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2021-11-21马冬刘琳段伟

大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人才

马冬,刘琳,段伟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眉山620010)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但是当下出现了较多问题,使校企合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较少,部分高职学校由于并没有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导致学生的实践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即使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也未必能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位,进行相关工作,进一步造成人才浪费。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

(一)高职教育理念与时代不适应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企业的岗位逐渐发生了变化,普通的机械设备岗位已逐渐向高端制造业生产设备相关岗位转变,因此我国急需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都与时代不适应,还需逐步提升。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应主抓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升。总之,培养与时代相符的人才是当今高校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校企合作中面临的瓶颈[1]。

(二)对校企合作的价值认识不一致

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然而,目前校企双方对合作的价值认知并不一致。部分高职院校仅认为校企合作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并未认识到企业在育人中的真正意义。而一些企业也仅仅为了营利,没有认识到育人的目标。两者的价值认知不一致,使得校企合作难以深化,也无法提升人才质量,更无法完成两者合作的目标[2]。

(三)校企合作的主体积极性低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获得的效益较低,并且还会承担较高的风险。首先,学生经验少、工作效率低,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其次,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工作的流程,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从而与企业产生纠纷。另外,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封闭且办学特色不明显,无法实现办学的自主权,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低,同样也使得校企合作的深化难以进行[3]。

二、高职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产生的原因

(一)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校企合作,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认清企业的真正位置,仅仅将企业当作参与者而非教育的主体,阻碍了校企合作的进程。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虽然在不断修改,但是仍不完善。所以,必须针对校企合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完善合作制度,加强校企合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校企合作融入度低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校企合作还只停留在实习、就业等方面,顶岗实习、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还处在初级阶段,师资培养、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领域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校企合作缺乏制度约束;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够强,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缺少受益点[4]。

(三)信息不对称

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需求不同,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有效性,两者应互相了解各自的需求。然而,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的平台以及优秀的企业指导老师;而企业主要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劳动力,从而节省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创新性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校企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校企合作很难真正落实。从实际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如果想有效落实,必须对合作双方的特点进行考察,制定出最合适的合作模式,协调企业与高校双方的职能与关系。政府部门应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创新合作政策,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对策

(一)强化校企合作制度

随着多个校企合作政策的出台,校企合作逐渐形成了推动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深化产教融合的良好局面。但是,要想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就必须对校企合作的制度进行强化落实。首先,应该强化校企合作各主体的内部改革,企业应专门建立教师实践岗位,学校应将实践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出台一些有利的政策,提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积极性。通过强化校企合作的制度,使校企合作有序进行,并且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使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增强,也为高职的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5]。

(二)提升校企合作政策的执行力

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提升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的执行力。首先,应该强化对政策执行主体的培育。校企合作的执行主体是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只有多方联动,完善“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机制,明确深化校企合作政策的价值与意义,培养他们政策认同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落实校企合作政策。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目前,我国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使得校企合作在落实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最后,还需要创造较好的舆论支持。利用新时代媒体,对校企合作的好处进行宣传,能够使公众充分认识校企合作,从而为相关政策的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6]。

(三)建设校城融合信息化平台

建设校城融合信息化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多元教育的整合,另一方面能共享信息,使校企合作的深化能够顺利进行。城市发展与校企合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深化校企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大力支持能够促进高校的建设,所以,建立校城融合的信息化平台非常重要。通过校城融合信息化平台,能够指导相关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且在平台上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地方的特点,寻找有效的方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充分了解市场,明确校企合作的关键步骤;还应该建立企业、高校之间的智力协调与发展机制,从而解决高校教师不足的问题。另外,要对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宣传,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培育不同类型的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使高校教育将理论与实践深刻结合,有利于高校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四)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及机制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需要将现代的职业教育制度与企业的制度融合,从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为了保证两者有效融合,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重整,以原有制度为基础,寻找突破点,对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首先,应厘清高校与企业是合作关系,是为了将多元化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所以,必须在大的平台上吸引高校与企业参加,使校企合作得到深度落实。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为高校提供了资源,高校也为企业输送了人才,两者之间得到了资源的共享,促使双方共同进步。校企合作中,必须强化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高校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这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总之,深化校企合作能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更有效地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逐步实现多元化办学和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21世纪,高职院校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体系,不仅需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校企合作便可以满足上述要求。校企合作为高职院校创建了高效的平台,一方面能有效提升高校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聘请企业的优秀职工为学生讲解实战技能,并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总之,校企合作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