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学旅行探究
2021-11-21尹尚艳
王 斐 尹尚艳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引言
自2013年研学旅行相关政策出台后,国家大力支持边“游”边“学”,从实践中去领悟知识,但对于还在成长阶段的研学旅行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边远乡村地区现实情况考虑不够全面,特殊教育学校实施困难,以致于有很多学校没有或无法落实研学旅行这项任务,诸多中小学生对研学旅行没有概念[1]。综上,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研学旅行的研究进行回顾,分析目前研学旅行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研学旅行的快速发展[2]。
一 研学旅行的相关概念
当下我国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后来从游学演变到研学,该类旅游行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研学旅行的概念并不统一,国内大多数的专家用修学旅行代替,而国外学者主要使用“教育旅游”概念进行研究。但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进行界定。从广义上讲,研学旅行是指旅游者出于对文化求知的需求,离开惯常环境并停留在一个地方开展的特定区域学习和研究当地文化知识的活动。主体是满足求知需求的旅游者,不仅限于学生。狭义上的研学旅行是指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计划,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增长学生见识,加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探索未知世界的体验。综上所述,研学旅行是以旅行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是教育旅游的一部分。广义的旅行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而教育界大多采用狭义上的研学旅行进行研究。
二 研学旅行的背景及目的
宋朝王昂在《好事近》中写到“行到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可见旅行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驱使下,研学旅行是大势所趋,是学生的“诗和远方”,补充现实所需内容,延展未来必备内容。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研学旅行的推进将逐渐成效,帮助中小学生开拓视野,提升中小学生人文底蕴,促进国家素质文明的发展,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各阶段学校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游活动[3]。
三 研学旅行的现状及发展
研学旅行在国家旅游局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很好的发展,国内中小学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相继发布了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意见或方案通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也是它为什么从2013年到现在还在不断完善阶段[4]。一些边远乡村,一些特殊教育儿童,他们学校在进行研学旅行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课程。同时,在资金方面,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着研学旅行的发展。蒋英鑫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存在师生参与度不高,目的不够不明确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学生主体地位有待提高,学校对研学旅行不够重视,他们一致认为读死书才是硬道理,实践不重要[5]。詹琳对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总体在增长,但在宏观经济下看,部分研学旅行市场处于亏损状态,看来我国研学旅行市场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广大学者针对市场需求提出一些新的方案,使研学旅行市场稳步上升[6]。
为了使研学旅行得到更好的开展,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其运行进行支持,每年度对贫困生中小学生的研学进行适当补贴,这在研学旅行经费上提供了帮助,对于乡村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促进教育与旅游事业良好发展。同时,研学旅行被视为未来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钱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学校出去旅行,未来旅游市场很大一部分将是研学旅行,目前研学旅行处于一个高速成长阶段,发展十分迅速[7]。张辉指出,未来五年我国研学市场可达千亿元。据前瞻网调查,研学旅行市场渗透率三年内达到10%以上,研学旅行的发展,未来可期。
四 研学旅行的研究内容
2013年以前对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是从日本来华旅游者出发,对来华旅行的外国人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并借鉴日本修学旅行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不断改进我国研学旅行的方式[8]。
自从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2014年《意见》的提出之后,研学旅行成为家长和学校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在学术界也形成了研学旅行热潮。
通过在万方数据网站输入“研学旅行”“研学旅游”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发现2013年以前研学旅行文献总量11篇,2007年以前文献为0,2013年—2020年共有174篇关于研学旅行的文献,其中2019年文献量达到了顶峰,共检索到68篇文献。与2013年相比文献数量有所增长。通过整理2013年—2015年文献发现,这一阶段的学者,仅仅停留在国家发布的研学旅行政策范围研究和对全国研学旅行教育基地的调查。2016年以后文献数量不断上升,学者们从另一个视角对前辈们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研究,对不同地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分析与开发。大部分文献以地方展开,给出了开发的指导性建议[9]。如:吴清、侯佩、陈刚、马会丽(2020)古村落研学旅行资源评价及基地策划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通过对四个古村落的调查分析,发现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核、一环、多点”和“核心驱动、环线辐射、多点贯通”的研学旅行发展空间布局的设想。
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涉及主题、课程设计与实施、经营模式、研学旅行目的地与基地建设、研学旅行安全五个方面。
(一)主题
研学旅行的主题可以总结为这四类型,分别是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工业科技、社会生活。在进行研学旅行主题的选择时要密切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同时要便于学校开展。主题可以为单一类型,也可以是多个主题结合。无论选择何种类型主题,都要符合学生特点,结合当地的经济以及文化,风俗习惯进行旅行。同时旅行之后要保证能够起到教育性的一个结果[10]。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的设计以具体学科知识为依托,强调多学科的融合,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形成特色的课程品牌[11]。课程实施是课程设计的具体表现。张蕊(2018)对研学旅行的实施总结了三点,其中第一点就写到要协作保障安全,切实做好安全方案与应急预案,防范可能出现的危险。同时也要加强日常安全意识教育[12]。由此可见,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13]。刘璐和曾素林(2018)通过对国外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将其课程实施分为自然教育、生活体验、文化考察和交换学习模式[14]。
(三)经营模式
近年来,我国研学旅行市场不断壮大,每年都有许多新鲜血液加入。但它还处在一个成长阶段,大多数经营模式还是依托学校与旅行社的一个协作,通过导游讲解,学生自由观赏,从中去获得知识、见识的一个过程。企业收入渠道根据以《意见》为准,由于研学旅行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公益性活动,学校及相关单位不得以营利为主,不得违背研学旅行的育人性宗旨。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研学旅行经费来源有很多种,但研学旅行经费问题还存在着不足的情况[15]。
(四)研学旅行目的地与基地建设
国家推出了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中央有关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地震局、气象局等与各省自治区共推荐了204个教研学旅行目的地。而我国首批教育营地名单有14个,包括河北石家庄、山西晋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等14个省自治区。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推进研学旅行的工作的有关要求,各省各市相继公布了研学旅行基地,也加强对基地的监管、指导。罗春祥、刘丽霞、王红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提出了开设特色研学课程、规范研学服务、科研课题支撑、管理到位安全有序、优惠政策等五大建议[16]。
(五)研学旅行的安全、
安全是旅行的一大问题,无论我们做什么,安全永远是第一位[17]。安全风险管理对研学旅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李学坤,刘华对影响研学旅行安全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遇到安全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购买保险是必要的。同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才能使旅行活动顺利开展及圆满结束。李祥、郭杨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风险进行了总结,确定了科学的课程方案,构建了安全保障制度。综上可见研学旅行风险与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学者正不断完善安全问题。
五 结语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我国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发展的市场空间潜力巨大,但师生参与度不高,可以从提高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度入手。市场知名度不高,应扩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有的研学旅行仅仅是对红色旅游进行浏览,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旅行过程中学到知识,大多数学生只得到了视觉上的一种享受。缺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旅游产品组合[18]。研学旅行缺乏针对性,对研学旅游主体研究较少,多数文献都在研究研学旅行内容、方法、发展等等问题,很少有文献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角度进行研究。研学旅行研究主要基于教育学和旅游学的视角,强调多学科的融合,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部分的文献表现出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