生因此受益的比率高达90%以上。近3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专业相关度、薪资水平、创业率均超过浙江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学生竞赛获国家级8 项、省级23 项、市级26 项奖项,学生参与商业项目146 项;搭建了高水平的多元化、开放式校企创新团队,探索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高职教育管理新模式。2020年,该校影视动画专业“3+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受到了人民日报、浙江新闻、凤凰网、中国教育在线、浙江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通过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显著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四、结语

探索“3+3”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各院校应坚定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吸引相关行业的优质企业深度参与高职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以构建高水平“双师型”专业创新团队为关键,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专业过硬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使其真正能满足社会产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学分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