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交替循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物联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21王国明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导师实训岗位

王国明

(青岛电子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24)

1.引言

传统学徒制诞生于欧洲中世纪的手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多数企业已开始采用精益化生产管理方法,部门结构日趋扁平化,对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求员工能适应多工种、具备与人沟通、独立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由此产生了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它是目前国内备受瞩目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是西方有关国家实施的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方式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对传统学徒制的发展[1]。它既是一种具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制度化的职业教育类型。当前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典型模式是通过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学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这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最佳形式[2]。现代学徒制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主体授课模式,采用双主体办学、双导师授课,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育人优势,企业和学校授课穿插进行,真正实现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实施环境,开发符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课件和校本教材。企业实训课采用岗位轮训方式,由企业导师带徒弟(学生),学校在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模式,改变单主体评价方式,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分别根据企业学徒标准和实训课课程标准进行过程性考核。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企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员工,专业课教师多数不会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不成体系,达不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课程评价也不够科学,多数专业课仍沿用传统的学科评价方法,缺少过程性评价,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企业感觉不好用,造成对口就业率低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物联网专业教材大多数是从大学课程中移植过来的,普遍存在内容过深的问题,中职学生文化课底子弱,学习困难。教材中没有体现企业职业素养和岗位标准的要求,或者有所体现,但没有深度融合。在专业教学中采用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将行业或企业岗位标准渗透到实际的教学项目中,采用1+1交替循环、能力进阶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编写适合中职物联网专业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1+1交替循环”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

2018年,学校成立了物联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定期与行业、企业沟通,先后深入省内外20多家企业和10多所学校开展广泛调研,采取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物联网专业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调研结果,撰写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2.1 与企业技术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发放了调查问卷。走访企业,与企业管理层和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和研讨物联网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

2.2 分析物联网企业相关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及具体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通过对取得的100余份工作任务描述表进行分析归纳,将物联网专业分为四个职业岗位(群)。

2.3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从各岗位具体从事的工作任务中,归纳出相近的工作任务和较为普遍的工作任务,最后得到专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得到工作任务分析表。

2.4 将工作任务分析表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每一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即为学习情境或项目的集合),学习情境的设计应体现完整的工作元素,所有专业学习领域基本覆盖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各专业学习领域的纵向排序符号学生能力培养规律、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即由简单到复杂、职业能力由低到高排列。为此构建本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表,由此最后形成物联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本教材的开发

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工作任务指导书”,任务书中将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序,如电路原理图绘制、元器件插装、电路焊接、程序调试、电路测试、故障维修等工序,对应工位安排班组长进行管理,由班干部担任模拟公司的管理人员。教学评价办法采用企业通常采用的过程性评价办法,有小组互评、自评和导师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项目完成质量和项目完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职业素养。

以校本教材《物联网硬件设备及应用》为例:

本教材采用了项目化课程体系编排,首先是介绍项目典型应用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任务,任务按照如下体例编写:

3.1 相关知识(包括分类、结构、工作原理)

3.2 实战应用(实战应用包括硬件设备的认知、测试、安装、调试、使用等环节)

3.3 拓展训练(拓展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每个项目后面附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最后是项目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合理评价每个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掌握情况。

为方便教师授课,该校本教材采用了立体化设计,教材中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同时,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过程设计成微视频和微课,使用手机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取教材提供的多媒体资源,提前自学或复习安装与调试的过程。

4.“1+1交替循环”教学模式的特点

“1+1交替循环工作”教学模式中,第一个“1”是模拟工作环境,也就是校内实训,另一个“1”是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企业轮岗实训与校内实训交替循环进行,在企业完成对应岗位的认知,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对应工位的工作任务,在模拟公司(实训室)内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企业轮岗一个周期后,对应的校内实训项目也随之完成,几个周期后,校企深度融合,在企业中学徒接触的是真实的工作场景,在模拟公司中学校导师可以将企业中学到的真实的岗位技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迁移过来,模拟企业的运作过程,再现企业工作场景。

实际运作过程中,学生首先在企业完成岗位认知,熟悉核心岗位,了解企业文化和5S管理规范。回到模拟公司(学校实训室)后,继续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实训,实训项目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企业和校内导师共同设计完成,它抽取了典型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被分为基础、进阶和综合三个层次,难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采用的“工作任务指导书”,任务书中将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道工序,如原理图绘制、元器件插装、焊接、程序调试、电路测试、故障维修等,对应工位安排班组长进行管理,由班干部担任模拟公司的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现代学徒制评价系统,学生轮岗实训的表现由企业导师按照企业岗位评价办法进行评价,模拟公司的表现由学校导师完成过程性评价。

借鉴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校内实训课采用“激、查、练、探、拓”五步教学法,“激”就是采用动画、微视频等教学情境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查”和就是学生认真观察导师的操作过程,“练”就是在导师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操作要领。“探”就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操作技巧。“拓”是举一反三,在每个工作任务后均设计一个难度差不多的拓展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企业导师采用演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示范演示教学法教会学生采用正确规范的操作完成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徒生的工作热情。在企业中,学徒上课即上岗,学生要认真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师傅介绍工作要点,并示范操作,指导学生完成操作,学徒撰写实操报告,本岗位实操评价合格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工作岗位。

5.“1+1交替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1+1交替循环”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特点,学校与公司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了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校企双方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建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采用“1+1循环交替”教学模式和“激、查、练、探、拓”五步教学法,采用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每一个学生安排了企业和校内导师,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学生每周到企业轮岗实训,由企业培训教师亲自授课。学生按照岗位标准开展岗位实训,岗位实训与校内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实训穿插进行,先在企业完成岗位认知,学生掌握相关的操作要领,然后在校内由校内导师完成项目化课程授课任务,项目中的各工种任务严格按照企业岗位标准和企业职业素养要求来完成,采用企业5S规划化操作。采用“1+1交替循环”教学模式以来,实验班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该专业学生在近4年全国和省物联网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合格率高达99%,目前该模式已在省内得到推广应用。

6.结语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将行动领域的能力指标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将基于学科导向的课程体系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题体系,“1+1交替循环”的工学结合的授课方式将企业轮训与校内项目课程的实训有机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随着产教的深度融合,我们相信“1+1交替循环”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一定会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导师实训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V eraW an g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