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索
2021-11-21左浩
左浩
(西安汽车职业大学,陕西 西安710600)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技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同质化明显,人才培养效果不佳,社会开始解决技术人员短缺问题。“1+X”证书制度是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概括性表述,“1”学历证书是指学校依照教学标准,对合格的学生授予毕业证书;“X”职业技能证书是指政府行政部门向通过技术考核的学生颁发职业技能等级状况凭证。
一、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X”证书制度的执行需要学校合理引入社会组织、企业、培训机构,让三者参与“1+X”证书制度的建设,在交流探讨教学标准的同时,强调高职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扩充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双重证书机制的实施可以确保学生同时学习理论和实践知识,真正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参与技术教育消化和吸收理论知识。在高职教育领域中,我国一直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是我国在结合德国双元制、加拿大能力为本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和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1+X”证书制度不仅能有效衔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了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深化改革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高职教育需要通过“1+X”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让企业和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充实职业教育的实践化结构。
二、“1+X”证书制度面临的挑战
(一)办学理念与生源需求不符
目前高职教育仍然继承传统学校管理理念和通识教育模式,由于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的生源结构逐渐发生变化,部分班级人数过多,师生配比不合理,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提升。高职扩招的背景下,工人、农民以及失业人员都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整体生源年龄差异较大,如工人、失业人员已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动机不足,可塑性较低,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以灵活的教育管理、教育手段充实这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1]。
(二)课程资源短缺
高职扩招后,生源的增长使原有的课程资源不足以应对当前学生的数量,高职院校的诸多教育资源没有被合理挖掘,导致教育资源闲置,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信息化手段不足,没有形成共享、创新意识,导致高职院校呈现封闭式办学的特点。不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差异较明显,普遍缺乏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教师的教学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逐渐转变成支持、引导者,但对新技能的学习失去信心。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缺失,使教师缺乏科学的职业目标,高职院校也无法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现有教师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教学任务繁重,课程质量下降,教学管理效率降低,容易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三、“1+X”证书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一)校方支持
高职院校扩招后,招生成本和管理成本会随生源逐渐增加,学校的教育、文化、实践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高校需要与地方政府进行联系,向政府申请财政支持,避免学生自费参加职业技能水平考试,通过降低职业技能水平证书成本,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考取多个职业技能证书。“1+X”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得到教育系统的支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科技的创新为根本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有效连接高等院校、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充实专业知识体系,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能力知识,让学生在拥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调整职业目标的方向,促进学生自我规划职业技能。
(二)企业支持
从教育制度的角度来看,“1+X”证书模式中,“1”是基础和主体,“X”则是对“1”的扩展和目标指导,其是根据学校教学发展情况和职业发展需求做出的补充[2]。因此,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模式时,应与企业建立亲密合作关系,利用顶岗实习、实训活动整合工作情景中的人才教育目标,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职业培训,让学生应用职业技能推动企业产业优化和转型。“1+X”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体系的整合需要企业的深度参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和企业为教学中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企业参与教育内容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划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制度的活力,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
(三)社会资源支持
高职院校需要与社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评价组织积极对接,对专业融合度、教育制度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结合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教育标准建设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证书模式。高职院校还需要考虑社会培训证书的价值,参照评价依据建立双重资格制度,引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优秀人才,对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职业标准做出调整,积累教育经验。高职院校应结合社会经济环境、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审查企业的资质,处理好社会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关系,在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强制性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能力,考取社会培训类证书。
四、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的建设方法
(一)广泛宣传
高职院校建立“1+X”证书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不能仅依靠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水平推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动员社会人员的参与,提升企业对“1+X”体系的认知。高职院校可以与新媒体网络平台、政府部门等加强合作,利用网络舆论,宣传“1+X”证书体系构建的意义和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平台宣传“1+X”证书制度对学生的影响,观察政府政策的变化,判断“1+X”体系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利用舆论调动学生的热情。同时,还可结合政府出台的扩招政策,增加职业证书的含金量,积极与企业建立技能鉴定标准,呼应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
(二)更新观念
高职院校需要更新各专业教学观念,如可以将专业技术课程分为两种,一种为学位课程,一种为证书课程。学位课程可以由高职院校教师按照教育部门的教学标准培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际能力;证书课程可以由校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和企业进行培训,按照生源的等级差异、需求差异,创建实践内容,统一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发展学生的特长。高职院校还应改变管理观念,以学生的技术学习为中心,结合不同的生源需要,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活动,与企业优秀员工、行业专家积极互动,不断更新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3]。
(三)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在校外与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完成X 证书中的相关培训和实训内容。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实时沟通,结合学生就业方向、职业技能特点、个人兴趣设定预期目标,在实训课程中,通过与工人对接,获得实践技能[4]。企业需要深入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学生分配合适的岗位,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直接进入企业就职,减少过渡期和磨合期的时间,形成循环教育链。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通过线上理论课程和线下实践课程获得职业从业资格证书,提升行业市场的认可度和企业的满意度。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实习监管流程,通过与校方积极沟通,形成双管理模式,即院校教师管理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需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实习,结合校方的考核结果,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5]。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呼应,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促进“1+X”证书制度的建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提升形象,利用扩招政策的影响力,补充高职生源,通过校、企、政三方合力,改革“1+X”证书制度下的教育模式,扩充双导师团队,强化学生专业实训,进而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