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究
2021-11-21温涛
温 涛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一 中国丹霞地貌概况
根据丹霞地貌的特征,可将其概括为“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是裸露的红色陡崖坡,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西部、欧洲中部和澳大利亚内陆等地,尤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的丹霞地貌目前已查明有1005处之多,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西北地区。根据形成时期的早晚不同,我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区分别如下:青年早期的丹霞地貌以贵州赤水为代表;青年中期以福建泰宁为代表;青年晚期及壮年早期以湖南崀山为代表;壮年期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老年早期以江西龙虎山为代表;老年期则以浙江江郎山为典型[1]。这6处丹霞地貌在2010年联合以“中国丹霞”的名义成功申请加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0处世界遗产。
二 贵州赤水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评价
(一)资源概况
赤水地区丹霞地貌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黔、川、渝三省市交界地,景区核心区距省会贵阳约350千米,距重庆和成都分别约190千米、310千米。赤水在地质上属四川台坳、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赤水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赤水地区属副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阴冷潮湿,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间少,立体气候和地区差异显著。赤水境内广泛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赤水丹霞以其艳丽鲜红的丹霞赤壁为特色,鲜红的丹霞岩层与翠绿的生态植被相映成趣,再加上瀑布流水、奇峰怪石,使赤水南部的丹霞地貌区具备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二)资源评价
1 美学价值与旅游价值
优美的景观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的第一要素,也是鉴定一个地区是否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条件之一。赤水丹霞地貌地处西南山区,降水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景区内奇山怪石众多,山高谷深,清幽宁静,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赤水丹霞地貌景区是一个纳凉与休闲的好去处。
2 地质科考价值与科普教育价值
赤水丹霞地貌景区位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主要由侏罗系和白垩系红色砂岩组成,保留有较大面积连续平坦的高原面,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景区内有深深下切的V形峡谷分布[2]。在经历了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作用后,形成了现在陡峭的地形和露出地表的各类丹霞地貌,例证了丹霞地貌发育演化与区域造山运动、断块运动和河流下切的关系,是中生代以来地球演化历史的突出例证。因此,赤水丹霞地貌具有相当的地质研究价值,是研究团队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对于普及地学知识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开发条件评价
区位和交通条件:赤水丹霞地貌地处贵阳、重庆、成都三大省会(直辖市)的经济腹地,地理位置优良。在西南地区,没有其他知名的丹霞地貌景区与其形成竞争关系,因此赤水地区的丹霞地貌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交通是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之一。赤水地处西南山区,交通条件极为不利。赤水目前尚未通达火车或动车,全境也仅有一条高速公路,从赤水市区往丹霞地质公园也只有一条低等级公路可通行,景区可进入性不高。
客源条件:黔、川、渝三省市共有人口约1亿4900万,潜在客源巨大。若景区能做好宣传推广,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满意度,即可将客源市场拓展至全国。另外,赤水丹霞地貌景区的客源还存在时间分布不均问题,即旅游淡旺季明显。夏季,到贵州避暑旅游的游客众多,形成旅游旺季;冬季由于贵州天气阴冷,山区道路易结冰,形成旅游淡季[3]。
投资与施工条件:贵州是我国发展较落后的省份之一,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贵州的投资力度,通过各种措施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是重要举措之一。旅游开发既可刺激经济发展,又可以带动就业。
三 赤水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 景区开发层次低
赤水丹霞地貌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观光型旅游。多数游客到景区旅游属走马观花式,不到半天即可将景区游完,但缺乏深层次体验和感受。另外,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可进入性不高、吃住行不便也是目前景区开发层次较低、无法留住客流的主要原因。
2 景区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大
与开发较为成熟的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广东丹霞山和江西龙虎山相比,赤水丹霞地貌景区知名度较低。加大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的宣传力度,提高景区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是景区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4-5]。
3 景区开发和环境保护存在矛盾
赤水丹霞地貌景区所在地丹霞地貌发育完整,保存完好,人工干扰少,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如何处理好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景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开发和保护的问题,相关部门应以旅游景区的保护为根本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科学地对赤水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4 景区缺乏相应的规划和专业人才
景区目前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就是规划和建设的不合理。比如停车场、游客中心、景区核心区之间存在较长的距离,游客往返于三地需要大量摆渡车,不仅浪费游客时间,也显得景区游客承载量不足。景区在后续的开发和规划中,应该与专业团队合作,让专业人才参与景区的开发规划。
(二)开发对策
1 提高景区开发层次,完善旅游配套服务
地质地貌旅游是科普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赤水丹霞地貌景区在做好观光型旅游的同时,应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做好科普教育工作,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学习到相关的地学知识,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做到游玩、学习两不误[6]。此外,一定要将景区基建放在重要位置,建设与景区游客承载量相匹配的食宿场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设计和销售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2 完善旅游服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如果说旅游配套设施是“硬件”,那么旅游地提供给游客的各种服务就是“软件”。旅游服务可分为商业性服务和非商业性的服务,旅游服务的质量高低,以及服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游客对景区的评判。为此,赤水丹霞景区应该在“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提高“软件条件”的质量,以赢得顾客“芳心”[7]。
3 提高景区的可进入行
景区的交通建设应秉持“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出”的原则,一方面是要提高进去的可进入行和可离开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建设景区内部交通,让游客在景区内部能够自由流动,提高景区的可承载性和游客接待量。
4 加大宣传推广
赤水丹霞景区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景区知名度不高。相比于同为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的甘肃张掖、广东丹霞山,赤水的丹霞地貌知名度低。提高知名度的办法有两点,一是加大广告投入和媒体宣传,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资金投入巨大;二是提高游客满意度,通过游客的口碑相传来提高知名度,其优点是一举两得—在建设景区软硬件条件的同时可以提高其知名度,且资金投入少,缺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景区管理部门可将两种方法结合,双管齐下[8]。
(三)赤水丹霞地貌旅游资源保护
开发与保护是旅游景区建设绕不开的两个话题。虽然开发与保护看似矛盾,但若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开发与保护就能相互促进,共同对旅游业发展起到正面导向作用。具体到赤水丹霞地貌旅游资源,独特的丹霞地貌景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景区内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极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文化都是在景区开发和建设时要注意保护的对象[9-10]。而在保护措施方面,除了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法规进行强制保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思想、文化水平和环保观念,自觉爱护景区一草一木,不损坏景区的服务设施,这些微小的努力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才是极其重要的。
四 结语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起到刺激作用,对于贫困地区人口的脱贫也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是我国发展较落后的省份之一,但贵州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旅游资源,适宜发展旅游产业。赤水丹霞地貌景区的开发对赤水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景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景区的不合理规划、对景区内地貌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贵州赤水国家地质公园的评价、开发与保护问题,值得长期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