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趣:山乡资源下大班主题系列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2021-11-21

小学生 2021年8期
关键词:花海花瓣区域

王 佳

一、研究缘起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大班幼儿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都有所提高,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一)课程园本化下的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而我园身处在大径山景区之中,周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域资源吴山公园、径山花海等,径山又拥有大量的农田和茶山,从中又衍生出许多人文资源,从家乡资源着眼,感受家乡径山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美的事物,构建适合自身实际的课程活动。

(二)花海体验活动引发的思考

我园在根据时节开展了主题下“游花海”的活动,孩子们对花海里的花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

情景一:进入花海,小宇说这朵花的花瓣是包在一起的,难道是还没有到开吗?柚柚说,我妈妈跟我说了,这叫郁金香,花瓣就是这样的。这片花瓣又是大大的张开的……楚楚在一旁突然大叫起来,那边一大片的花,有好多颜色,红的、黄的、紫的真是太好看了。

花海体验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花的颜色、形状、用途的探索欲望。这不禁让我对主题下的活动内容产生了新的思考,如何有效地与各区域活动相结合,完善主题课程,关注目标下区域游戏的设置以及材料的投放,更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三)主题下区域游戏开展现状

1.游戏内容生硬

主题活动内容基本是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而很多教师则把主题下生成的游戏和材料直接从课程中分离出来投放进区域,根据教本上的流程进行,没有从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点出发进行设计和思考,直接投放进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只会简单摆弄这些材料,很快就会失去操作的兴趣。

2.游戏形式单一

主题内容开展之后教师则会将材料大部分都投放进美工区和操作性强的区域,在此过程中重点只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相对弱化了,对于幼儿的发展较为片面,区域和区域之间缺少关联性,从而影响了幼儿全面发展的宗旨。

3.游戏材料盲从

主题活动内容生成的材料有哪些,在设置区域游戏时也投放进相同的材料进区域,材料一成不变的现象大大减弱了幼儿的操作兴趣。教师在这过程中也缺乏对区域目标的解读,造成千篇一律的材料投放现象,分层投放材料的方式方法没有渗透。

二、研究策略

结合以上主题下区域活动观察到的现象,现以大班“畅游中国”主题下生成的区域游戏为例,进行设计与实施。

(一)主题分析

开学初进行大班组主题审议时将“畅游中国”作为重点主题进行审议,生成了“小游中国”“家乡美”“我还想去”三个子主题,在“家乡美”主题活动中,感知大部分幼儿对家乡的“径山花海”较感兴趣,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花海的体验活动,引导幼儿表达对花海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花的探索欲望。以“花”材料为线索,进行设计与实施,挖掘“花”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创设符合大班年龄阶段孩子的区域游戏活动。

(二)花趣游戏设计与实施

1.创想性游戏——注重自主想象

大班幼儿对区域游戏设计和材料的需求都很高,如何有效结合“家乡美”主题内容下的“花”材料进行游戏创设,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探索花材料的多种玩法,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游戏名称:我心中的花海

(1)设计思路。在经验架构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表达”“体验”“创想”的三线并行,在主题活动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对花海原有经验的表达,带领幼儿体验探索花海的兴趣,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为美工区游戏活动创设做好了铺垫。

(2)设计目标。用多种感官观察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用途等,产生“花海写生”的创作兴趣。

(3)游戏材料。放大镜、纸、画笔、画板

(4)游戏玩法。在花海体验中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观察花的不同形态和生长环境,并及时进行记录。观察结束之后,引导孩子对花海的景色进行写生活动。

(5)指导要点。及时记录。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能学会独立思考和观察,并进行及时记录。

(6)适时指导。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的组成部分,激发幼儿原有经验的认知,适时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幼儿创作绘画的乐趣。

[案例]

蒋亦泽:“这些花都好美呀,我要把他画下来带回幼儿园。”小宇:“对呀,我最喜欢向日葵了,在那一边有一大片黄色的向日葵,我要去那边画。老师,可是我不会画。”老师:“如果你喜欢向日葵,那我们再去观察一下它到底长什么样呢?然后老师可以和你一起来画一画。”小宇开心地答应了,拉着老师的手朝着那边走去。

分析: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对花的探索之后,幼儿对花的形状、颜色和生长规律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幼儿产生了想要把美好事物留下来的强烈愿望。教师感知幼儿的创作绘画的兴趣,了解幼儿的创作绘画水平能力,进行有目的有策略的创想写生活动。此次活动将美工区游戏活动生活化,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增强美工区活动的乐趣。

