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之初探

2021-11-21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思想

江 瑜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65)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大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明了方向。从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到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历代文人先哲对理想信念的深刻认识,这样的观念也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契合。《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诸葛亮的“志当存高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康有为的:“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这种努力向上的开拓精神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过历代先哲的提倡和身体力行,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在挫折厄运面前抗争奋斗。无论是新冠疫情还是特大洪水灾害,我们中华儿女在困苦中搏击,愈挫愈奋,永不向命运低头。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思想保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为天下人尽忠的献身精神。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谛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继承和发扬这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群体精神,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现代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人际关系上,老子讲“报怨以德”、“心底无私天地宽”。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古人这种宽容善待他人的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团结友善、换位思考。这对于大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倡导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激和对抗行为,减少人际磨擦,减少冲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融合力,为建立和谐校园提供理论基础。

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思路。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明德”、“亲(新)民”、“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优秀传统道德培养学生修身养性、静心读书,调整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的检视自我的方法,对大学生发生问题常归因于外部,常有失落感、爱钻牛角尖的不健康心理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古人面对挫折的积极心态,引导心理防御能力差,调试能力弱的大学生培养面对挫折的良好心态。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2.1 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对人的培养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可通过校广播台、电视台、宣传栏、校园小品、书法碑刻、建筑装饰等形式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然后教师要率先垂范,身教与言传结合,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举行的活动要采用学生感兴趣,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讲故事、游戏、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学校的顶层设计要建立制度体系,把传统文化的宣传和落实常态化。

2.2 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都要做到“知行合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知行合一”。

首先作为学校,应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应将学生学习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列入考核范围,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或者中华传统礼仪培训,满足学生兴趣。其次作为教师,要做好表率,要在小事细处,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思想道德方面,要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最后作为学生,应在生活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程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要在学习、工作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