2.探索性游戏——增强游戏体验

游戏(一):花朵染色

(1)设计思路。用器皿和木棒在花朵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捶一锤、搅一搅的动作,提取花瓣里面的花汁,与美工区有效结合当作颜料的作用来使用,在宣纸上进行染色。

(2)设计目标。①学会用工具提取花色素的方式方法,初步尝试用花色素画画。②感受花色素晕染作画和画笔作画作品呈现效果的不同。

(3)游戏材料:器皿、木棒、收集各种花瓣、水、宣纸、滴灌。

(4)游戏玩法

幼儿到路边收集掉落的花瓣,学会用工具提取花色素,加点水,捶一捶、搅一搅将提取的花色素倒入瓶子中,最后用滴灌将花色素滴在宣纸上进行染色游戏。

游戏(二):花色服装

(1)设计思路。自主性游戏照相馆需要丰富的材料投放,对服装的需求是最大的,教师结合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对花材料进行了设计和思考,引导幼儿自制花色素服装,进行游戏活动。

(2)活动目标。尝试在白色T恤上自制素色服装并进行添画,感受自制花色素服装的乐趣

(3)活动材料:白色T恤、木棒、各种颜色的花瓣、画笔,泥工板。

(4)游戏玩法。幼儿自主选择一条白T恤,选取一片花瓣放在白T恤上,用木棒对花瓣位置进行敲击,花瓣慢慢渗出相对应的颜色,引导幼儿对白T恤上的花色素形状进行添画活动。

分析与思考

(1)游戏解读——对材料选择的思考。在活动中,增添了泥工板、白T恤、画笔的材料,增加了趣味性。可是当花瓣放在泥工板上然后一起放进T恤中间时会出现花瓣移动的现象,导致染色的面不够完整。那么教师是否能调整一下创作方式将花瓣固定在泥工板上呢?花色素服装投放进“照相馆”,丰富了“照相馆”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2)行为解读——对游戏形式的思考。幼儿在活动中能发现问题,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一起解决,知道正确的作画方式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幼儿对自制的衣服表现出较强的操作兴趣,并能大胆向同伴表达分享自己作品,提高了幼儿参与“照相馆”游戏的积极性。

游戏(三):五彩玫瑰花

(1)设计思路。幼儿对于五颜六色的花朵颜色很感兴趣,在女孩子中有喜欢红色康乃馨的,有喜欢黄玫瑰的。

(2)活动目标。①观察白玫瑰花变出的五彩颜色,知道色素可以通过经脉传输的花瓣上,从而发生颜色的变化。②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3)活动材料:若干朵白玫瑰花,不同颜色的色素、瓶子、记录纸、笔。

(4)游戏玩法:将白玫瑰花的茎割成三部分,分别放进加入红黄蓝三种不同色素在瓶子里,引导幼儿实时进行观察花瓣的变化。

分析与思考

在活动的观察中,幼儿通过交流思考,知道了色素是沿着经脉缓慢的传输到花瓣的原理,自制“彩色花”的实验成功与否和花茎的粗细、加入色素的多少是有很大关系的。

三、研究成效

(一)引发幼儿兴趣为主线,开展活动的方向

兴趣是幼儿最直接的情感表达形式,也是学习实践的原动力,学习的被动与否与兴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主题活动时,教师结合幼儿对“家乡美”的认知,通过孩子们的交流和表达感知幼儿对家乡的“花海”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明确了活动开展的方向。

(二)关注幼儿游戏的行为,推动活动的进展

当孩子们投入在活动中时教师也要注意不断地探索观察,将有价值的发现认真的记录在心里,在适当的时候,和幼儿再次讨论这个活动。在花游戏中教师观察幼儿活动中出现的行为和问题,并引导幼儿及时调整,关注幼儿当下游戏活动的水平,尊重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为开展下一阶段的游戏活动做准备。

(三)引导支持家园的配合,引发家长新认知

在开展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家长配合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花海”的活动,在活动中协助教师管理幼儿的活动安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的形状、颜色以及生长状态,并做好记录卡的填写。在家时,配合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路边的花瓣并带回幼儿园投放于各区域中,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开展家园合作的教育,证明幼儿园只有和家庭密切配合、协同合作、共同驾驭起家园合作的彩虹桥,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花海花瓣区域
花海
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废”
分割区域
花海寻踪
徜徉花海
郁金香花瓣
区域发展篇
月光花瓣
最美田园 花海南郑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